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阅读答案

时间:2023-09-13 13:37:4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登楼》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楼》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楼》阅读答案

《登楼》阅读答案1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

  注:①本诗作于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③清渭,指渭水。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春日登楼怀归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8.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

  9.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的极妙。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墨香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登楼》阅读答案2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①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③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①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②西山寇盗:吐蕃。③后主:指蜀汉的刘禅。④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2)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2)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登楼》阅读答案3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乙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①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②,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③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④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注释]:①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②内署:王维的办公处。③采访使:官职名。④开元:唐玄宗年号。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偕( ) (2)会( ) (3) 期( ) (4)卒( )

  7、请用两个“/”给【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8、翻译【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 ②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9、【甲】文中写出了作者登楼前后的两种心情,请用【甲】文中两个字进行概括。(2分)

  10、孟浩然虽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从【乙】文中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2分)

  11、请结合孟浩然给自己取的字和【乙】文中孟浩然的行为表现, 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有怎样性格的人?(2分)

  12、积累链接:由【甲】诗中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与我们曾经学过的'那句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写出这句诗及作者与诗题。(2分)

  6、(4分) (1) 偕( 一起 )(2)会(适逢,正赶上) (3) 期( 约定 ) (4)卒(最后)

  7、(2分)朝 宗 怒∕辞 行 ∕浩 然 不 悔 也

  8、1、曾经在太学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人敢和他比的。2、我听说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

  9、(2分)聊、惊

  10、(2分)喜好归隐,不善交际,敢说真话,不顾情面(答出二点即可)

  11、(2分)一身正气、不畏权贵、洒脱自由、归隐山野、不慕荣名(答出两点就可)

  12、(3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登楼》阅读答案4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4)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5)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2分)

  (6)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⑵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之情。(2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4)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5)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6)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7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8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答案:“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9、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1、《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二:

  (1)全诗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案:

  (1)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

  (2)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

  (1)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

  (1)颔联描述山河壮观的景象,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院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1分)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2分),而且,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2分)

  (2)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二伤心;④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答对其中3点可得满分5分)

  四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试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6分)

  参考答案

  1.AB.B 2分A 3分(A.乐景写哀请,反衬B.上下句内容反了。)

  2.“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变”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登楼》阅读答案5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5分)

  【答案】

  (1)颔联描述山河壮观的景象,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院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1分)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2分),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2分)

  (2)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二伤心 ;④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答对其中3点可得满分5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登楼所看之景与此时诗人自身之痛相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痛;联系背景可知,国家危难与自身之痛的对比,根据这几点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D。

《登楼》阅读答案6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4分)

  参考答案:

  8.(4分)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9.(4分)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每点1分)

《登楼》阅读答案7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题】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4)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5)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2分)

  (6)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3分)

  (7)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8)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9)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两句写出了什么?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11)《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⑵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4)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5)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6)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7)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8)“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9)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11)“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注】

  范成大

  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

  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

  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注】范成大在二十九岁中进士之前,曾一度游学于金陵、宣城等地,这首诗写于诗人回到家乡苏州之后。

  9.本诗前三联从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序不断变化方面进行构思,请简要分析。(5分)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9.(5分)首联写现在:眼前的高楼栏杆,闲静花影。(1分)颔联由过去到未来:由已经入梦的过去春风,到数日将到的寒食。(2分)颈联由过去到现在:由回忆过去的折柳分别,回到现实听到落梅新曲。(2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没有分联分析,答出时序“现在—过去—未来—过去—现在”并作分析,照常赋分。颔联答由现在到未来:由现在的春风入梦,到数日将到的寒食,亦可。

  10.(6分)运用夸张手法,“千里烟波”“万叠山”突出了朋友山水阻隔的`遥远;(2分)运用想象手法,想象诗成后找人跨越山水送给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2分)以景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将与朋友难以相见的惆怅之情。(2分)

  评分建议:每点2分,手法1分,效果各1分,意思对即可。“想象”答成“虚写”也对。“以景作结”答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也对。

《登楼》阅读答案9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②北极:北极星。这里比喻唐王朝。③梁甫吟:《梁甫吟》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写繁花触目,令人黯然心伤,以哀景写哀情,抒写流离之感。

  B.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C.尾联怀古中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寄托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情思。

  D.全诗语言凝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势雄壮,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16.(6分)本诗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请结合诗的颔联简要分析。

  答

  15.答案:A

  解析:“以哀景写哀情”错,应为“以乐景写哀情”。“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意为“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国家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来此处登临”。“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元。同时,诗人登楼望远,满眼繁花反衬诗人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故选A。

  16.答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的浮云,古往今来,气象万千,变幻不定。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营造了一种雄伟宏阔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解析:领联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开来,形成了宏阔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其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具体来看,“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意为“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本联写登楼所见之景,锦江是一个视点,诗人的视点由锦江扩散到整个天地,天地之间,都被春色充满。前一句中以“来”联接,仿佛春色从天地八方而来,汇聚锦江,气势雄浑。“来”字也有寒冬已去,春色归来之意,后一句同样语兼多意,玉垒山上,浮云从古至今变幻无定,古今世事,也如浮云变幻不定。本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由此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登楼》阅读答案10

  菩萨蛮·遥望秦宫殿

  李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

  裳。”(《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诗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诗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蔽掩阻挡作者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诗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庙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5分)

  参考答案

  1.(4分) B,C(B.“双飞燕"不是虚写.而是登楼所见实景:“写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C.不是近景,是远景)

  2.(5分)①乐景衬哀情。(1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宮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窓和痛苦。(2分)②寓情于景。(1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2分)

  词大意

  昭宗登上华州的齐云楼,遥望远方长安的.宫殿。远方是一片雾色茫茫,所看到的只是眼前双飞的燕子。渭河经由长安流来,流过了千山和万丘。远处的烟雾将碧林笼罩,大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此刻昭宗是多么希望能够出现英雄,将他迎接回到长安的大明宫啊。

《登楼》阅读答案1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

  秦 观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网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思。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注】①太守向公,指向宗回,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诗为次其韵而作。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汝水流经城旁,入夏以后水患严重。②庙食,蔡州有祀狄仁杰的狄梁公庙,有祀李想的李太尉庙,秦观曾代州守为文祭告以上先贤。③李斯,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秦始皇死后,他与献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一度成为二世帮凶。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临刑时,李斯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庖烟遥认孤村,天寒未见人影,诗人借助“庖烟\“二字,于无人处写出 人来。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B.水灾之后虽然人们生活艰难,但是祠畔的明月光辉依旧,给人以希望,“销魂\“二字点明诗人的欣喜之情。

  C.从五、六两句看,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人们立庙祭祀先贤、追怀恩泽,民风古朴淳厚。

  D.诗人由当地灾情联想到历史名人,咏史悯时,感慨良多,其心系百姓生活、着眼国家利益之心,令人赞佩。

  16. 这首诗是用哪些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给人以希望”“点明诗人的欣喜之情”错,诗人借明月来表达哀愁之情。)

  16.(6分)①借景抒情,前四句描绘了水灾过后的萧条景象,诗人触景伤情,表达了对灾民处境的`深切同情。(3分)②对比,后四句将对当地百姓有恩、至今享受祭祀的将相与李斯作对比,向太守含蓄表达了要关切百姓生活、以史为鉴的劝勉之情。(3分)(如答“化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登楼》阅读答案12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高考试题及阅读答案

  (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赏析: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论:如果光看正史里的寇准,是断然想不出他会写出这样的诗,宋初诗坛分三种体,一是白体,二是晚唐体,三是西昆体。寇先生则是晚唐体的盟主,也是其中的一个异类,因为他官做的.大,而爱好写这种诗的人大抵都是和尚和隐士。比如宋初的“九僧”,比如林和靖隐士,还比如魏野隐士。他们的本来就是“我是清都山水郎,几曾着眼看侯王”的那种tease。终日介的闲着,所以就爱在狭小的空间里苦吟出一些清新自然的景色。尤其喜欢把功夫用在中间两联上,句式大抵是前两句为二一二,后两句为二二一,还把单音节处作为“诗眼”,呕心沥血的加以琢磨。象寇公这首诗,中间两联就历来受人追崇,北宋翰林图画院还曾“野水”这一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画画水平的高低,可见这一联确为写景之佳句。

  全诗前三联全是写景,后一联由景生情,做到了交融。首联点明地点,古人大抵一登楼就感触良多,曾在帅哥刘表手下工作的王粲同志就是力证。又如古来那些恨恨不平的人们总要喝酒一般,陶渊明先生又可算做一个具体的例子,陶先生曾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就解印绶去职。诚然可敬可佩,虽则陶先生一不买**,二没有“低保”可吃,三更没有加入工会,然而家中却还有“奴子”,由此足可见他“不折腰”的底气所在,不然饿死与南山之下怕也是情理之中。

  颔联就是化用韦苏州《滁州西涧》的名句了,黄鲁直每每引以为自傲的就是他所创的“脱胎换骨大法”和“点石成金大法”,古代虽不讲究知识产权,然而儒家学派的学风却是不容于抄袭的,寇老西儿这一联乃从楼上的视角来看,所以野水和孤舟的描写要虚,但结合整诗来读,则意境更为丰厚。颈联所写的景物则更抬眼所见,最后一联则化景为情。“惊”字为眼,情却没有表露,含不尽于意外本是宋人所追求的境界。宋初追随晚唐贾岛、姚合路线的晚唐体,寇公的这首诗实可算个一个代表。北宋翰林图画院曾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考题,夺魁的人这画的是“一船夫睡在舟尾,横一孤笛。”

【《登楼》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杜甫《登楼》阅读训练附答案08-27

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20

李晔《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阅读答案06-21

秦观《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

《春风》阅读答案06-18

《壮阔》阅读答案06-17

苦瓜阅读答案06-17

《感恩》阅读及答案06-18

《元日》阅读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