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读后感

时间:2023-04-28 11:57: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灯笼》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灯笼》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灯笼》读后感

《灯笼》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有幸阅读了谢华良的长篇小说《陈土豆的红灯笼》,直到读完最后一页,我还有些恋恋不舍。合上书,我闭了双眼,细细回想书中的每一个章节。

  十五岁的陈土豆是一个乡村男孩,他的父母带着小女儿到城里打工,只留陈土豆一个人在村子里。可土豆并不感到困难,他靠坚强和独立战胜了一切困难,和乡邻之间越来越融洽,乡亲们都夸他是个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他照顾发疯的母亲,生病的父亲,照顾幼小的妹妹更是无微不至,正是这种优秀品质让陈土豆从一个孩子慢慢地长成一个男子汉。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是最后一章《雪天的红灯笼》,陈土豆把照顾妈妈的任务交给了陈小鱼,自己去城里给小鱼和妈妈买了新年礼物,却没给自己买什么。他告诉妈妈,自己去城里看了爸爸,他想把爸爸接回来住,妈妈听后不吱声,到最后用双手捂着脸,哭起来。我想,妈妈之所以会哭,一定是被陈土豆的`孝心感动了。

  读到这儿,我的泪水一次次流下来,陈土豆这么顾家,却不顾自己。而我呢?和陈土豆相比,我太自私,太不听话了。陈土豆去买东西都是给家人买,而忽略自己,可是我却从来没惦记过家人。记得又一次,我和姐姐去长春买东西,我给自己买了好吃好喝的,还买了衣服。回到家,妈妈开玩笑说:“给没给我买点啥呀?”我说:“忘了,我就给自己买了。”虽然是个玩笑,但妈妈那一刻多希望我说有啊!可我却自私,只想着自己。

  同样都是十五岁的年龄,陈土豆就知道用肩膀扛起一个家,可我却没有那份顾家和淳朴,我想可能是环境不一样吧。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自私、幼稚、不懂付出,而艰苦的环境恰恰成就了一个乖巧懂事、与人为善、快速成长的陈土豆。陈土豆懂得担当、勇于承担责任。我们要尽力成为这样的人。读完这本书,让我彻底领悟了生活的道理。生活是艰难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要勇于拼搏。快乐的日子都不是白白得到的,都是经历了辛苦、磨难、考验、打击得来的。让我们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一起像陈土豆一样无所畏惧,快速成长。

《灯笼》读后感2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封建思想横行于世的背景下,女主角颂莲不得已嫁入豪门,成为陈家四太太。大太太信佛,儿子经商。二太太是个笑面虎,想方设法为在老爷那儿得宠。三太太戏班出生,因受老爷宠爱而任意妄为。就在这高深的陈家大院里,四位太太各怀鬼胎,为了争宠得权上演一幕幕的酸甜苦辣,最后却以三太太的死、四太太的疯、又来五太太而卷旗息鼓。

  正如女主角颂莲在电影开头时的所做所为,当时的.女性作为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权利,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希望嫁个有钱人。而陈家二太太看到老爷喜新厌旧娶来了颂莲,不得不一边向老爷争宠说想再生个儿子,一边向颂莲背地里捅刀子,费尽心思地为了得到老爷的重视。由此,后院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即便是读过一年大学的颂莲也无法抵抗地被封建思想,即人人口中的“老规矩”所左右。

  本片从头至尾渗透着传统女教封建伦理观念。姑且不论陈家女仆个个不识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单是大太太初见颂莲说的那一番话就只得推敲:“好,好,多过书好,知书达理就好,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好生伺候老爷。”可见,到头来高学历却被认为是懂情理,还是要以“好生伺候老爷”为重。

  另外,女性被禁在家中,众人也是习以为常。电影唯一一个外景是颂莲入嫁时执意自己走去陈家时的情景。在此之后颂莲再无踏出过陈家大门,就连看病也是由仆人请医生上门。众太太对在院中一隅秉承封建理念享受荣华富贵早已麻木不仁。他们就在这大院中平日无所事事,晚上以得到老爷垂青,服侍老爷为乐。

  最后,本片还体现出了女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尴尬境地。片中,点灯锤脚的场景出现过若干次,在某位太太院里点上大红灯笼,代表这位太太晚上将伺候老爷。而当晚老仆给太太锤脚,则正如老爷所说:“脚理顺了,就更容易伺候男人了。”由此可见,单是这两点就使得太太们在勾心斗角、争宠求点灯的同时,放弃了作为女性基本的政治权利。他们甘心泯灭自己对于权力的希望之火,并极力依附于男人。如此的好计谋,可谓一箭三雕。

  本片陈老爷从未在镜头前路过一次正脸,在寓意着“老规矩”的同时,更突出了女人们的地位低下,如此的表达手法甚好。而镜中四位演员更是将剧中人物鲜明的性格演得惟妙惟肖。在夺得一个个国际奖杯后,该电影更因故事背景被改革初期的新中国所不容,于90年代初期被禁播过一段时间。但禁播的行为反而更能体现出该片描述的当时妇女地位是否属实。

《灯笼》读后感3

  当一位15岁的男孩陈土豆,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为家撑起一片天空时,我被震撼到了。他的懂事,他的担当,不禁令我自觉惭愧。

  陈土豆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与妹妹都去城里了,本来是在父母庇护下的年纪,却独自撑起一个家。好不容易妈妈回来了,却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爸爸的工地出了事,因为欠债,他和包工头都跑了。爸爸一走了之,可屯里那些被他招去干活的人,都来家里要钱。家里也只有陈土豆、妹妹和妈妈。妈妈因为生活压迫,出去找爸爸,找不到爸爸,妈妈疯了。爸爸回来也得了重病,妹妹又年幼,家里所有的重担都由陈土豆担着。

  陈土豆是可怜的,也是勇敢的,他是一个留守儿童,在家独自生活。回来的家人,发疯的'发疯、得病的得病、唯一没有出事的妹妹还年幼。作为这个家唯一的救星,陈土豆没有退缩。只有朴实、只有奋进,没有抱怨。妈妈疯了,他细心照顾;爸爸欠的债,他要还。他担住了,担的是一个家啊!这难道不是一位少年可贵的担当吗?

  也许,在亲人弃他而去时,他也曾伤心过;在亲人回来有难时,他也曾迷茫过,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需要他,他必须为家撑起一片天!

  担当,简简单单两个字,却拥有巨大的重量。陈土豆在担当的路上,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我的家里,也有一位懂得担当的男人,他就是我的爸爸。听妈妈讲当年的故事。爸爸妈妈结婚不久,家族就分了家。当时,爸爸妈妈才分到一百五十块钱。后来,爸爸妈妈白手起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在家里,爸爸便是“担当”二字的代言人。钱不够了,我去赚;有好吃的了,给妻子和孩子吃。在爸爸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着担当精神。更何况,妈妈小时候因为发烧烧坏了肺,不能干重活。作为一个男人,爸爸不仅把家里的一切重活都包了,还要帮妈妈干家务活。里里外外,爸爸简直是一个“超男”!

  我敬佩陈土豆和我爸爸,他们都是顶天立地有担当的男人。

  在这篇小说中,陈土豆的信念与坚持令人佩服,遇到困难,他总是乐观地想办法,主动去承担。在家庭里,他时刻撑起天,把安稳和幸福送给家人,我想,将来在社会中,陈土豆也一样会撑起一片天。

  担当,是中华民族最美好、最动人的品德。男人,就应该像陈土豆一样顶天立地。

《灯笼》读后感4

  虽不像飞蛾扑火,爱光明而焚身,男孩子喜欢篮球,却仿佛是天性。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的男生,给他个篮球,并陪他打几场,他的情绪就稳定了,便可以把他从痛苦的网中拖拽出来。

  连重重的实心球算着,一切球类,像排球,足球,我却爱纹路凹凸起伏的篮球,如蜜蜂爱花粉。如一只红眼的公牛,我看到篮球就像公牛看到斗牛士手中的红布一样,就会一下子飞奔过去,捧起心爱的篮球向空中抛去。提起篮球,就会想起大学时快乐的时光,宿舍里那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同学们在一起讨论作业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篮球场上飞奔着的影子;想起学长矫健的身姿,同极熟练、极好的球技。操场上,想起篮球打地的咚咚的声音。想起篮球场边闹嚷嚷的观众的讨论声,篮球架,矿泉水,毛巾;篮球场上的男生飞腾的汗水。真的,与篮球相关的事太多了,记忆的海里浮着的就都是。

  记得一位身姿矫健的'学长,每周末都被兄弟们邀去打篮球,有时我也会被他抓去。一去就是一整天。我们也并不想着吃饭,自己带着一桶泡面就去了。操场旁有开水机,中午饭就是凑合着泡面吃的。凑巧周末作业多,学长和我一定会做完功课,再去操场打球。伴着我们的除了他那些兄弟,便是一个个“沧桑”的篮球了。学长很好,从不在意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别人他也很宽容。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的。时间长了,篮球也就对主人“生了情”。在外人看来一样一样的篮球,主人只一眼看去,就能一眼辨认出哪个是自己的“心肝宝贝”。

  "去了那无聊。带着篮球去吧。"

  自从远离学校,远离学长,因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在山区,所以我去山区支教。之后,像这样学长口中充满关怀的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大学时那些快乐的时光,要拿着篮球去操场消磨时间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记得临走时学长亲手把他最喜爱的篮球送给了我。他说,以后工作忙了,也没空打了,送给你当个纪念吧!但只有我知道他是对那个篮球多么爱不释手啊!他,只是舍不得我走而已。家里那时十分贫穷,自己特别攒钱买篮球的费用也就省下了。虽然那些时光已远去,我与学长的联系也断了,现在还感到一阵阵惋惜。但我们那时的情谊却深深刻在我心中。

  唉,如今我早已可以买得起许多昂贵的篮球,学长送的那个经过多年的“洗礼”,早已破烂不堪,可无论哪个多贵的篮球都比不上学长那个。因为现在买的,叫篮球,而那一个,是回忆。

《灯笼》读后感5

  这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陈土豆的红灯笼》,文章朴实无华,就像陈土豆的生活一样。这本书主要写得是留守儿童陈土豆在村子里的生活,本来还能过得去的生活,随着爸爸生意的失败,债主到家逼债,让生活陷入了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陈土豆承担起家庭责任,照顾妹妹,妹妹要上一年级了,他在家开始给妹妹补课,母亲发疯后他又把妈妈接回来照顾,后来听说爸爸在外生病,他又把爸爸接回家照顾。我们的孩子像陈土豆那么大的时候,还是家里的宝贝,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大部分时间都有人照顾,回到家张嘴吃饭,伸手穿衣,星期天上课外班还觉得很辛苦,而陈土豆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家,又要上学,又要做饭,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学生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当我读到陈土豆生病的那一章,可怜的孩子高烧不退,家里只有妹妹一人时,都是邻居们帮忙找大夫,三天后醒来的陈土豆是那么的憔悴,听着故事的孩子们神情沉重,感觉好似为陈土豆担心,又似走进了这个悲惨的故事中没出来,有一个女孩悄悄地笑了一声,其他孩子立刻反驳“笑什么呢?没有同情心。”“笑什么,可笑呢?”,说的那个女孩立刻回归到书上,原来走思的孩子也可以这样拉回来。

  陈土豆的善良更是所有孩子看中的,他不计较得失,对待动物和人一般,舍不得毛驴受打,舍不得毛驴受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看到了班里很多孩子的.影子,尤其是白悦洁,她爱小动物,家里养着小仓鼠,当说起她的小动物时,她可谓是眉飞色舞,说出来都是满满的爱。记得有一次,说到去世的小仓鼠,眼泪汪汪。就这样一个感性的女孩子,在我眼前她和善良的陈土豆重叠成一个人。

  在低谷中乐观对待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样一个孩子,让我佩服,让我学习。

  孩子们写读后感时,说不会写,我也来一篇,我们一起写,写着写着才发现,读后感真的不好写,写内容时收不住,写感受时不踏实,如何能写出真情实感,还需要读细,抓住细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再谈感受才能谈到点上,才能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拿整本书来谈,往往大而空,孩子们也不好入笔。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会写文章,其实,当孩子不会时,自己动手写一写,就会明白孩子的拦路虎在哪?如何克服,如何解决?

【《灯笼》读后感】相关文章:

《灯笼》教案02-16

做灯笼教案09-16

手工折纸—灯笼02-14

《灯笼》教学反思04-05

灯笼读后感01-10

串珠灯笼制作步骤04-27

灯笼制作手工制作02-07

美术灯笼大班教案07-24

小班元宵灯笼教案01-15

六一儿童灯笼手工制作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