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时间:2023-08-24 10:18: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乌塔》有感汇总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乌塔》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乌塔》有感1

  我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宝贝——乌塔,她14岁,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可真让我大吃一惊。假如是我呢?我的`脑子里马上浮现三个字——不可能。我连黄岩都不敢一个人游玩,跟乌塔一比,我就是温室的花朵。

  别以为她想去哪儿就急匆匆地出发,她为了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她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她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为了这次旅行,她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这让我吃惊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难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观我们中国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每次旅行前,爸爸妈妈都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呢,只用在旁休闲地当旁观者,轻松出门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怕我们走丢了。在游玩途中,爸爸妈妈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只负责吃喝玩乐,开开心心地玩。

  其实只要适量地放手,我们也行的。记得今年夏令营,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叠被子、完成了教官给我的任务……我与伙伴们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帮助。

  读完《乌塔》,我想对父母们说:请适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我们呢,也要自立自强,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读《乌塔》有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一课,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利用假期的时间独自一人在欧洲旅游,而且旅游所需要的钱都是在周末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挣来的。读完后,我感动万分,一个几乎同龄的孩子,竟比我强这么多。

  当我读到“乌塔为这次欧洲旅行一共用了三年的时间精心准备”时,我惊呆了,没想到乌塔做事这么有恒心、有毅力。这让我想到了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台上跳拉丁舞的'姐姐们跳得很好看,就让爸爸给我报了名。可是,看着容易学起来很难,我便想放弃,可是老师和父母一再劝告我;“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应该有恒心、有毅力。”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今年暑假在郑州举行的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

  当我读到“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时,我感受到了乌塔自力更生的精神。想想自己以前每花一分钱,都是问爸爸妈妈要,一点也不感觉脸红。可是学了这篇课文,我今后打算自己挣钱,除了生活费问爸爸妈

  妈要之外,其余的都要在放学的时候,看到易拉罐就捡起来,把家里的废纸、废品和易拉罐都收集起来,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把废品卖给收废品的叔叔。

  我从“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看出乌塔是多么的注重实践,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书,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书,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可到头来却没能用学习来的东西去生活中好好实践一番,都快变成书呆子了。

  学习了这一课,我们不应该做“温室里花朵”,我们应该出去闯一闯。这就应了一句谚语-----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读《乌塔》有感3

  在我们四年级上册,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那就是27课——《乌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我”去欧洲旅游的时候和一个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岁的乌塔。乌塔告诉“我”,她是趁这次放暑假一个人来欧洲旅行的,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然后还要去希腊。她还说,自己为了这次旅行就准备了三年,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从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为了准备这次旅行,安排得很细、很周到、很周密,而且准备充分、计划性强。也可以看出,乌塔盼望这次旅行已经盼了很久。就是说,乌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爱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时间就能环游世界好几周。

  你们发现了什么?没错,乌塔说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说的时候语气平静缓和,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国家——中国里面,那可算是一个大新闻了。看了这篇课文,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也能一个人环游世界一周,那这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有两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就是这问题出现在我们自身上。现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女生一个人在家,忽然家里的门铃响了起来。她以为有坏人,竟然吓得哭了起来,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妈妈回来。只是她的邻居按错了门铃,居然也能把一个五年级的人吓哭!和乌塔相反,这个五年级的女生胆小如鼠,生活不是不会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没有信心。乌塔呢,有事敢大胆地做,并且有自立意识,能够自力更生,独立生活能力强,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敢于大胆地猜测。牛顿说得好,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那个五年级的女生那么胆小?因为她没有勇气,没有勇气去锻炼自己。

  第二个答案,就是家长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家长每天都要“护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我知道家长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坏人,被坏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好的机会,家长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锻炼呢?越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越要让孩子去锻炼,从小抓起;越锻炼,才能越降低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不仅是这样,很多家长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家长们,你们这样做,只会害了我们啊!

  家长们,希望你们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就不再继续这样做下去,为你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础。孩子们有出息,你们也才能尝试骄傲、自豪的滋味,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啊!

读《乌塔》有感4

  今天,我学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塔》。课文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们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呢……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经过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与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中国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旷世奇宝,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见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国有一句老话: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长对子女们的态度;而外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所以孩子们才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觉地当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叠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就连我参加活动,家长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一千个不同意。我已经9岁了,你们还要包到什么时候呢?现在我干起家务真是笨手笨脚的,甚至火柴也不会划。有一次,我到李月家里去玩,一进门,就看见还有许多同学也在那儿,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后,她留我们在她家吃中饭,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吃着吃着,门铃响了,李月开门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着对我说:“怎么,还在这儿吃饭呀!饭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尴尬,人家还以为我到哪儿也离不开家长呢。望着同学们个个抿着嘴的笑脸,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

  家长们为什么这么不放心我们?咱们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看望黄飞翔,谁知还没到黄飞翔的家就遇到了三个坏人,同学们吓得惊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群无头苍蝇一般,最后,谁也没去成。通过这件事,更体现出我们的有勇无谋。与课文中那位胆大心细、有主见而不盲从的少女乌塔真是相差甚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精神,要像乌塔一样胆大,细心,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也一人游历欧洲,而是要在学习与生话方面克服依赖思想,提高独立意识、生活经验和自立精神,不要让我们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不要让我们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读了《乌塔》这一课,使我懂得了要学会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勇敢,要坚强的道理。

读《乌塔》有感5

  《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这个题目,就奇思妙想起来,乌塔是一座乌黑的塔吗?乌塔是一个停满乌鸦的塔吗?我好奇地读了起来……

  原来乌塔是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她来自罗马,趁这次暑假独自一人去欧洲游玩的事,不管在哪个国家,她都不会忘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他们送礼物、寄贺卡……还有一半钱是她赚来的,多么独立的女孩呀!我读完后进入沉思……

  在我生活中也有和她相反事情,我的同学小马就是这样,早上她在校门口吃早餐时非要妈妈喂,她妈妈不同意,她就躺在地下不起来。下午放学时,她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这让我感到她很不自力,不孝顺父母,我可不能这样做。

  想到自己,和她相比,我也有一些不自力的情况,像坐电梯时,我总是感到孤单、无助,就像被人捉到的小鸟,关在鸟笼里,无论我怎么呼唤,也没人救我;晚上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总是不敢自己睡,怕有人进来了,如果爸爸妈妈不回来,我就还怕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我读了《乌塔》一文,学会了很多事,我要向乌塔学习自力和孝顺!

读《乌塔》有感6

  小学课文中,有一篇叫《乌塔》的文章,自从学了它,让我受益匪浅。

  《乌塔》主要写了一个叫乌塔的十四岁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时,我的心里冒出了无数个问号: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怎么可能一个人游历欧洲呢?她的家人不担心吗?她是怎么攒钱的……而且,要是一个中国的同龄人也像乌塔这样出国旅游好几天的话,即使自己愿意,父母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才知道外国家庭虽然有的富裕有的贫穷,但他们都是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身体,长大后好应付五花八门的世界。而中国呢?中国的教养方式用一个故事就可以讲述清楚了:

  一只壁虎被一个钉子钉住了尾巴,困在强风中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里,另一只老壁虎一直衔来食物喂它。其他人或许会感叹这爱有多么伟大。但其实,壁虎在被钉住尾巴时,完全可以挣脱尾巴逃生,不久还会长出一条新尾巴来。但由于老壁虎无微不至的`“爱”,舍不得孩子忍受断尾之痛,从而使孩子承了10年的黑暗无自由生活。中国的家长都把孩子们当成“小公主、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每人都这样,那么中国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让我们对自己说:“别人行,我能行;别人不行,我要试。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黑夜,不见白天。我不做依赖别人的云雀,我要做展翅高飞的雄鹰!

读《乌塔》有感7

  读过这篇课文,我的心里拥有非常大震撼人心。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孩,居然能独自一人游览欧州!想也无需想就了解东西方小孩子有多大区别,一个能自立自强,一个是经常呼爹唤娘!中国的孩子们,是温室的塑料大棚的花瓣,经受不住风吹,稍微受挫就拉肚子。大家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代广为流传的磨练意志去哪了,难道说确实要毁在大家手上了没有?大家经常便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随后变为“老实人”。乌塔是翱翔于蓝天白云的`苍鹰,而我们都是养在金絲笼中的小鸟!乌塔能感受独立学习的开心,度假旅游的开心,打工挣钱的开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乌塔对比差得很大太大。

  我想高声的告知中国的爸爸妈妈,大家确实想要祖国的花朵毁在大家手上吗,赶紧开启“娇惯之锁”给小朋友们一片自立自强的蓝天白云,让爱更极致,让爱更丰富!

读《乌塔》有感8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乌塔》这本书。回想,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个个神情,一句句话语,我顿时思绪万千……《乌塔》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的回答道”时我感到她很热情,有礼貌,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而中国的小孩子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亲戚朋友也要家长提醒才会打招呼,我觉得应该主动打招呼,做到最基本的对对方的尊敬。

  我还感受到乌塔的独立性很强,居然敢一个人游欧洲,在我看来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在这途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是乌塔她却做到了,并把这看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多么让人震惊啊!读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小时候往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想一个人下山,父亲却总是很不放心,他说斜坡不安全,得他跟我一起下山,他还怕我走的太快,摔倒了,一路上唠唠叨叨。只是下山,可见父亲很是放心不下,那如果我像乌塔一样一个人游欧洲,那父母不知道有多担心呢,而外国父母却给孩子制造更多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让他们告别依赖,学会自力更生。

  我还从“她在家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去陪小孩玩”中读出了乌塔的细心和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她设计好了旅行路线,为了了解欧洲看了许多跟这个国家有关的书籍,为旅游做了充足的准备。而说她了不起,是因为游欧洲的钱,是她在假期的时候自己挣的,攒了5年的钱,才足够去游欧洲,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和坚持,真了不起,真心的佩服她。

  读了《乌塔》这本书后,我真的很喜欢乌塔她身上所具备的,值得我去学习的勇气和独立性,同时也希望中国家长也能像外国家长一样,多给我们一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

读《乌塔》有感9

  有那么一个小姑娘,她名叫乌塔。她竟在14岁时就独自一个洲欧州。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让我深有感触。

  乌塔在生活上独立自主,在思想上很有主见。不像中国的有些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当作“小皇帝”、“小太阳”,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知道,我们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报纸新闻上经常报道大学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国家要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样的差别还源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中国家长是凡事都哄着孩子,尽量让孩子满足。而外国家长则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让孩子自己战胜。如果把成长之路看做一条长长的跑道,中国家长把孩子牵着、扶着,让孩子尽量不摔倒,摔倒了,就扶起来;而外国家长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跑,摔倒了就勇敢地爬起来。

  课文中还说到了乌塔自己去挣旅费。这并不是因为家里没钱或家长不给。其实,这是她又一次生活实践的机会。而中国孩子需要一笔钱时,家长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乌塔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她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中国孩子因为被埋在了书山题海之中,所以只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地,没有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更多美丽。

  是呀!难怪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母们,请放开你们温暖的的大手,让我们在广阔的地球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小的天地。

读《乌塔》有感10

  我读完《乌塔》这一课,我觉得乌塔是个挚着的孩子。

  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罗马下了车,来到了青年旅馆,他在旅馆认识了一个14的`小姑娘,她独自一人游欧洲,让作者感到很惊讶。

  我觉得乌塔很厉害,哪像我们一样当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让爸爸妈妈侍候我们,而乌塔却一个人去超级市场,假期去别人家人小孩玩,打工赚钱,哪像去哦们一样,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我们要出去时,爸爸妈妈都要陪我们,而乌塔去一个人游整个欧洲,已经游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这么多的地方,他不怕危险,实在太厉害了。

  我们也要向乌塔一样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强的人,不怕苦,不怕累,遇到事情自己能做到的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事自己解决。

读《乌塔》有感11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我很佩服乌塔的独立性,她独自一人闯了许多城市,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挣旅游要用的费用,各种准备费了乌塔三年的时间,等乌塔挣足了钱,也查阅足了资料就独自去旅行,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好,既锻炼了自已,又能大开了眼界。

  比起我们,有的.同学自己连走路上学都不敢,也不会打扫卫生,很娇气,所以我们更要学习乌塔的独立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不经磨砺怎能成长?我们现在需要机会,亲爱的父母长辈们,请放开你们溺爱的双手,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读《乌塔》有感12

  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感受非常深刻,一位14岁的孩子竟去过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在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好多地方。我很敬佩她,她独自游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是一个人走,她是一位14岁的孩子就能走那么远的路,这是要多少勇气啊!换成我肯定不敢而且家长也不会支持我一人走的。

  如果换成我们这些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劳,什么风雨也没经过,天天赖在妈妈怀抱里,既固执又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呢?

  记得赵老师和我们讲过一个关于中国孩子外出郊游的故事: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没剥壳的鸡蛋,他不知道鸡蛋怎么吃,于是拿着这个没有剥掉的蛋壳的鸡蛋跑到妈妈那大叫:‘妈妈鸡蛋怎么吃?’于是他妈妈帮他把蛋壳剥掉了。”

  还记得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们进行比较,日本孩子自己会煮饭,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而且忍着痛,不哭也不瞎叫。而中国孩子破了一点皮,马上大哭大叫,家人也很惊慌,起紧把他抱起来,哄他的话一大堆……如果我们中国孩子都这样,那这个国家会怎么样呢?

  现在家长太宠我们了,用一句话来代替“捧在手起怕碎了,含在嘴起怕化了。”大多数都顺从我们。如果去旅游,都是家长事先安排,寻找路线,则我们在旁边玩耍,我们只是“跟屁虫”。很少有小孩子自己找路线,大人们跟从小孩走当小孩子的.“跟屁虫”。更别说让放心让我们自己一人去那么多的地方旅游了。

  父母的过分宠爱,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还记得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到彩红?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生活,平时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活。多出去跟社会接触,多了解生活上的一些常识,了解各地的生活方式,煅炼自己的胆量、勇气。

读《乌塔》有感13

  在《青年文摘》中看到这篇文章,便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当看完最后一个字时,心仿佛被一块沉重的铁块压了一下,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篇文章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乌塔是一个来自德国的12岁小学生,本来,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挑出什么特别的人了,但是,她竟然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览欧洲,在遥远的东方,中国,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中西方教育孩子制度的不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外国人的`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很强,也很懂事。他们的爸爸妈妈等孩子十岁后,便让他们自己去挣钱,去养活自己。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

读《乌塔》有感14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很大。一个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个人游欧洲,而且费用也不伸手向爸妈要,而是靠自己努力赚的。这让我羞愧万分!乌塔只比我大5岁啊!只比我大5岁,却独自游欧洲,而我,别说什么游欧洲了,就因为听了鬼故事连独睡都有点小紧张。

  自打我出生以来,就是家里的“小公主”,被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一直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是出去串串门,都会听到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去哪儿啊?”“又出去?”的'叮咛,我通常顾不上这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开了。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很想像乌塔那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一定要做好周全的准备,提前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

  花朵如果想变得娇嫩艳丽,就必须经受风吹雨打;苍鹰如果想飞向湛蓝的天空,就必须离开依靠的树枝;小草如果想钻出大地,就必须懂得坚强。正如我们一样,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从现在起,让我们向乌塔学习,变得独立吧!

读《乌塔》有感15

  上学期我们学习《乌塔》这一篇课文,文中14岁的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胆大、心细的品质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讲了“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年仅14岁的'德国小朋友乌塔。在“我”和乌塔的攀谈中,“我”知道了乌塔在读小学,已经独自游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等地方这一次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危险事情时情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打一个电话,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叫爸爸妈妈给我整理,也从来没有想过独自旅行,警察局的电话我也没有想过。只有在玩累后才到想家,才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吧。

  许多孩子也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蜜罐当里,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长辈们把我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们这一代都缺少独立,要想独立就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遇到困难不放弃。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争做一个自理、勇敢、坚强的人。

【读《乌塔》有感】相关文章:

《乌塔》教案09-10

读《乌塔》有感12-26

读《乌塔》有感01-24

读乌塔有感01-09

读乌塔有感范文05-01

【推荐】读《乌塔》有感01-17

读《乌塔》有感【热】01-13

读《乌塔》有感【热门】01-13

【热门】读《乌塔》有感01-15

【精】读《乌塔》有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