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容》有感

时间:2024-02-20 17:14: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包容》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包容》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暑假伊始,收到了第一份珍贵的礼物,即阅读袁丽萍著作《包容》,甚有感慨。作者以宽恕、豁达、大度、仁和、和美、适应、赏识等24章72篇短文对包容做了阐述。文中汇集了中外古今大量名人语录、趣事,也有大家耳目能详的事件、谚语、名言警句和寓言等,正如前言标题“包容造就境界人生”一样,作者给我们较详尽的分享了她对包容的理解和集合前人的包容智慧,让我们向大地万物学习,做心包容,行磊落,享幸福的人生宽愉路。

  上善若水。通过赏读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包容是一种修心,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断完善。做人如水一样包容万物,洗涤万物,水是包容的典范,灵动万变,包溶一切,污浊凌厉都在水中被涤荡,最终敞亮清澈。包容到一定程度了,我们就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也会对生活产生更强烈的热爱,成为我们对生活的力量,可小可大、可高可低、可缓可急,但从不停止,即便是静下来,也会更加清澈,敞亮如水的包容是对自己的修行,更是修心。心怀感恩,常想他人之功;行有尺度,多思自己的不足。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是世界对待我们的态度,世界美好与否?在乎于我们的心境,包容之则美好和谐,愤怨之则邪恶不公。君子追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或许这是我自己毕生也未必到岸的追求,但是总比站在道德高点,满口仁义道德的好。

  有容乃大。包容是顶格的智慧,是我们一生处事的标尺。天性的底色就是包容,那天性是什么?自由驰骋?肆意妄为?通读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每个人天性中就包含着善良、尚美、道义、崇真,而这些潜质都是在包容的原生态中立体起来的,需要激发、激励、守护。作为教育人,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刻昙花一现的包容,使其刻骨铭心,如星星之火燎原,警惕打着爱的名义,让短暂或者急功近利蒙蔽双眼,进而掩盖人的心性、人性和天性。读到此处我不禁想起我校王小丽老师面对学生作业未完成,这样做和说:“今天,老师有点不开心,(停顿,环绕四周看看每一个学生)也有点小失望……”基于包容的宽容和理解,又不失变通和赏识,让学生在沐浴春风中知错改错,这和作者包容一书倡导的包容如出一撤。包容是一种智慧,而且是顶格的那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越发感受到了对学生包容才会产生赏识和爱!“欣赏别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品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世界因爱而存在,教育更是以爱为起点的事业,爱能改变人生,让我们继续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即使他有缺点,也不因缺点而歧视;热爱生活,即使前方沟沟坎坎,也不失月下峁梁途中吼出来的“信天游、秦腔”自在惬意,大山和自然的包容让“吼起来”成为了天籁之音。世界因人不同而多彩精彩,学校不是流水线,更不是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我们是为了一件大事而来的,义务教育学校应该没有次品成为我们的使命和本心,包容孩子,让孩子在包容中绽放,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在包容中全力以赴,学会包容,感悟生活的美好,启迪幸福人生。

  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正因为不完美,所以世界才产生了发展的动力,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才需要包容,需要我们去改变,改变先从内心开始,以包容之性看世界、待人生,让包容之气散发,心怀感恩,一点一滴向着大同境界前行。许我一溪风与月,醉里笑看云飞雪。炎热酷暑,心中多许包容也会感凉心静,清茶墨香伴酒当歌,续读之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