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幼儿园共同成长——王汝华老师说园史

作者:坚持一下时间:2017-10-30
我参加工作时,我们第一幼儿园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四十多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那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一个年轻的幼教人,一个想急于了解一幼的幼教人,那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好在通过各种活动,我结识了好多我们第一幼儿园的老前辈,那些可亲可敬的老师奶奶们,王汝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王老师是我们第一幼儿园的创办人和老领导,她是与我们第一幼儿园共同成长起来的老幼教人。王老师心境平和的讲述,不急不躁,娓娓道来,那是对她一生从事幼教事业的回忆。虽然在那时,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但时至今日,都已化作甜美的往事。在王老师的讲述中,我不仅了解了我们幼儿园的过去,更看到了老一辈幼教工作者对于幼教工作的爱,对于幼儿的爱和对于我们第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爱。

我们第一幼儿园创办于1958年。我就是从那时进入到我们一幼这个大家庭中的。说起来也是挺自豪的事,我是我们一幼的创办人之一。要办幼儿园,首先要有园舍。当时,在园舍的建筑上,我们参观过大城市的幼儿园建筑格局。但鉴于那时候的经济状况,我们没法完全照搬大城市的规模与设施。在1958年,我们建造了3幢房子作为园舍,开始了正规的学前教育。当时,我们的幼儿园没有食堂,没有办公室。我们整体的园舍变迁的这样的:1984年,建造了现在的后教学楼。1987年,建造了室外大型玩具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和食堂。在这之前,我们幼儿园一直是没有食堂的。中午,孩子们和老师都是回家吃午餐,吃好后马上来园。自从有了食堂,我们结束了中午回家吃饭的历史。每天中午,都有热腾腾、色香味营养俱全的午餐供应。1992年,建造了现在的前教学楼。从那时起,我们的幼儿园整体建筑格局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再来说说当时的教学硬件设施。那时候,我们的教学经费是非常紧张的。记得在最初的时候,我们每个孩子一学期只收2元。后来,经过调整,每个孩子每学期收15的保育费和15元的管理费。

@_@我是分割线@_@

那时,每班配有一架风琴。每个班每学期的教学用纸按周计算,每周一张。现成的教具、玩具更是少得可怜。即便在那样的教育条件下,我们老师全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教育智慧,依然把当时的幼儿教育搞得有声有色。

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的办公设备设施等问题依然影响着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水平。要解决这个问题,全靠领导一人是很难解决的。老师们也没有坐

等领导来解决,而是以很高的积极性,自己想办法来改善幼儿园的办公设备设施。大家利用教师节的有利时机,到有关企业、机关、事业等单位,去筹措资金或必要的办公设备,每位老师都会争着为幼儿园出一份力。

时间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很多新生力量进入到了我们第一幼儿园,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虽然留恋,但我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老更替,是自然规律,更是我们第一幼儿园不断发展、前进的需要。虽然不舍,但我非常放心,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会创造出一幼更美好的未来。

王老师的讲述,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老一辈幼教人的工作年代,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她们的辛勤耕耘图。在王老师的讲述中,幸福之情时时流露,满足之感溢于言表,自豪之意荡漾心田。为什么如此愉悦,我想,只因一个字:爱。爱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我相信,在这么多老教师的引领下,一幼“爱”的轨迹将不断延续。一幼的老师和一幼的孩子们将在爱怀抱中不断收获幸福。

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