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

时间:2023-11-09 07:29: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1

  第一次听说许知远,在三年前。当时,许知远的一档访谈节目《十三邀》刚开播,我听了介绍,看过其中几期,对他才有了初步的认识。

  许知远197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曾写过《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等一系列作品。

  他曾经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书城》、《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担任过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经济观察报》主笔,《PC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

  我眼中的许知远,是一位有思想的人,从他那时时微簇的眉头,还有眼镜片背后那双略显真诚凝重的眼神,有点以貌取人的我,得出了这个结论。

  但我最好奇的,还是他那颗大脑袋中装着的沉甸甸的`思想。于是,找来他写的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来读。仅仅从书最前面的“自序:四十六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等几篇文章,就可以从他超强的文字表达功夫里,清晰地感受到了他思想上的过人之处。

  不愧是北京大学的天之骄子。许知远似乎很轻松就找准了年轻人最根本又最容易受困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书名《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来的入情入理。

  更难能可贵的是,许知远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他在书中提到,希望用文字表明一种态度,阐述某种道理。他在年轻时就能清晰地意识到未来,他知道自己在享受着这种幸福。

  其实,书中最打动人的,还有许知远那一代年轻人,及其在国内顶级高等学府中的校园生活。这本书是许知远在校期间的习作,相当于他以心无旁骛的最佳状态,做了一次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场直播。

  他以准确犀利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他所处时代的名牌高校学生生活。分享给我们这些不那么幸运,未能体验到这种生活的人,读来怎么可能不新奇精彩生动有趣?

  书中有的,不仅仅只是现实,还有许知远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我不禁对这样一名高校在校学生显露出的思想和才华横溢折服了。书中不乏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词汇,比如“想象力”、“60年代人气质”、“80年代校园”,“高晓松为代表的80年代末大学校园的风花雪月”、“90年代的实利主义”,还有众多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名人大伽,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许知远写的第一本书,我从书中读到了九十年代年轻学子的心声,读到了他们不同凡响的青年时代及校园生活,唯独没有读出多少忧伤。

  相对而言,年轻人是快乐的,名校的青年学子是快乐的,他们的忧伤,说到底也是快乐的忧伤。倒是从许知远本人的照片中,似乎能看到一丝忧伤,那是一种在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人脸上常见的表情。

  读过这本书后,我就有了读许知远其他作品,看他的访谈节目的冲动。毕竟人的思想是会一直不停地变化的,他在书中就表达过自己的种种改变,我想看到他思想变化的每一个阶段。

  去读去看,直到对许知远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我知道,像他这样善于思考和探索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会随便停下前进的脚步。我喜欢读他文字时的感觉,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2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他最铿锵有力、最具艺术功绩的短篇小说集。它收录了九个短篇故事,分别是《阔少爷》、《冬天的梦》、《宝宝派对》、《赦免》、《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明智之举》、《格里卿四十次眨眼》、《读心人》和《热血与冷血》。这些故事都反映了美国“爵士时代”的风貌和精神,也展现了菲茨杰拉德对爱情、金钱、道德、信仰等主题的探索和反思。我从中感受到了菲茨杰拉德对人生的复杂和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有了新的启发。

  首先,我被菲茨杰拉德对“爵士时代”的描绘所吸引。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时代。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多元,年轻人追求自由和享乐,追逐金钱和名利。菲茨杰拉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时代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富有而空虚的上流社会,奢华而肮脏的酒吧和舞厅,浪漫而悲哀的爱情故事,理想而失败的青年梦想。他既展现了这个时代的魅力和诱惑,也揭示了这个时代的虚伪和堕落。他既参与了这个时代的狂欢和挥霍,也批判了这个时代的浮躁和无知。他既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也是这个时代的批评者和反叛者。

  其次,我被菲茨杰拉德对爱情的探索和反思所感动。他在这些故事中展现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爱情:有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冬天的梦》中的德克斯特对朱迪,《明智之举》中乔治对琼奎尔;有肮脏而自私的爱情,《阔少爷》中安森对宝拉,《读心人》中罗伊对玛丽;有理想而失败的爱情,《赦免》中鲁道夫对施瓦普,《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中马丁对王子;有平凡而温馨的爱情,《宝宝派对》中约翰对玛丽,《热血与冷血》中菲尔对莉莉。他既赞美了爱情的美好和神圣,也揭露了爱情的丑陋和卑鄙。他既体验了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也承受了爱情的苦涩和悲伤。他既坚持了爱情的理想和信念,也面对了爱情的现实和挑战。他在这些故事中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失望和放弃。

  最后,我被菲茨杰拉德对道德和信仰的探索和反思所启发。他在这些故事中展现了不同的道德观和信仰观:有传统而保守的道德观,《阔少爷》中安森对婚姻,《赦免》中施瓦普对宗教;有现代而开放的道德观,《冬天的梦》中朱迪对恋爱,《读心人》中玛丽对性;有理想而激进的道德观,《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中马丁对社会,《明智之举》中乔治对自我;有平凡而温和的`道德观,《宝宝派对》中约翰对家庭,《热血与冷血》中菲尔对友情。他既尊重了不同的道德选择和信仰表达,也质疑了不同的道德标准和信仰价值。他既遵从了自己的道德良知和信仰信念,也挑战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信仰权威。他在这些故事中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信仰的探索和反思,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信仰的困惑和失落。

  总之,《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一部让我深受启发的小说集,它让我看到了菲茨杰拉德对“爵士时代”的描绘,对爱情、金钱、道德、信仰等主题的探索和反思。它让我感受到了菲茨杰拉德对人生的复杂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有了新的启发。这部小说集不仅是一部艺术上的杰作,也是一部思想上的杰作。它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品味。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年轻人的娱乐方式04-21

给年轻人的生日祝福06-14

年轻人如何理财04-02

年轻人如何创业04-28

给年轻人的理财建议04-02

年轻人怎么理财04-30

年轻人怎么养生04-04

年轻人经典语录12-15

年轻人的经典语录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