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交流活动——记大班教研组备课交流活动

作者:admin时间:2017-11-09
今天一早,老师们都来到了中心幼儿园参加教研组的备课交流活动。

《七彩世界》主题已经实施一个星期了,在前一星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老师们对后面的活动更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本次活动交流的是后两周的活动预设,看得出大家都经过了认真细致地揣摩,每个活动都是在充分考虑幼儿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的条件下精心设计而成,这些仅从活动目标的设置就可以看出端倪。我们可以就科学活动《肥皂泡上的“彩虹”》的活动目标进行对照分析:

教参书上的活动目标 教师制订的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光。

2、产生探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兴趣。

1、观察、记录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知道彩虹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是由光线的反射造成的。

3、产生探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兴趣。

教参上的活动目标涉及技能和情感目标,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师制订的活动目标中,包涵了技能、知识和情感的目标,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第二个知识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是能够达成的,作为科学活动,显得更加全面。

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我们尽量突显科学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自主地观察、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关注到了在活动中的安全、语言等方面的培养:

教参书上的活动过程 教师设计的活动过程

一、 观察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组织幼儿尽情吹泡泡,让他们感受到吹泡泡的快乐。

2、让幼儿仔细观察太阳照射在肥皂泡表面出现的现象。

3、集中、讨论你在肥皂泡表面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肥皂泡上的“彩虹”是肥皂自己带有的颜色还是光的反射造成的呢?

4、引导幼儿变换角度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_@我是分割线@_@

二、 迁移其他物体上的“彩虹”。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说说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

2、请幼儿拿自己准备的物体再次去探索。

3、引导幼儿发现肥皂泡、CD盘等物体的表面,随着我们观察角度的变化,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颜色。

4、请幼儿用彩笔把看到的颜色记录下来。 1、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 观察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吗?

在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醒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尽量避免与别人碰撞,注意安全。

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肥皂水及吹泡工具,让他们尽情地吹泡泡,观察阳光下泡泡的样子。

你吹出来的泡泡美吗?为什么说它很美?

(2) 学习记录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仔细观察太阳照射在肥皂泡表面出现的“彩虹”。

记录引导幼儿变换角度看泡泡,说说泡泡上的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是哪几种颜色?

用彩笔将这些色彩一一记录在纸上。

2、其他物体上的“彩虹”。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说说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

在肥皂泡上我们找到了那么美丽的彩虹,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呢?

(2)提供CD盘、贝壳内部、孔雀羽毛、矿石等,引导幼儿设法看到“彩虹”。如小心地调整CD盘的角度,可看到许多“彩虹”图样。

@_@我是分割线@_@

(3)引导幼儿发现肥皂泡、CD盘等物体的表面,随着我们观察角度的变化,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颜色。

3、探索彩虹的来源。

(1) 讨论:为什么在肥皂泡和CD盘上有时候能看到“彩虹”,有时候却看不到?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什么时候看不到?

这些漂亮的“彩虹”是肥皂泡上本来就有的吗?

(2) 做实验:挡住光线后让幼儿观看肥皂泡。

教师小结:原来,肥皂泡等物体上的“彩虹”并不是它们自己本来就带有的颜色,而是光线照在它们的身上,形成反射后我们才会看到。

4、延伸活动:

幼儿继续在物体上找“彩虹”。

从上面的对这个活动设计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教参的指导下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预设,吸收教参中好的部分,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活动预设中,使活动设计更加适合我们农村大班的孩子,促进其更全面地发展。也相信这样的有实际意义的教研活动,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