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时间:2021-12-13 10:23: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汇编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汇编15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

  在小说中,雨果十分自觉加以揭露的封建恶势力首先就是教会,克洛德就是教会的化身,他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却如蛇蝎般毒,表面圣洁,内心却贪求女色,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对世人充满敌意,但最终恶人终有恶报。

  作者也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身份卑微低下,但却拥有远远胜于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的人的崇高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舍己为人……小说中巴黎下层流浪者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示出的英勇无畏更证明了这一点。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2

  在寒假中,我读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中叶的法国的故事:艾丝美拉达是一位纯洁热情的吉普赛少女 ,在巴黎靠卖艺生。不幸的是,巴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罗看上了她,并开始疯狂地爱上了她。道貌岸然的弗洛罗先是指使卡西莫多去劫持女郎,又因为嫉妒刺伤弗比斯嫁祸给艾丝美拉达,最后得不到爱情的他便置艾丝美拉达于死地。可怜的`艾丝美拉达就这样死去了。后来,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因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艾丝美拉达而绝望,愤怒地杀死了弗洛罗,追随她而去。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3

  今天看完了《巴黎圣母院》,可我在心中赞扬着很丑的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虽然丑,但是他心灵却是美的。弓箭长虽然帅,可他却非常的坏。

  书中有一个美丽的`景象一直在我眼前。爱斯梅拉达被判了死刑,就在她即将要死时卡西莫多救了她,把她送进圣母院。这又是卡西莫多的心灵美。

  从中我知道了外表美不是最美,心灵美则是美中之王。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4

  这本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相: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如何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反叛者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丽化身展现在我的面前,而我在克洛德和贵族军弗比思身上则看到的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其中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 ,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为本书构成了一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了尖锐、让人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6

  涉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那位身穿白色衣裙的天使在绞死台上香销玉殒时,我的`心碎了。爱丝美拉达,一位美丽纯真的女孩。

  你能想象一只美艳绝伦的蝴蝶飘落于喧嚣的城市中吗?

  悄悄地,把那本书放在我的床前。我相信,在那遥远的一方,爱丝美拉达将会获得重生,美丽而又善良的女神艾丝美拉达,和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演绎着一段传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7

  读完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丑与美,善与恶,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83年,小说描写了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

  单纯地去欣赏法国那座神圣气派的圣殿——巴黎圣母院,很难把它与雨果笔下 15 世纪法国专制社会下那 种种 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抗衡联想在一起。然而,正是在雨果的笔下,圣母院的光辉映射出人性中深沉的爱,却留下之后欲望压抑与权利迫害的`阴霾。

  一件平凡的事,看似平凡,实则深刻奥妙;一种并不美丽的爱,看似丑陋,实则真诚;一座堂皇的宫殿,看似高贵,实则虚伪;一本厚重的书,看似夸张怪诞,实则洋溢激情。《巴黎圣母院》正是这样一部旷世杰作。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9

  女主角是个善良纯洁的少女,她富于同情,敢于舍己救人,当以卖文为生的诗人甘果瓦,深夜时误入“黑话王国”,即将被杀死时,她挺身而出虽不爱他,却愿与他结婚、当卡西莫多在烈日暴晒的广场上遭到鞭挞,口渴向人们求助时,只有她对这个丑怪异常而且又挟持过她的'人表示同情,满足他的要求……她性格天真、且品格坚贞……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并将故事围绕她而引起,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

  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巴黎圣母院》描述了主人公如何长大变成一个敲钟者,又被他人辱骂……

  而另一个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却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绝顶聪明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这样一朵鲜花般美丽的生命却在中世纪令人惋惜地陨灭了。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有人在琴键上弹出了春的希望,夏的绿荫,秋的'收获,冬的喜悦,这使我们读出了这两个主人公有纠结再一起的不幸身世。

  生活这位良师天天跟着你,伴着你,你只是没发现罢了!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1

  这部小说使用对比的手法,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是在于美与丑的对比;卡西莫多和克罗德,是善良和邪恶的对照;弗比斯和卡西莫多,是虚情假意和坚贞不渝的对照。卡西莫多虽然丑,但却心地善良。克罗德虽然受人爱戴,但他却有一颗虚伪、邪恶的`心。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知道了:如果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虚伪的心,那怎么装扮都是丑陋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2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15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和下流社会劳动人民的善良、互助与舍己为人。除了艾丝美拉达,卡西莫多也是一个在书中情感丰富的角色:作为敲钟人的'他,虽然面目狰狞,但是却为人和善、富有正义感。他对艾丝美拉达充满了爱慕,这种爱慕并不是普通的爱,而是由感激、尊重和同情组成的,一种高洁到值得人赞颂的爱。卡西莫多也是雨果在书中“善良”的象征,在人们的意志中,善良注定要压倒任何邪恶,卡西莫多便这样诞生,为人们送去雨果“面容不美丽也可以善良”的思想。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3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人,真正的美在于心灵。倘若一个人心灵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见得美,要知道心灵上的一道皱纹比眼角上千道鱼尾纹还要衰老,还要败事,还要可悲。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4

  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卷走了我们的全部感情,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内在美的重要性。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外表是让人羡慕的,但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如果他内心肮脏,品质下劣,这种人根本谈不上美。所以,我们要从一个人的内心去对待这个人,要相信内在美是最重要的。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5

  看完了巴黎圣母院的影片,卡西莫多和乞丐们很正义,善良。阴险的牧师不愿意承认杀人的事实。花心的将士为了名和利也放不下身份,满口胡言,了艾丝美拉达对他的爱。她至死都没有改变她的爱。

  美丑善恶黑白比较。在那个时代,似乎好人没好报。恶人永远横行。对于这样的结局很无奈。但就是谁能改变。只有作者能。

  卡西莫多这样的人外表丑陋,但就是他的爱,就是永恒的,就是不变的,就是忠诚的`,就是不求回报的。现今几人能及?人的内心的善良就是外表,物质,学历,工作这一切都不能及的。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相关文章: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7-23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1-11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1-22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1-14

巴黎圣母院名著读书笔记02-26

《巴黎圣母院》心得体会03-19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10篇04-27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15篇02-24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2篇03-07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