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永远不晚——别做年轻的“老教师”

作者:开心乐乐时间:2017-02-23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能活70岁左右。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35至40岁的阶段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个阶段,老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很厚,使它飞翔的翅膀变得笨重。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在这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中,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150天,不得飞翔,先用大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待新喙长出,用新生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新的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片一片拔掉;5个月后,等新羽毛长出,老鹰又能在蓝天里威武的翱翔三四十年。
在平时,我们也常常听到教师这样说:给青年教师多点机会,我们已经老了。这样的教师有的教龄在十年左右,有的在十几、二十几年不等,自称自己是“老教师”。也许已渐渐适应了我们的教育生活,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晨锻、早操、上课、游戏、午餐、午睡……不变的重复着同一个“故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掌控”自己的教育过程。于是,在日复一日中慢慢褪去了对教育的新鲜感和热情度。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在自我成长中从不主动去争取,是“完成规定任务”,而不是“自主要求成长”,有时安排任务还会推托给别人:让新教师多锻炼锻炼,我们都已经老了,就不要参与了。也许偶尔你也会产生这样的念头:需要退却和修整,但这应该是再一次重新翱翔的动力,为自己“储存”更多的能量,为了飞的更高,迈得更快。拿出老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的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

@_@我是分割线@_@


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现在是现代化信息社会,任何事情都讲究时间和效率。如果我们一直安于现状,享受“平稳”的安逸生活,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活一定没有惊涛骇浪、波澜壮阔般精彩,而我们也只能是一名“教书匠”。年龄不是借口,经验更不是盾牌,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向自己施加动力的信念。世上很多的名人伟人都不是小天才,40多岁的富兰克林,50几的莫尔斯……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

行动永远不晚,别做年轻的“老教师”。一个善待教育的教师,才是一个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师,只因我们的生命已经注定和教育血脉相连。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