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3-09-04 11:27: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篇(推荐)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篇(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人常说:有三样东西别人夺不走,吃进胃里的东西,藏在心里的梦想,读进脑子里的书。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书,是一定要读的。不读书,又如何影响学生醉心阅读?所以,哪怕再忙,我也尽量抽出时间读读教育专著。

  这不,这段时间我正在阅读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其中一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读来颇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所以,要拉他们一把,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确,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世界太贫乏、太枯燥无味了。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信心,找不到乐趣,他们迷茫、他们困惑、他们沮丧。如何启迪他们的智慧,调动他们的兴趣,阅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于是,我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推荐的书目除了根据学生的实际,还结合教材以及语文主题丛书,每三个星期读一本,在读的过程,不定时地抽出时间进行分享交流,当读完,还会上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看到其他同学就书中的内容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读后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无疑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阅读的队伍。

  除了以身作则和利用班级的良好氛围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阅读,我还另外推荐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他们,对于从不阅读的他们,如果一下子让他们读一些名著,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所以,要由易而难地引导。《窗边的小豆豆》《狼王梦》一段段、一节节、一篇篇、一本本,循序渐进,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从你我开始。让为师的我们和学生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觉得颇有收获,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我们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 我认为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考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4-06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2-14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0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6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30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1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09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