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哭说起

作者:聚优时间:2017-01-05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关于“亲子教养”话题的讨论热潮。在节目当中,五个爸爸表现出了五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其中爸爸们对待幼儿“哭”这一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引起了我的关注。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哭”是他们表达诉求、不满、病痛等不良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爸爸妈妈从幼儿不同的“哭”中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那么,在这个节目当中五个爸爸是如何对待孩子们“哭”的呢?我捕捉了其中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在进入灵水村之前,孩子们的玩具都要放到箱子里由摄制组保管,除了郭涛的儿子石头没有哭之外,其他几个孩子都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当林志颖提出要把kimi最喜欢的宠物放进去时,kimi伤心地哭了起来。林爸爸把儿子抱到怀里,安抚说:“小黄不可以去啊,小黄不可以去对不对,我们过几天再把小黄带回家好不好,比赛完以后就把小黄带回家。”“因为小黄是你最爱的宠物,你最喜欢他了,对不对,我们一起放进去好不好。”

第二个场景:在灵水村第一次领午饭时,田亮的女儿cindy大哭不止:“我要回家,我不要住这个房间。”田爸爸这样安抚一直在哭的女儿:“你说你最小,有哥哥在就算。你看有弟弟和妹妹,人家自己拿着东西,你看你这造型。”女儿仍然大哭不止“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住在这。”

同样是面对孩子的“哭”,两位爸爸采用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在第一个场景中,kimi因为要和最爱的宠物分开而哭,表达的是对心爱玩具的依恋和不舍。林爸爸没有对他的情绪置之不理,也没有就“哭”这一情绪进行正面回应,而是将儿子“哭”背后的“不情愿”描述出来,他接纳并理解儿子的“哭”。在这个时候,林爸爸试图站在儿子的角度来体验他所经历的情绪:小黄是我最喜欢的宠物,他不可以离开我;他离开我,我会很伤心。他“变成了kimi”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当下kimi的情绪,也就是说,爸爸对儿子产生了情感共鸣。在第二个场景中,cindy因为不愿意住在破旧的房子里而哭,事实上, cindy从一到灵水村就开始哭。那么,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的情绪反应呢?我认为,cindy的“哭”表达的是她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表达的是她的不安全感。当外界与内心产生较激烈的冲突时,她用“哭”来平衡外在的陌生环境和内心的不安全感,这其实是一种幼小儿童自我保护的方式。由此看来,田爸爸似乎并没有接纳女儿的“哭”,而是努力地通过各种方式让女儿停止哭泣,从他的安抚方式来看,他也没有理解女儿“哭”背后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在这里,田爸爸试图通过将女儿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对比来安抚女儿,却适得其反,女儿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约翰·梅迪纳博士在他的著作《婴儿大脑规则》中说道,为人父母者,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承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的强烈感情,如果父母忽视幼儿的情绪或者不能给予合适的指引,长此以往,他可能不能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强烈的情感。相关研究表明,当孩子产生强烈情感之时,最有成效的第一步就是情感共鸣。此外,研究进一步表明,当孩子经历强烈情感时,那些经常运用情感共鸣的父母会让孩子的情感成长变得愈发稳定,也会体会到更好的友情,更少接触到各种病痛滋扰,并且取得最好的成绩。

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哭”是他们表达得最多的情绪之一。很多细心的爸爸妈妈常常会从孩子不同的“哭”中分辨出孩子不同的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感受孩子的情绪,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回应。但是,仍然有不少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强烈情绪,他们用“无理取闹”来训斥孩子,用“置之不理”来忽视孩子,或者用“大道理”来教导孩子,殊不知,这些方法都有可能阻碍孩子的情感成长。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培养聪明健康的宝宝,就请从情感共鸣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