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读后感

时间:2023-04-05 14:33: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嘉莉妹妹》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嘉莉妹妹》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嘉莉妹妹》读后感

《嘉莉妹妹》读后感1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190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寻找自己向往的生活,周旋在推销员托罗埃和酒店经理赫森沃之间,最终凭借自己的美貌与实力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的故事。而在《嘉莉妹儿》中,7个重要故事情节以综艺节目的形式串联起来,演员以主持人和嘉宾的身份,互动、感染、交流、表演,最终呈现给我们一个更接地气、甚至是带着地方特色的“嘉丽妹儿”。

  作为经典小说的改编话剧,如何既保留着原本故事中的核心意义和精神、又能跨越时代的距离感给观众更新鲜的审美体验,无疑是整个剧本和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考点。无论原剧本(小说)有多优秀,只要能够作为经典一直为读者们喜爱并阅读,那么必定书写了一种人们所共通的、超越时空的精神话题,能够引起大家对自身生存境遇的普遍思考,而这种东西恰恰是一个经典改编话剧的核心所在,归根到底,戏剧是要反映生活、表现人生的。《嘉丽妹儿》中嘉丽这个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话剧的时间轴,表现的很精彩,或者说,这个表演是很接地气的,因为演员和观众同处于一个广阔的社会之中,拥有相对一致的对当下的热点的关注和思考,所以尽管在场景地点的设计上仍然保留着哥伦比亚、芝加哥这样的外国地名,但话剧的表演仍会让观众自然地跳脱出原小说中的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复杂场域而回到当下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数签签的情节的设计,将故事一下子拉回到日常生活,使得整个话剧的.表演充满了张力。

  当然,戏剧不单单是剧本的创新,演员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同样是决定正常话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演员如何地融入角色、如何表现角色、如何进行角色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的观看体验和投入程度,大剧场如此、小剧场的演出更是如此。在小剧场里,演员和观众距离的拉近,会让观众更容易发现表情、动作或者是交流之间瑕疵,当然也更容易激起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的热情,后者从今晚的整个剧场的氛围就可以看出。第一个场景中嘉丽求职,她一心想要做文化策划,但老板所问的都是她在写作外还有什么绝活,嘉丽的懵懂和失望是能够带给每个观众对当下这个时代的浮躁气氛的深思的。此外,在赫森沃做直播的那个情节中,当他向众人谈起他曾经春风得意、妻儿圆满的旧时辉煌时,他受到的是鄙视、轻蔑和不信任,演员的背从开始的笔直到后来的佝偻衰弱,真切反映了一个从上层社会跌落下来的人的落魄和辛酸。

  总之,这部话剧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能看得出是跟这个时代和社会直接衔接的,因而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具有时代性和当下感的,对目前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反思、人与人关系之间的伪饰、欲望的不可掌控这些话题都有所涉及。正如阿莱达·阿斯曼在《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里说到的,“历史的纪念碑化是指这些戏剧把难以忘怀的人物和场景展示在人物的面前。激情澎湃的东西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如何为经典注入活力,使之保持着时代的鲜活感,我觉得将一直是改编戏剧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嘉莉妹妹》读后感2

  断断续续地、走马观花地读完了美国作家德莱赛的《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从乡下去芝加哥投奔自己的姐姐,在火车上认识了推销员杜洛埃,杜洛埃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见闻与所感,另初出家门的嘉莉大开眼界,并留下了嘉莉的联系方式。到了芝加哥,工作并不好找,而嘉莉的姐姐也生活拮据,无意收留嘉莉。于是,自然而然地,杜洛埃与嘉莉同居了,杜洛埃给她提供衣服与美食。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酒店的经理赫斯渥与嘉莉相识了。

  赫斯渥对嘉莉非常迷恋,经常到她的住处去看望她。渐渐地,赫斯渥发现自己离不开嘉莉了。身为经理的便利条件,携走了酒店的一万多快钱,同时诱骗嘉莉与其逃往加拿大,然后又去了纽约。

  嘉莉与赫斯渥在纽约的这段生活,可以说是全书最最精彩的部分。刚到纽约,赫斯渥租赁了一个较好的住处,是六间的房子。自己出一千股金,与人合伙经营酒店,但是生意并不兴隆,到后来连这一千股金都陪进去了。没有办法,他们换了位置不太好的四间房子,生活变得拮据了。有好长时间,赫斯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他手头的钱也越来越少,于是,他们又搬家了——找了两间房子居住。他们一次一次地换处所,说明了他们的生活的窘迫与无奈。由于生活所迫,嘉莉不得不自己去找工作来养活自己。

  由于天生的美貌与表演天赋,嘉莉逐渐走红,理所当然地,她搬出了与赫斯渥共同的家。当然嘉莉的生活也在如日中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赫斯渥的日子每况愈下。嘉莉走后,赫斯渥变卖了屋里的所有家具,获得了五十块钱,与嘉莉走时留下的二十块钱,正好还有七十,生活勉强对付。起初,他住五毛钱一晚的旅馆,钱少了一些以后,改成住三毛五一晚的地方,最后几乎没有钱的时候,就必须住一毛五一晚的铺子了。

  在所有的钱花光以后,赫斯渥不得不去找工作了,当时电车的工人正在罢工,赫斯渥去应聘司机,结果不难想象,只干了一天,就被罢工的工人给逼走了。后来,又给酒店的厨师打过下手,又病倒了。身无分文的赫斯渥开始了乞讨生活。

  遥想当年在芝加哥时,赫斯渥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稳健自信,而在纽约的赫斯渥却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疾病缠身,到了后来的开煤气自杀。不能不让人深思。

  中国有句古话,“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况且,赫斯渥到底原来是不是凤凰,还有待考察。造成这赫斯渥自杀一结果的原因,不能排除社会的因素,也不能排除他自身的惰性,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像德莱赛在小说中说的.那样:“一般的金丝雀在被捕时是相当坚强的,但是在镀金的鸟笼里关了几年,就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家狗倘使舒舒服服地养到中年,再把它感到丛林里去自寻食物,就会饿死。家狗,要是一生下来就被赶出去,就会变成狼,或者是十分像狼,只是外形上有些不同而已。”所以,像赫斯渥这样的人,已经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地生活到了中年,已经丧失了谋生的技能,当他撇开原来的生活,再去独自打拼时,就不难想象,失败是在所难免。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对于《嘉莉妹妹》这本书,还有太多可供咀嚼的东西。限于笔者的年龄与知识水平,不能有更深的体会感悟。

【《嘉莉妹妹》读后感】相关文章:

卡莉斯塔小技巧,卡莉斯塔如何快速走A08-23

我的艾莉职场故事02-06

波莉安娜读后感07-30

《波莉安娜》读后感09-06

《莫莉的假期》读后感03-31

莫莉的假期读后感06-02

波莉安娜读后感03-07

《波莉安娜》读后感01-07

嘉兰的花语是什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