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11-28 15:47: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红楼梦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荐)红楼梦读后感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红楼梦读后感2

  我从小就爱看《红楼梦》这本书,喜欢冰清玉洁的林黛玉,喜欢纯真率直的湘云,喜欢娇蛮泼辣的.玉熙凤,喜欢懂事可人的袭人,喜欢《红楼梦》里所有人物。

  我喜欢《红楼梦》里的宝玉和黛玉的从两小无猜到青梅竹马,都十分令我痴迷。我最欣赏的是林黛玉骨子里的诗情画意,每当黛玉和姐妹饮酒作诗,总是艳压群芳物。

  红楼梦这本书是一本可以带给大家思考的书,十分好看。

红楼梦读后感3

  相对于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他虽不是女孩,但一样是那么细腻柔肠。他对丫鬟毫不歧视,他会挺起胸膛保护宫里的丫鬟,当宝玉得知无力帮助她们时,他伤心欲绝。当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时,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这一切。他愿意帮助女孩们,有着高尚的品质。他同时也追求完美,他追求独道的美,内心的美,行为的`美,在他身上散发着一种不为世事所苟同的美。

  《红楼梦》这本书写得真是太好了,故事令我感动,但是因为是初次读,我还有很多内容不很明白它的含义,我还要多读,反复读,认真地去领会书中的内涵。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四大名著是中华的国粹,我要用一生去仔细地读懂它。

红楼梦读后感4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性格孤傲、叛逆的林黛玉,叛逆的贾宝玉,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善于拉拢人心的薛宝钗,精明能干、谄上欺下、狡诈贪婪的王熙凤,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其实公然徇情枉法的贾政,虚伪残酷的王夫人等一系列人物鲜明的.形象,融入到贾家的衰败描述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的主题。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三本名著,其中有建筑方面的学问,有医药方面的学问,有美食方面的学问。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全书对于环境描写细腻,就如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的描写细腻。

  对于各个住所的描写更是以情入境,让人对于各个住所的各个特点印象深刻,对于人物的刻画大都从事情中来表现,没有正面描写。其次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刻画的`人物如此之多,而让人感觉很连贯没有丝毫的混乱,对于各个人物的性格更是刻画鲜明。

红楼梦读后感6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红楼梦》,心情却难过到了极点。

  黛玉的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一直在我的

  耳边回荡。

  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感到叹息不已,而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的惊天巨变更让我沉思许久。

红楼梦读后感7

  元春归省,荣府兴建大观园。广集工匠,堆山砌水,插花拂柳,不日已建成。贾政闲来无事,邀众清客赏元题词。偶遇宝玉,贾政正欲试其才智,遂提领携带入园。

  吟山颂水,正和宝玉脾气。此次试才,宝玉崭露头角,加众清客从旁谄媚吹捧,贾政颇为得意。宝玉凯旋,众小厮围追讨喜,宝玉浑身配物,被搜刮一空。

  黛玉见宝玉这番光景,误以为私下送他的荷包被转赠他人,立气冲云霄,直要离了宝玉而去。宝玉急怀中取出荷包,更百般软语求扰,好妹妹叫了百回,黛玉方平息怒气,和好如初。

  贾蔷等采办归来,演习戏曲。妙玉入府,其人文墨极通,模样极好,性情乖癖,眼弃凡尘。

红楼梦读后感8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红楼梦,里面的内容让人看了之后就能想象当时的情景,里面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

  我本来幻想着结局是凄美感人的,我相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生的一对,天上一对,地上一双,可最后林黛玉却被贾宝玉活活气死了,就是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那天。

  而后,宝玉削发出家,这个我想的恰恰相反,我以为宝玉应该和黛玉一起,而不是宝钗。

  我这本书读了三遍,读一遍不懂,读两遍就一知半解,读三遍才真正了解,这本名著,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红楼梦读后感9

  手捧那百年不朽的《红楼梦》,在静静的'深夜,再次读了起来。

  我先到了黛玉葬花的地方,依稀听见有人念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不禁叹曰:“如此一个富有才华的潇湘妃子,下场竟像那落花一样,真是令人心悲。

  看,怡红院那边,晴雯正在撕扇子呢!她也不知道自己最后的结果。

  哦,红颜薄命的还有好多好多......

  我心悲,为何黛玉要还泪;我心愁,红楼一梦心忧忧!

  红楼...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10

  一卷红楼梦万艳悲,花月吟尽断肠梦。――题记

  初读《红楼梦》时,并不能完全读透它,只觉得有趣,对其中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直到如今,我才稍微读懂了它的`意思。

  我总是沉浸在书中丰富的诗词文曲,性格各异的人物,精彩动人的描写,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最让我佩服的是曹雪芹的笔下总能写出一个个鲜明的角色,而且他的文章虽浅,其意则深。似乎每个角色,每句话都深嵌我心。

红楼梦读后感11

  我又读了一本  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这部文学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中国古代官制、哲学思想、文化形态、民俗现象,因此历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

  《红楼梦》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问题。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态炎凉、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哲理。

红楼梦读后感12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性格孤傲、叛逆的林黛玉,叛逆的贾宝玉,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善于拉拢人心的薛宝钗,精明能干、谄上欺下、狡诈贪婪的.王熙凤,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其实公然徇情枉法的贾政,虚伪残酷的王夫人等一系列人物鲜明的形象,融入到贾家的衰败描写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的主题。

  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红楼梦读后感13

  今天,我在家里看我的《红楼梦》第二回。

  这篇文章讲了:林黛玉离开父亲,来到荣国府,认识众姐妹,初次见到贾宝玉。

  我还收获了一个描写外貌的`好句: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ji),绾(wan)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穿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ke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

  我还收获了几个描写神态的优美词:肌肤微丰举止可亲观之可亲。

红楼梦读后感14

  初读《红楼梦》,我觉得贾府上上下下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任何亮点,我都不想再读了,可是想起人们都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我只好耐着性子往下读。

  慢慢的,我发现越往后越精彩。

  随着宁、荣二府渐渐衰落,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也随之而来,林黛玉悲伤而死,晴雯因诽谤而死,鸳鸯上吊,惜春,妙玉被掳……我的心也随着一点一点的'下沉,我就仿佛身临其境,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我读下去。

  第一次读完《红楼梦》那天晚上,我躺在被子里很晚才睡,贾府的兴衰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兴衰。

红楼梦读后感15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情节感人的小说,以前,我还没看过这本书。前天,我满怀希望的读完了这本书。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无比浓厚,从小就一起长大。宝玉和黛玉慢慢长大,都要结婚了。可是,黛玉听到宝玉要和自己的`表姐薛宝钗结婚,止不住自己的忧伤,后来,因病去世。宝玉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别提有多伤心了,于是借着赶考的机会出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可以为自己的朋友做出一切,才是真正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的读后感11-04

红楼梦的读后感08-05

《红楼梦》读后感07-22

红楼梦读后感06-09

《红楼梦》读后感06-10

《 红楼梦》读后感12-26

《红楼梦》 的读后感02-13

《红楼梦》的读后感11-09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