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读后感

时间:2023-03-25 09:21: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橘灯》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橘灯》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橘灯》读后感

《小橘灯》读后感1

  已经不记得那时我多大了,大概是八、九岁的样子吧!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件事。那天是平安夜,圣诞节的前一天。

  圣诞节就是我的生日了。也许妈妈想为我过一个很特别的生日吧,我们决定做些小橘灯去卖。参加这次“行动”的还有妈妈的两个学生: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既然拿定了主意,那就开始行动吧!我们买了橘子和蜡烛,还有一些漂亮的线,就开始制作小橘灯了。首先是剥橘子皮,虽然我们小心翼翼,但还是有许多的橘子皮被我们剥得乱七八糟。没办法,妈妈用线把已经四分五裂的橘子皮缝起来。这样,总算把小橘灯的外壳做好了。然后,哥哥来切蜡烛,他把蜡烛切成几个小段,放在外壳里。

  最后,我和姐姐把每个小橘灯都串上了漂亮的线。点上蜡烛,一个漂亮的小橘灯就做成了。小橘灯发出了柔柔的光,在寒冷的冬夜格外美丽。我们提着小橘灯出发了,我们来到了附近的广场上,那里有很多的人。不一会儿,就有一个老奶奶走过来问:“小朋友,这些小灯是白送的吗?”什么?白送?天哪!太小瞧我的手艺了。“不是,是卖的。”老奶奶明显很失望,她自言自语地说:“哦,要是不要钱,我真想带一个给孙子玩。”“要是你喜欢,这个就送给你。”妈妈突然说,并递给老奶奶一个小橘灯。老奶奶接过小灯,高兴地离开了。白送?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吗。”这时,又有一个小妹妹拉着妈妈的手,指着这边说:“妈妈,我要!”“去,把这个给小妹妹吧!”妈妈又递过一个小橘灯。“小妹妹,这个给你。”我跑过去。虽然没卖出去一个,但这种当“圣诞老人”的`感觉也很好。我体验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小橘灯越来越少了,但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多了。只剩下最后几个了,妈妈建议我们去放河灯。到了海边,夜晚的海静静地,直听见海浪轻抚沙滩的声音,我们轻轻地把小橘灯放在海面上,看着它们在海上慢慢漂啊漂……时至今日,我还依稀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平静的海面上,那点点亮光……

《小橘灯》读后感2

  《小橘灯》是冰心奶奶写于1957年1月3日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约8、9岁的小女孩。主要讲了我在十几年前拜访一个朋友时,遇见了这个孝顺的小女孩。后来我去她家拜访她时,为她与她母亲买了一些橘子,于是这个小女孩就利用橘子皮为我做了一盏小橘灯照明。

  读了这本文,我认为细节描写是本文最值得借鉴的手法。“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这里把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得很具体,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写出了小姑娘的可怜。

  “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截短短的蜡烛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这里写出了小姑娘的善良,写出了小姑娘处处替他人着想。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我根本没想到当时的儿童居然生活的那么艰苦。但令我感动的是那个女孩的那份孝心,那份感恩之心与她那颗为他人着想的心。比起这个女孩,我觉得我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这帮所谓的00后小屁孩,虽然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还是对父母要求无数,不懂得为他人着想。而文中的小女孩却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小女孩。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她的这一点。

  读了这篇文章,我越来越厌恶这黑暗的旧社会。为什么贫穷人的生活如此的窘迫?为什么有钱的人生活的如此富裕?为什么小女孩的生活这么悲惨而又清苦……小女孩那纯洁无暇的`心灵,与这个黑暗、肮脏的旧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冰心奶奶表面上写的是这个有着美好心灵,而又乐于助人的一个女孩,但实际上却是在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肮脏,和在那个时候生活清苦的人们......

  在故事的结尾,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要:“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小橘灯》读后感3

  我做过许多小制作,有:只风铃、小飞机、书签……但是,有一个小制作令我难以忘怀,就是我做的“小橘灯”。准备的材料有:光滑而大的橘子、毛线、蜡烛、筷子、针、刀、打火机。

  准备好材料后,我先拿了一个小橘子,拿起刀,将橘子的顶部削了下来,然后,拿上筷子,将橘子的一瓣果肉掏出来,我把橘子握得紧紧地,生怕它破了。这时,橘子里的水一下子喷向我,溅得我满脸都是橘子水,我才不管了。我先把筷子放在靠皮的地方,将果肉向里面掏,这下子,果肉完整无缺的被我掏出来了。我学着掏第一瓣时的样子,将后面的果肉掏出来,看见那香喷喷的果肉,我不由地流下口水,于是,我马上拿着橘子吃了起来,边掏边吃。吃完后,也掏完了,橘子只剩下皮了,从里面出来的果肉没有丝毫的损坏。一闻那橘子,香极了。这时,我拿上线,把线穿在针上,从橘子的中间边上的地方穿过,穿好后,将针去下来,在上面打了个死结。就这样,我已经穿好了一个小洞。我一个接一个地穿,一共穿了三个小洞,就这样,我穿好了,最后把线和在一起,打上死结,一会儿,线穿好了。

  我心里乐滋滋的,特别想马上把小橘灯做好。线穿好后,用打火机点燃蜡烛,让蜡烛里面的'蜡滴在小橘灯的中心,不一会儿,我滴好了,马上把蜡烛放好,不好了,蜡烛倒下了,我马上喊到:“爸爸,快来呀,我的蜡烛到了。”爸爸走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说:“你瞧,你着蜡就干了,蜡干了不行,你瞧着,爸爸是怎么做的。”爸爸没等蜡干后,早已放在上面了,我用手把小橘灯摇了摇,这下子不倒了,我高兴极了,我这下才明白:我放蜡烛的时候,蜡已经干了,我拿起一根筷子,把线栓在筷子上,我终于把小橘灯做好了,我把灯关了,小橘灯发出了橘黄色的光芒,我做的小橘灯,我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这样子,小橘灯显得更美了,更红了。

  小橘灯可以用在夜晚,可以放在书桌上,做作业时,可以用。小橘灯也可以做装饰品,看起来很美。

  通过这次的小制作,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只要动脑筋就能成功,就能做得好。

《小橘灯》读后感4

  暖心、感人、真实,应该是《小橘灯》这本书的“代名词”了吧!

  这本书是冰心的散文集,精选了许多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如:《小橘灯》《闲情》《我和玫瑰花》……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寄小读者,一个是闲情雅致的散文,还有一个则是关于冰心儿时的故事。

  其中一个部分是冰心寄给小读者的信。里面还谈到了冰心的经历,有温暖的,有悲凉的,有儿时的,有青春时期的……每一篇都写得十分感人和唯美。

  我本以为《小橘灯》的内容里只有一个关于小橘灯由来的故事,没想到竟然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小故事呢!可是“小橘灯”怎么能做为书名呢?哦!原来小橘灯其实是这本书里最温暖人心的故事。

  《小橘灯》讲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 “我”去重庆的郊外找一位朋友。她家里到处都很破旧,桌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临时有事出去一下,等我一下。“我”拿了一张报纸看,忽然看见门外站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她正准备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正朝她看大吃一惊。“我”问她需要打电话吗,她点点头,还和我说了许多她妈妈的病情。“我”问她让医生到哪儿?她说到王春林家。随后,她走了。“我”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好长时间,“我”那位朋友还不回来。我想着去探望一下小女孩,挑了几个大红橘子给她。

  进到她家,发现屋子又小又黑。“我”和她聊了很长时间,突然想起“我”要送她的橘子还没给。收下橘子,她用橘子做了一盏小橘灯给我。“我”谢了她,欣慰的提着这盏小橘灯回来了。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认识到了一个懂得报恩,善解人意的小女孩;也看到了冰心有一颗热爱帮助别人的心。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滴水之恩,不一定要涌泉相报,只要是回报了,哪怕很小很小,也算是回报了别人。

《小橘灯》读后感5

  “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这是一个纤弱却坚强的小女孩发出的声音。

  小女孩手捧着橙红色的橘子,小脸脏脏的,头发乱乱的,踩着破烂的草鞋,已经是冬天了,也只是穿着一身薄薄的衣裳,一副清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每一个看过冰心奶奶《小橘灯》的读者,都会不由得心生怜悯。父亲生死未卜,母亲身患重病,家里一贫如洗。可这个小女孩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向他人倾诉自己的不幸,反而,她还在尽力地安慰着别人。这种由内心而发的坚强就像那盏小橘灯,不但照亮了小女孩的心中之路,也给其他人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河岸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是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妈妈说过,她见过的最美的笑脸就是我的微笑——我刚从手术室里出来时露出的微笑。妈妈曾问我,从手术室里出来好多小朋友都哭了,可你却没有哭,你不痛吗?我摇摇头,为了治好病,我已经接受了九次激光手术,每一次醒来我的胳膊都是火辣辣的疼,因为麻药的缘故我总是头晕脑涨,嘴巴也是干干的却不能喝水。其实我也很害怕很痛苦,但是哭闹并不会减缓疼痛,相反的,只会给别人添麻烦。妈妈为了给我治病,为了照顾我的生活,已是非常辛苦。每次术后当我醒来时都会看到她一脸焦急地看着我,这时我还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所以我就努力地对着妈妈笑,我想这样妈妈就不会太担心了。听我说这些,妈妈流泪了,她说,我脸上的微笑源于我内心的`坚强,而我的坚强也给了她很大的力量。

  我想我的微笑或许也是一盏小小的小橘灯,那朦胧的橘红的光照亮了妈妈的心。让小橘灯盛满你的微笑,就可以为别人照亮心路,让他们走过漆黑的困境,走向美丽而光明的清晨。

  小橘灯虽已熄灭,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一盏美丽的小橘灯,可以照亮自己和他人。人的心亮了,这个世界也就亮了…

《小橘灯》读后感6

  《小橘灯》是冰心奶奶写于1957年1月3日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约8、9岁的小女孩。主要讲了我在十几年前拜访一个朋友时,遇见了这个孝顺的小女孩。后来我去她家拜访她时,为她与她母亲买了一些橘子,于是这个小女孩就利用橘子皮为我做了一盏小橘灯照明。

  读了这本文,我认为细节描写是本文最值得借鉴的手法。“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这里把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得很具体,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写出了小姑娘的可怜。

  “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这里写出了小姑娘的善良,写出了小姑娘处处替他人着想。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我根本没想到当时的儿童居然生活的那么艰苦。但令我感动的是那个女孩的那份孝心,那份感恩之心与那颗为他人着想的心。比起这个女孩,我觉得我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这帮所谓的90后,虽然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还是对父母要求无数,不懂得为他人着想。而文中的小女孩却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小女孩。我觉得我应该向她学习她的这一点。

  读了这篇文章,我越来越厌恶这黑暗的旧社会。为什么穷人的生活如此的窘迫?为什么小女孩的生活这么悲惨?小女孩那纯洁无暇的心灵,与这个黑暗、肮脏的旧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冰心奶奶表面上写的是这个有着美好心灵的女孩,但实际上却是在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肮脏!

  读了这篇《小橘灯》,我受益匪浅!

《小橘灯》读后感7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是的,在这和平美好的21世纪里,我们十三亿兄弟姐妹都积极向上,我们再也不会体验到文中小姑娘体会到的黑暗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再经历那苦难的日子!文中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让我感慨万分,也许这正是我们所未拥有的!这是冰心奶奶的《小橘灯》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深刻印象。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文中小姑娘当时的生活大不相同。小姑娘的家有黑又小,在晚上根本看不见,只有一个小炭炉放出一丝微光,炉子上小沙锅里微微地冒着热气,当作者问小姑娘锅里是什么时,小姑娘却笑咪咪地回答说是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是啊,她们有可能一年才会吃到一次红薯稀饭啊!

  再想想自己,每年吃年夜饭时,看着桌上的菜,有时不由自主地会想,唉,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要是能到大餐厅去大吃一顿澳洲龙虾、鲍鱼饭。就好了。看着窗外的烟花爆竹,心里又会想,又是这些,太老套了,不好看。殊不知,文中小姑娘何曾闻到过满桌的菜饭,何曾听到过热闹的爆竹声。她是乐观的,而我却是抱怨的,我和小姑娘比起来,我比她幸福得多,她却比我坚强得多......

  小姑娘是多么的镇定、勇敢、乐观,她面对一个橘子,能想到把橘肉剥给妈妈吃,因为她知道妈妈需要营养。用橘皮给作做灯,因为她知道山路的泥泞,橘灯发出的光是朦胧的,但小橘灯发出的光芒却照亮了作者以及人们的心灵,让大家透过橘灯的微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我们要向文中小姑娘学习,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学会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做生活中的强者,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小橘灯》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心里十分激动。文章反映了抗战时期者的艰难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的小女孩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她的生活是那样贫困。当读到“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时,我的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心里想:小女孩生活得好苦呀!“瘦瘦的苍白的脸”显得营养不良,衣裤、鞋子破烂不堪,多么可怜!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呢,营养过剩的小胖子到处都是;我们的衣柜、鞋柜都塞得满满当当的,衣柜里ABC、曼琳格、宜贝……衣服、裙子各式各样;鞋柜里凉鞋、皮鞋、运动鞋五颜六色。有些同学身上穿着几百、几千元的名牌,仍不知足,还挑三拣四的,旧款的.不肯穿,不喜欢的不肯穿,还互相攀比。和小女孩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也太不懂事了。我抚摸着身上厚厚的羽绒服,幸福感油然而生。

  她是那样坚强乐观。虽然父亲不知去向,母亲被特务打伤,但仍然坚强地生活着。当读到“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稀里哗啦地往下淌。大年夜,多么温馨美好的时刻呀!每年大年夜,穿新衣新鞋,吃团圆大餐,拿厚厚的红包,是我们的惯例。可小女孩一家却吃红薯稀饭过年,还那么开心。再想想我自己,去年吃年夜饭时,我看着满桌的鸡鸭鱼肉,还皱起眉,撅起嘴对爸爸妈妈撒娇:“唉!怎么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看着满柜的烟花爆竹,我还嫌弃:“又是这些,太没意思了,不好玩!”可是,文中的小女孩什么时候尝过满桌的鸡鸭鱼肉,什么时候放过绚丽夺目的烟花爆竹……她的生活条件是这么差,却是如此乐观,如此勇敢,如此懂事。而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和小女孩比起来,就是生活在天堂啊!

  她是那样聪明善良。一只橘子,橘肉留给妈妈,橘皮做成灯,给作者照明。小小年纪,考虑多么周到。透过小橘灯橘红色的微光,我似乎看到了她小小的、火热的心。

  我们都要向文中的小女孩学习,学习她的勇敢懂事、坚强乐观。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做生活的强者。

《小橘灯》读后感9

  轻轻翻开飘着淡淡墨香的纸张,一阵激动。哦,那不仅是激动,那也是一种爱国。顺着文字铺开的小路,领悟战争年代的爱国……

  《小桔灯》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D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美好安定的生活的向往,赞扬了这些革命者的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和乐观的精神。

  《小桔灯》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儿。当时国民D反动派残忍地逮捕和屠杀地下党,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样的厄运:父亲被迫离家,母亲惨遭殴打。面对着天灾,小女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帮助父母分担忧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读了《小桔灯》,让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已懂得会为父母分担忧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呢?如今的七八岁的孩子们不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他们还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结尾写了小女孩为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虽然只有朦胧的光芒,但是它象征着可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征着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战争是残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可是它是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的最好证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坐享其成,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今天,我们可以做的事是努力学习,播种希望的种子。明天,我们可以用汗水,心血,知识去收获成功,收获希望,用它们去点缀美好的明天,用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好。努力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我们能行,我们能够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我们的心中,那盏小桔灯将“永不熄灭”,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决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烛光!

  轻轻合上最后一页,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奋斗的力量。回首已走过的文字的小路,在看看前方,我发现前方有着一盏“永不熄灭“的小桔灯在为我点亮前进的方向……

【《小橘灯》读后感】相关文章:

点亮小橘灯读后感02-12

小桔灯读书笔记03-29

小桔灯的读书笔记02-16

怀旧小桔灯的图解教程10-19

《小桔灯》读后感02-07

小桔灯读后感02-11

《小桔灯》读后感07-23

关于小桔灯读后感08-10

小桔灯读书心得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