关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细节

作者: 阙正荣时间:2017-02-13
看到《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就被书名所吸引,因为之前我参加一个研讨活动,主题为“关注”,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究竟要关注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静下心,一一品味每一个细节。

全书的50个细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带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完“细节描述”后常常是感同身受,自己曾经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惑过,也会在不经意间做着相同的举措;看完“细节透视”,才发现很多问题这样处理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用电子白板引导孩子画《快乐的一家》,(在音乐声中教师面带微笑地用手指跳圈圈舞,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动作,跳完一圈后,教师停止了音乐。)

教师问: “听了好听的音乐,陆老师的小手想跳圈-圈-舞,你们想跳吗?”一边说一边做画圈圈的动作。

幼儿都说:“想。”

教师接着说“跳的慢一点好吗?”教师放音乐,站在原地用手指跳了更大的圈圈舞,幼儿坐在位置上第二次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个小小的线条看到我们跳圈圈舞,它也想来跳,你瞧。”(屏幕上自动画出圈圈,教师眼睛看着屏幕,有的孩子笑,有的孩子用手指跟着画,教师不语。) “刚才你看见小线条是怎么跳舞的?”大部分幼儿用手指在画。

教师没等幼儿说完后一边用手指在圈圈上比划,一边说:“你是说圈圈都是向里面绕的,是吧?” “你还发现小线条是怎么跳的?”“它是从哪里开始跳舞的呀?”

“我请个个子高点的孩子好吗?”一男孩子被叫到屏幕前,教师一边拉着小男孩的衣服一边问:“它是从哪里跳舞的呀?”男孩够不着,教师用手指着线条说:“是这里?还是这里?”男孩子指着上面,教师说“哦,是上面,但是它是到哪里停的呀?”男孩子指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教师问:“是不是开始的地方呀?”

孩子异口同声地说:“不是”。

教师用笔指着开始的地方继续问:“是不是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啊?”

个别孩子声音较小:“不是”。

教师眼睛看着屏幕:“是的”。教师用手示意男孩子回座位说“陆老师告诉你们,小线条就是从这里跳舞、跳舞,音乐结束以后,它又回到了起点。它是走走走,绕绕绕,沿着这张纸的四周来跳舞的,”教师的眼神大多数时间关注屏幕上的小线条,偶尔看一下孩子。孩子安静地坐着。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急于告诉孩子所谓的“正确答案”,运用了许多肢体语言,如没等幼儿说完后一边用手指在圈圈上比划,男孩够不着,教师用手指着线条说:“是这里?还是这里?”男孩子指着上面,教师说“哦,是上面,但是它是到哪里停的呀?”教师的眼神大多数时间关注屏幕上的小线条,偶尔看一下孩子,老师关注的对象有偏离。细读本书第二编非语言行为的几个案例细节透视,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就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非语言交流中,有一种交流方式是动态无声的通常是指体态语,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的方向等各部分的无声动作。这些体态语言均可以作为信息沟通的方式与手段,传递着某些重要的信息,以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然而,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非语言的运用,往往会起到副作用。

同时教师的发问太过于频繁,停顿的时间不够,幼儿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对照着本书中对有效的停顿的理解,我认为有效的停顿是十分有必要的,耐心等待会留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化解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冲突或形成矛盾。科学有效的停顿就是那些能在幼儿的心中“制造冲突域矛盾”的停顿。如在案例中,老师问“刚才你看见小线条是怎么跳舞的?”老师应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幼儿将肢体语言转换为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急于替孩子来回答问题。

看完这本书,我对关注更多了几分理解,我们更应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细节,哪怕只是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专注的眼神;几秒钟的停顿……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关注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