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读后感

时间:2022-05-29 02:17: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生活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生活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生活的读后感

关于生活的读后感1

  造型别致、味道甜美、香气诱人的蛋糕,令人垂涎欲滴,可是只有生日我才能得以酣畅淋漓的享用。要是每天都是我的生日,那生活该是多么美妙!

  日子在希冀与失望中一页页翻过,我遨游在书海中自得其乐。一天,一篇题为《生活如蛋糕》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初看题目,我以为找到了兴趣相投的朋友,细读之后我不禁沉默了好久——似有所悟,又如梦初醒。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向祖母抱怨自己生活非常糟糕:学校与家庭矛盾重重,还有健康问题……这时祖母正在烤制蛋糕,她问男孩是否喜欢吃蛋糕,男孩说喜欢。接着,祖母让男孩吃烹调油、生鸡蛋、面粉。男孩做呕吐状,对祖母说:“奶奶,那些东西都很难吃。”可祖母却说:“那些东西单独吃味道都不怎么样,但经过适当处理后,就会成为美味的蛋糕。(

  多么简单的生活故事,多么朴实的话语,却又那样的耐人寻味。细细想想,我何尝不是那小男孩的翻版,我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每周末,老爸老妈要我练武术、学画画、拉二胡,想把我打造成全能才子,上“开心农场”种菜成了奢望;方便面、汉堡包、烧烤是我的最爱,可在老爸老妈眼里,这些都是“垃圾”,只有当我做了让他们满意的事时才会得到“奖励”;我没有争做第一的雄心壮志,做事、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于是老爸的呵斥声时常响起,让我不寒而栗,老妈的唠叨没完没了,让我感到懊恼甚至沮丧……

  我知道老爸老妈是爱我的,有了一点小病,他们是想尽办法医治。暑假期间,为治好我的咳嗽病,瘦弱的`爸爸拖着重感冒没好的身体,在凌晨4点多到成都华西医院给我排队挂号,我的咳嗽病好了,可爸爸的结石病却发作了。为节省开支,爸爸没有在华西医院看病,在成都简单治疗后,忍痛回到我家所在的县城医院治疗。看到爸爸这样为我无私付出,我明白了以前爸爸的呵斥、妈妈的唠叨都是为了我健康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对这句话,我总算有了一知半解。

  是啊!生活如蛋糕。各种各样的烦恼,就如同烤制蛋糕用的烹调油、鸡蛋和面粉,单独吃起来难以下咽。坚持想开心的事,把快乐、勇敢、坚强、自信当做烤制蛋糕的佐料,再用智慧来烘焙,就能烤出美味的蛋糕。

  把每天都当做自己的生日,精心为自己制作每一个蛋糕,坚强、勇敢、自信并快乐地过每一天吧!

关于生活的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

  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这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

关于生活的读后感3

  刚才读了一篇叫《世界差点没火车》的文章,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火车并不普及时,国际上许多权威人士、专家都否认火车将会成为有用的交通工具,甚至还百般列出了火车的种种缺点。当事实展露在我们眼前时,所有的质疑都不攻自破。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当时火车不被人们所认可,现在的我们就会少了一件宝贵的东西,或许,飞机也不会普遍。是的,人们连火车都接受不了,又如何接受一架可以在天空翱翔的“大鸟”?我又在想了,又是谁坚持使用火车的'?我崇敬这些人,不只为他们的执着,也为他们的勇气。他们是聪明的,因为他们看到了火车发展的亮丽前途,于是,他们不顾一切的,抗争着,抗争着。我不由得得感谢这类人,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如今,我们才能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曙光。

  故事结尾说了这么句话:“越是言之凿凿,说别人不可能成功的人,就越应该把嘴闭上。”人类,有时太自以为是了,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没错,把自己的思维软禁在一个框框里,而在这个框内,是自我的催眠,让所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在那里成为一种虚渺,远远的,只能看到自己,就像眼前时立着一块镜子,镜里是自己,眼里还是自己。我们是该悲哀?是该暗喜?还是……那只不过是幻觉,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雾,何时,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清清楚楚地看到。

  想多了,就得扯到生活。生活中,我们在面对一些困难时,常会脱口而出:“太难了,我不行的。”或者是“不用看,我肯定不行!”我疑惑了,为什么不能换一句“我试一试。”多少个成功就诞生在这句话里。我们会这样――在未开始的时候,就给自己下了暗示:我不行的。有时,也在别人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愈来愈不自信。我了解这种想法,因为这是曾经的我,现在我想通了:我是我,我也有别人没有的优点。别人的话只能成为我们一时的参考,而不是主宰自己命运的钥匙。就像这个故事,或许,我们会因为某些原因想放弃自己的梦想,我想说,假如放弃了,世界有可能就会少了一位顶级大师。这不只是遗憾,也是一种损失,无法弥补的损失。

  后记:起先,看了《世界差点没火车》后,是有点想法,谁知,这个“有点”还挺多的。鄙人不才,水平一般,文章杂乱无章,望多写几篇,提高水平。恳请各位读者多多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在此先行谢过……

【生活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感恩生活》读后感02-06

《蜜蜂的秘密生活》读后感05-14

感恩生活读后感02-27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04-22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04-22

生活读后感(精选35篇)02-02

《笨狼的学校生活》读后感02-06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04-07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