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时间:2024-04-16 09:00:41 美云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精选8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建筑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精选8篇)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1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建筑史》真本书讲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在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传播至日本、朝鲜、蒙古和越南等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泛东亚建筑风格’,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造出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硬山顶,还有攒尖顶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历代建造宫殿都征调大批军工、民工,并从各地调运建筑材料。明代营造北京宫殿,木料来自云贵四川等西南边远地区,木料来自山东临清和苏州等地,白石来自北京房山等地,颜料来自南方诸省。一宫之城,役作遍于全国。北京故宫的建筑成就,堪称古代人民写下的壮丽历史篇章。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2

  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凭借自己生活的气候环境从而营透了许多适合居住的宫殿、陵墓、桥梁、楼阁、移至阶基以及大众化的民宅······梁思成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这本著作。

  书中将中国建筑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到元明清以及清末民国的建筑物,可以说是详细的为我们将古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呈现给我们,尤其是那些黑白配图,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国的建筑历史建筑要素,还让我了解到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与历史事件,因为建筑形式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一本书中去感悟到许多,也应该学会很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建筑也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在不断向前发展着。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慢慢地掌握了营建房屋的技术奴隶社会时期,因为有大量劳动力和青铜工具的使用,很多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得以建成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走向和谐统一,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恢弘大气而感慨。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有了后人的虚心学习我们的古代建筑文化才不会在发展的社会中慢慢让遗忘,我国现在仅存的几本书,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坊间通行的《鲁班经》,等等,书中保存的`是先辈们的苦心孤诣,需要我们年轻人不忘历史眼看未来地去创造更实用美观的建筑。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者,梁思成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趁着我们年轻,思想还跟得上步伐,更应该好好领略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撇开走马观花,真正的用心去看建筑!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3

  书上列举的所有建筑,我知道我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全部看遍的了,不过古建筑比较扎堆的一些地方,像山西的五台、大同,北京,西安,河北正定等等,一定要去的。去的时候带上先生的这本书,然后在古建筑里面对着书上讲的看上一天。这些古建筑的所有特征,书上基本全部讲的清清楚楚。读着书里对每一个建筑的细致描写,能感受到作者写书时花费的心血。

  在书末尾的附文里,作者这样写道:“这部建筑史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南溪县李庄时所写。因为错误的立场和历史观点,对于祖国建筑发展的前因后果是理解的不正确。例如:以帝王朝代为中心的史观,将各时期人民辉煌的劳动的创造和智慧的累积,竟说成了封建主和贵族的成就……(写于1954.1)” 现在看来,这几句被刻上深厚时代烙印的.话,该是先生故意说的吧。作为一个对中国建筑史乃至中国历史有着那么深的研究的人,他肯定知道,当几十年后人们读到这几句生硬的套话,唏嘘的不会是作者的庸俗无知,而会是那个黑暗的时代。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4

  一般都是看完再打分的,可这次没等及(目前看到154页“三大士殿”)。 刚开始看绪论的时候耗得时间挺长的,特别是那几张基本结构的图,反复对比加各种百度(梁和枋的区分、础的读音等等),当时觉得这书够我喝一壶的,可就是真喜欢。哈哈,乐在其中矣(此处应有摇头晃脑的'表情包)。 过了磨合期,越往后看越迷恋。自己国家几千年的东西,随着了解,愈是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他俩在民国,我在现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感受着建筑,我在这看着他们。真可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那时候的营造学社经费估计也不多,一对小夫妻就在那漫山遍野的到处跑。搬梯子、测绘、拍照……辛苦自然有,但那种甜蜜与幸福也挺让我这个单身狗羡慕的。(话说胶卷虽然也不便宜,但也别光顾着拍建筑,不知道多拍几张合照、旅游照没……) 一边看书一边百度。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有些心爱的东西你偏偏就留不下来。想抢救的没有钱,想保护的也拆了。身体本来就不好,又和吴晗吵了一架,林徽因也去世了…… 其实也没什么可写的,自己也没写过长评,就是有些感触。能整天徜徉在这些“美”之中多好啊!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5

  《中国建筑史》由梁思成编着,梁思成自1939年起任中央博物馆建筑史编纂委员会主任。1942年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有一种美只有中国才有,那就是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是什么样的建筑?或者,通过介绍中国建筑史,作者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作者向读者讲述了怎样的中国故事?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传达其独特的民族特征。例如,欧洲的巴洛克式建筑气势磅礴,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盛世;毛利建筑古朴自然,表现出原始部落与自然的`亲近。

  中国建筑既有北京高大的故宫,也有小清新的江南民居,还有充满异国情调的旗楼,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包容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人的朴素观念认为,金钱、权力乃至生命都只是过眼云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建筑才能长久留下历史痕迹,作为文明延续的证据。因此,建筑不再只是人们建造的房子。每一座建筑都可以看作是一件传达真情的艺术品,是一张文明对外展示的名片,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中国古代曾修建过被誉为奇迹的长城和世界三大宫殿之一的紫禁城。近代中国建造的世博会中国馆、水立方、鸟巢等,都是人类建筑史上璀璨的明珠,举世瞩目。内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在建筑领域能够打造出怎样的文化自信,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国家!

  曾几何时,在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每一座城市都越来越相似,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森林不禁让人想起梁思成的感叹:“因与欧洲接触频繁和美国一样,西方建筑风格已经渗透到城市中,民居尘埃中古老建筑艺术的影响力日益减弱。”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6

  知道梁思成,是因为他跟林徽因令人动容的受情;可真正认识梁思成,是因为《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且不说他在专业方面的造治有多高,只为了他不畏艰难闲苦,在抗战瑚间仍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建筑而齐波操苏的精神,他就称得上是一位建筑大家。梁思成早年受父亲梁口超的光响,接叉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关国穴夕法尼业大学学习建筑。可国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了第一本由中国人白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他还参与广国做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位真止只仔文化视野的建筑大师.我们常排在嘴边说这个社会足一个人心都浮躁起水的社会,仔个人都加紫着脚步往前枉而忽路广周造的以员。每天而对省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宽虹以烁,麻木或许已成必然,梁忠成用清明的文艺笔调,别具一格的叙达方式,特每个时代的建筑与政治纶济上的安江分析得!分消楚,引人人胜,能计人静下心米好好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建筑白身的魅力。"中田建筑万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飞,救布区城工阔7?数干午米无湿交之迹,滲杂之一货以共独特纯桥之木的系统……木的架述筑足我国使用南积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这科建筑取材方使,施丁速度快,使于修饼、城江,电视牛也时有山现大红灯笼高高佳的深宅大院的场兴,给人古典牛严的感觉,只足可惜现在木材越来越少,而日木架建筑易遭火大,很兰建筑都没有能保留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中华文明上下上千年,中国建筑也殖养历奶历代的更选任不断向前发联养。在原始社会吋期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慢慢地等握了营建房屋的技术:奴莱社会时期,因为有大金芳动力和片铺工具的使用,很多么伟的都城、高股、宗庙得以建成: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走向和诺统一,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恢小大气而感慨这木书虽然关子建筑的术语颇多,但胜在肉文并茂,我领路到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大,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旅”的统峨:感叉到了”汉含殿繁复之部署,籃鱖之外观”的规模龙大;吞到丁魏香南北帆时期的石省、佛塔上紋饰雕刻的生动、迥异:感又手店代佛塔的样式独转,取材不一2也为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旧建筑之势力日弱“而哈啦不已,想想以前总是为国外建筑的优雅从容而赞叹不巴,何兴不是忽路了眼前的风景?中国的建筑文化真的成该好好发扬,它的美是衙要慢慢挖掘。俊慢品味出来的,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者,梁恩成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趁着我们年轻,思想还跟得上步伐,更应该好好领略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撇开走马观花,真正的用心去看建筑!19:38:18中国悠人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市古建筑使足其取要纸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诈多建筑大城和建筑杰作,常造了许许多多传业的宫殿、陵墓、由学、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日早己*生厂世界性的能响,成为举山啊目的文化遗产欣赏十国古建筑,就好比甜开一部沉向甸的史十。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人本帝国的气概,明清宫茶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个到记载的干下万万劣动者的聪明小智,都一被亡形款的记录了下来。中国士建筑从总体1说足以木结构为卡,以破,瓦,公为铺发展起米的。从建筑外州上吞,何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问为社广,门窗和墙的。在往广之上屋N之下还有一和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吞香组合成的构件山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白的构件。亡既可承托屋语和屋内的梁与大花板,有俨然具有我亞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中于亡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内市成为古甦筑鉴定的最要依抠。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別代表省一定的等級;等級最高的足庑殿顶,特点足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山五个奇,义称万奇殿或吴殿。这和斥顶只有帝正宫殿或刺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子庑殿顶的是欢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任左右坡面上各有个至屯面,故而交出九个奇,又称九奇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乐要,休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星顶主要有志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目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足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口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存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告具有优关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手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级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查坡面均勻,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达雨雪。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宮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基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道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交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受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染及顺模等主要构件纽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排卯和结合,构成丁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样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三是“穿斗式”,是用安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使于庙上,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股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益梁式),即在往上抬梁,梁上安性(短狂),往上又抬梁的结物方式,这和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水,成了大型亨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代止丽建筑物所采取的i要结物形式。有此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染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大活多样。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7

  《中国建筑史》由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编写。从19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民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有一种美,只有中国才有,那就是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或者说作者通过介绍中国建筑史,其目的是为了传递出一种什么信息?告诉读者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传达出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质。例如欧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富丽堂皇,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百花齐放;毛利人建筑古朴自然,展示了原始部落的亲近自然。

  中国建筑既有高大上的北京故宫,也有小清新的江南民居,还有异域风情的旗楼,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民族特质。

  中国古人淳朴的观念认为,金钱、权力,甚至生命都只是过眼云烟,茫茫历史长河中唯有建筑能够长久地留下历史痕迹,作为文明存续的证据。由此,建筑不再仅仅只是人搭建的房屋,每个建筑都可以认为是一件文以载道的艺术作品,是文明对外展示的名片,是活着的历史。

  古代中国曾建造了被誉为奇迹的长城,位列世界三大宫殿之一的紫禁城,现代中国打造的世博会中国馆、水立方、鸟巢等,无不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人能够在建筑领域创造出首屈一指的作品,完全不输任何其他国家,这是何等的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在飞速的城市化进展中,人们逐渐发现每个城市越来越像,拔地而起的水泥森林不由让人回想起梁思成的唏嘘:“因与欧美频繁接触,西洋建筑之样式渗入都市,民居市尘中旧建筑艺术之势力日弱”。

  所幸,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各类新中式建筑再一次站到了C位,诸如榫卯结构等传统的中式建筑技艺走向世界,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输出势不可当!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8

  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格局的大规模崩坏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初叶,大量西式砖石结构建筑的涌入,以及因通商、交通等因素新兴起的城市或造成的城市中心偏移,余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40年代,建筑技法以及城市规划理念都发生的根本的转变,造就了一批中西混合的城市和建筑,但因其地域和时代局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当时的发达地区。

  第二次就是现在,由房地产和政府投资拉动的全国范围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彻底破坏了一息尚存的古典城市格局,也将那些仅存的古典建筑都分割、包围在钢筋混凝土、千篇一律的现代楼宇之中。这种改变,对于古典时代的城市和建筑来说,是毁灭性的。

  去年去西安,看到现代化的曲江新区中矗立着一座大雁塔时,感觉很是异怪,登上大雁塔向西面瞭望,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总觉得有一种历史的割裂感。古典建筑的庄严、厚重和典雅与现在大兴土木的现代建筑的呆板、轻佻和浅薄根本不可能有机结合。很多城市的当家人都只把这些历史遗迹当做赚钱的工具,才会生出这种无知势利的理念。

  不过目前,这种风气似乎终于有了一丝扭转的迹象。先是复古建筑的兴起和流行,尽管仍是造假,但证明认识上已经有了提高;而现在,对于城市格局的重视、保存和恢复似乎也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在现在这个时代去读梁先生这部开创新的杰作可谓正当其时。展开书卷,看到那一幅幅老照片、独到一段段叙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专业的研究学习,可能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但这本书其实不需要精读,总体浏览先熟悉大概,了解各时代的特征,即算完成了读这本书的第一步。

  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旅行根本是家常的事,在旅行有机会探访书中的古建筑时,再把书拿出来,在实物面前找到相关章节精读、细读,与实物对比着读,才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读书和旅行的另一种乐趣。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建筑风格介绍03-10

iPhone进化史05-05

注射美容的发展史05-06

史玉柱的营销心得02-11

《创业史》读后感10-19

数学史读后感01-17

《数学史》读后感05-01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10-20

读《自然史》有感04-19

数学史的读书笔记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