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提问艺术了吗?

作者:窗边的小豆豆时间:2017-08-15
在一次教师会议上,张玲芳老师介绍我们出自《幼儿教育》中的三篇关于平时教育教学上的文章,并让我们写下了读后感。其实说来要感谢张老师的介绍,正是这些一篇篇关于教学方面的技能技巧和经验的文章,让我这个刚走上工作的新教师有了更多的收获和视野。

提问的策略与教学活动的成败是息息相关的。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很多时候,我在组织活动时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语言水平就随意发问,形成很多无效甚至反复提问的结果,如:“……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其实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说出口,重点是得到的答案并不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或重点,也起不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在组织活动中,特别是展示课中,我们为了使活动看起来更紧凑,提出问题后,经常不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考虑就直接点幼儿的名字回答,导致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幼儿经常获得回答的殊荣,当然大多数幼儿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正确的答案就已经揭晓了,长时间下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就一直是这么几个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成了陪衬,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活动中回答问题的总是这么几个孩子,每次的课堂气氛都是靠这么几个孩子调动起来的,不能否认这样的事情在平时经常有。 所以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那我们教师就有很大的必要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尽管对于经验丰富、教龄很长的教师来说可以熟练地随即发问,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存在语言上缺乏严谨性,在提问顺序上缺乏逻辑性,那就更不用说我们新教师了。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提问的目标、内容、结果和所运用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预测幼儿可能产生的反应并计划好该解决的方法和补充等。

其实很多孩子往往会缺乏亲身体验成功的机会而逐渐对举手回答问题失去兴趣,有的孩子甚至会认为老师肯定不会叫他而免去了思考的一步。所以针对自己在执教活动时出现的问题中有一个需要改进的是: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给予适当及充分的时间来思考。

@_@我是分割线@_@

我在网上曾看到过有位语言学者说:“教师容许孩子准备答案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常常等待不到一秒钟就点孩子作答,大部分孩子常常都是站起来稍微沉默时,最多也是再等上一或两秒钟,教师怕冷场就马上插入自己的话语,或是示意该孩子不会而请另一名幼儿进行回答,或是教师自己作答,或是改变问题的提问方式等等。等待时间越短,回答的学生就越少,给出的答案也就越少。”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什么领域的活动,只要涉及到提问的环节,我们都应该给予各个孩子思考的余地,而不能仅仅满足与“有人回答不冷场”就可以的思想。上个学期我常常会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那些主动、知道答案的幼儿进行回答,虽然说在展示课上没有出现冷场,但抛开课堂的效果后发现那些主动的幼儿机会越来越多,知识掌握得越来越好,兴趣越来越大;反之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活动中来。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后果就是积极的幼儿掌握控制课堂发言,不活跃的幼儿长久保持沉默,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看来,我们的提问目光应面向所有幼儿,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问自己,给予所有幼儿回答的机会,感受成功的乐趣。

总之,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环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