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1 08:49:38 方宇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精选3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精选30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

  我是从上个星期开始读着本书的。它是写苏菲从受到两封神秘的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她哲学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挪威的.世界级作家乔斯坦?6?1贾德。乔斯坦?6?1贾德真是一个天才,他写的这本书已经在欧洲出售了三百多万本,日本那儿一个月就卖出了五十多万本!、

  这本书每一章的题目下边都有一句能让人琢磨不透的句子,让我们去细细的思考。比如说第一章《伊甸园》是“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第三十章《达尔文》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等等之类的,我真搞不懂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这本属大致的内容是:

  苏菲一天下午回了家,习惯性地看看绿色的邮筒,里面有一封寄给她的信,上面写着:

  你是谁?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便把它放回邮筒中,去给猫喂食了。刚走回来,里面有多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又是一句稀奇古怪的问题:

  世界从何而来?

  后来,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她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思考各位大师所思考的基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便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底揭开。苏菲运用她先天的悟性以及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可是,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了着本书,我确信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天才,其中的哲学问题我都不懂,我一次次地去思考它们,可每次都只收获一点点。

  这是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去思考;这是一本好书,能教给我们许多新知识;这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建议大家买来看看。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

  哲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门非常枯燥,深奥的学科。对于从未接触过哲学的我,理解起来一定很费力。我就像收中的苏菲一样,带着一大串的疑惑,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哲学之旅”。

  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这位神秘老师,我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苏格拉底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思考的问题。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它少了几分枯燥,多了几分生动,大量的历史内容,加上苏菲的'好奇心和她不凡的经历,让这本书读着像侦探小说,亲身经历这惊险的过程,而心中对万物的好奇则渐渐被唤醒。

  回味

  从愉快中,我读完了这本书,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有一段比喻让我印象深刻。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同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这段话像一击响的雷声,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适的生活好久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毫无疑问,这本书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让我再度像婴儿一样,用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对万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蚂蚁,那比米粒还小的身躯,谁能想到它能举起比自己重许多倍的东西。看那娇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难引起注意,谁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3

  已经忘记因为何种原因知道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第一遍草草阅读之后,仅仅为其巧妙的故事情节和构思感到惊叹。于是,开始了对它的第二遍阅读。总的说来,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它将人类智慧发展的历史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原本乏味的哲学讲的简洁而生动。它打破了哲学给人以脱离生活的印象,将哲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促使人们跳出日常的琐事改变思维方式用一颗好奇心而非经验来对生活的本质进行思考。

  在苏菲的世界中,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通过对哲学的学习和探讨,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上校为了给女儿庆祝生日而写的一本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继而通过运用哲学的方法逃出了上校的摆布。小说中很多情节都安排的很巧妙,引人深思。例如,在小说接近尾声时,艾伯特送给了苏菲一本书名字就叫苏菲的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少校寄给他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在真正的世界里,苏菲的世界则是由它的作者乔斯坦贾德为全世界青少年写的一本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小说,而席德和少校也仅仅是书中的人物罢了。写到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俄罗斯女孩这个玩具,一个世界包含着另一个世界。我们所处世界的外面是否还有一个世界呢?是否我们也像席德和少校一样是另一本书中的人物而不自知?

  这样的安排多少会有些让人产生不知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的感慨,或许我们就像处在少校安排的故事下的那个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一样,尚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否真正存在,是否真正自由。这也是有可能的事,作为一个具有哲学思维的人,就不能轻易下论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唯一不会发生改变的只有理性(就像2+3=5是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若把世界比作一只兔子,刚出生时,我们处于兔毛的末梢,越长大便越像里端爬,越对周围的事物习以为常缺乏好奇心,那么人们通常在兔毛最接近皮肤的那一端,享受着舒适的生活,而对其所处的世界全然无感。哲学便是帮助你往上爬的力,它使你抱有怀疑的态度及批判性地思维活着,它使你思考世界是什么?你是从哪里来?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哲学最重要的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科学也是哲学发展的产物。在苏菲的世界中所介绍的各种历史观中我更相信的是直线式的历史观,历史是在不断地前进而非循环上演,在不同时期所谓正确的事情在其他的时期并不一定就同样正确,在考虑问题时,通常需要将大背景包涵进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最终越来越接近兔毛的顶端,认清真正的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中,讲祁克果的“人生三个阶段”的理论那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三个阶段包括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他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世界中,是他自己的欲望和情绪的奴隶。对他而言,凡是令人厌烦的,就是不好的。一个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很容易有焦虑或恐怖和空虚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正表明这个人处在“存在的状态中”,可以跃升到更高阶段。道德阶段的特色是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活在道德阶段开始在意事物的是非对错,而活在美感阶段则只注重一件事是否有趣。一个人至始至终活在道德阶段会变得过于严肃,如果一个人一直彻底的过这种生活,最后也会厌倦。有的人因此而重新回到美感阶段而有的人进而跃升到宗教阶段。的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终其一生都在美感阶段和道德阶段徘徊。我们不能断定哪种阶段最好,一直停留在美感阶段似乎有点享乐主义的嫌疑而道德阶段则颇具有完美主义的嫌疑,若始终苛刻地追求完美,将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也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你过于苛责,而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或许能在美感阶段和道德阶段找到平衡,便是绝大多数所追求的真正幸福。

  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在哲学老师和苏菲的对话中还穿插着对神话的产生,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宗教信仰及先当今流行的星座等问题的解释。总之,在缺乏哲学教育的今天,《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籍,它可以引导我们更加透彻地看待我们的生命和我们所处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4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我觉得自己开始试着动脑子想想生活上的问题,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和前辈的思想。虽然只是一些浅薄之见,但是这个思考之旅的开始却让我感到无比神奇。例如:有些弱小群体很可怜,但却也惹不起多少怜悯。乔布斯死,一万人哭;非洲一万人死,无一人哭。回顾历史,黑人的血泪史,又有多少白人为之内疚?一个弱小者是没有力量的。国家如此,人亦如此。又例如:有人说很多高等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变成机器,使想象力受到理性思维的扼杀。比尔盖茨,乔布斯均没有从大学毕业,我们议论纷纷。我想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不要让它成为我们发展的阻碍。成功之人必然要读书,不过他们读书取书中之精髓,从书本当中得到知识,得到启示,得到智慧,然后进行想象和创造。这诺贝尔奖不是教出来的,iphone4s也不是教出来的。我们大学生应该不要再埋怨在大学学不到什么,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老师引导,自己体会,自己摸索,自己创造的过程。

  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哲学的只是,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启发思考。“我思故我在。”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那人生又有什么意义?要解决这种恐惧当中的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我想人生并没有固有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去创造的。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我们必须在一生当中不断地做出选择,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全责。尽管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唯一会思考自己存在的神奇生物。但是,我们只是一个星球上各种元素所组成的有机体,我们是星尘,人生如星尘。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自己人生的意义,不要让诅丧、寂寞、无聊来吞噬我们,做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成为真实的自己。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5

  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好好地看书,因为时间和精力总是会被抢占,想把一些事情想明白,想把一些事情处理好,但回过头来看看,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都说你用简单的眼光看着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简单。其实,这句话是假的,因为世界并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管你想的多么简单,世界依旧在你面前呈现的非常复杂,所以,有人评价说我是属于典型的读书读傻了的。

  不去纠结从哪里来,也不去在意将会到哪里去!作为一个个体而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本不是由我们所能决定的,唯一能够有所作为的便是认识自己。人会戴着面具面对世界,有的时候是一幅善良的'面具,有的时候是一副邪恶的面具,不管善良还是邪恶都是一种保护。保护的本质也是因人而异,有人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有人是为了让别人更糟,所以,没有办法用自己简单的眼光来看清别人的复杂,也或许,你自己的简单在别人眼中也是一种复杂。蒋哥问,心理学的本义是什么?问题太深奥,大家都没有回答。我说,是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可现实中你会发现,心理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许多问题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变化。《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书名的意思就是智慧的世界,赋有智慧到底能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更快乐?这个是需要有时间来检验的,因为好和快乐包含很多东西,物质必不可少,但是精神更难能可贵。

  有人说我变了,我也觉得我变了。读书这种习惯如同其他癖好,时间长了也会上瘾,一旦开始只是沉溺其中不知跳出来再看,也便就同我一般离傻不远了。以前看书总是觉得书就是打发时间的东西,或者还可以用来在朋友们面前“卖弄”,以便赢得赞赏,或者以此为基础博得谋生差事,其实这样原本就挺好的。可是,一旦看书的时候开始认真思考,那么认识不清或者认识清楚之后的痛苦也便随之而来了。看《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边看书边思考边摸索边认识,也不知道有没有思考清楚,有没有认识明白,只是痛苦就这样悄然而至了。经历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我时不时的还会念叨你是谁,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念叨的多了,便渐渐地放下了,因为生活不是念叨来的,而是需要用真实感触来体悟,需要珍惜什么,需要放弃什么,慢慢的想明白了便也不再纠结。

  都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其实这真的是属实的。但这种改变在别人看来是有好有坏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明事理者会丢给你一个鄙夷的眼神,明白原委者也会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是否接受这种改变全在自己。有四个字很简单,叫做“向死而生”,李开复拿它做过书名,我也会时常去琢磨,慢慢地便觉这四字很有意思,人与人有很多的不同,但是终点都是相同的,所以怎么活着便显得很重要,因为没有修改和重来的机会。这便是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然,真到80岁时回忆此生便要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6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题记

  我们对于时间变迁,空间更移心存的诸多疑惑,就像我们总是疑虑魔术师从“空空如也”的礼帽中拉出来的用丝巾做成的小白兔。

  关于大变活兔,我们固然知道这不过是魔术师耍的把戏,但我们的好奇心仍然驱使我们探索她(她)是如何办到的。

  然而如果一下话题,情况便有些不同了。我们知道,世界的更替不仅只是魔术师礼帽里面的把戏小伎俩。

  我们可以把小白兔比作整个宇宙,那么地球则是它众多毛发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根。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从月球俯瞰,不见踪影,就暂且称之为寄居在小白兔毛皮中的微生虫。

  不同的是,若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白兔无法像人类一样进一步思考,它并不清楚它参加了一场魔术表演。而人类则相反,我们知道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其中的.奥秘。

  虽都为虫,亦有害虫、益虫之分。有两种可能会成为在毛皮深处蠕动的寄生虫。一类人闭上眼睛,不理会他人,假装用所有的知识武装自己而自欺欺人,就如当年清政府闭关,结果卒。而另一类人,太过自我,放弃一切迄今为止的探究结果,漠不关心,亦卒也。

  还有一类人既不笃定也不漠然,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努力沿着兔子毛皮上的细发向上攀登,希望能一睹伟大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希望能洞察技巧。虽然他们以个人绵薄之力并不一定会成功,但若他们像叠罗汉一般一层层往上加,他们会愈来愈接近顶端。而这也同时证实了:正因为多位哲学家对于概念的定义及修改,今天的科学才会如此达到巅峰。

  所以说: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新生儿般的好奇心!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7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接下来我将要介绍一本好书,就是《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一个谜团一般在她的眼前展开。当刚刚拿到这本书时,听到看过的同学都在说这本书十分难读懂,于是我便没看这本书。

  但有一次,我在家里闲着无聊,就从书架上拿下来了一本书,就是那本《苏菲的世界》。我随便翻开一页细细的品读起来,顿时我被这本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觉得越看越有趣。另外,在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好词比如“花木扶疏,无中生有”……一些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词语和许多句子如同这个句子“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时,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长起来了”。使我非常有画面感,仿佛置身于其中,也在那个氛围中,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同时文章中的一些好词佳句都十分准确,使文章大大增色不少。其中故事里的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十分具体,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数都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这样的写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领略了优美的`文字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就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一书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世界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8

  不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给我们那么多书本选读的时候,我会选择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看似很普通却让人深思的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探索之路。

  记得原本我印象中的哲学是那么的深奥,那么的遥不可及,好像并非生活中必需的知识而是在象牙塔顶端的学者才有权研究的学术。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对吗?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哲学是不切实际的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哲学性的问题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

  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苏菲的世界》不是很薄但也不算非常厚,五百多页、四十几万字。从买了开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点的读下来,终于是大致的看了第一遍。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脑海中就闪现出许多关于书中所说的人和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不过当我发现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读到的一个故事,而席德和她父亲只是我们读到的一个故事时,我甚至天马行空的想:会不会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种我们看不到的“人”,它们可以像席德读苏菲一样读着我们呢?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对了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与顿悟,但也有许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令我惊奇的是,才将近15岁的苏菲可以理解明白她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说的。因为许多地方我没法一下子明白,或许是地域性文化的差别,我在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解说的哲学史中有些费解。但我想我还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中理解它们的。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想很多问题虽然不能得到答案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虽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还有过程。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9

  在某个书店中,我看到了一本书《再见,苏菲斯》,这不是言情小说么?打六折!我的眼中发出了奇异的光,可是摸了摸口袋,已经所剩无几了。之后,我在另一个书架发现了《苏菲的世界》,莫非这和《再见,苏菲斯》有联系么?好像很神秘的样子……好,就买这本书了。

  我突然发现我在自己找麻烦,这么烦的一本书,我为什么会买?但是,随着阅读,我似乎发现这本书有一个特点——麻烦是肯定,但是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入迷,我甚至从中午十二点一直看到午夜十二点。虽然没有汲取多少知识,这里的知识太丰富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光是人名就让我头昏眼花的,但是在这本书中所涉及的方面还是有限的,比如书中很少谈及中国哲学(如果要谈及中国哲学史估计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我很喜欢希腊神话,我认为希腊的神离我很近,因为他们拥有普通人所拥有的特性。而中国的神读我来说太遥远了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苏菲》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进步的,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哲学就是关于智慧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的名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就是讲道理的,和科学历史等等没什么关系,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但是必须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学习。

  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比如书中有几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童话人物,像小红帽,爱丽丝之类的,很可爱的`想象。还有他的授课方式——写信,对话(至于那影碟,我们看不见,只有苏菲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与其他哲学书相比之下特别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苏菲》一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学史,也可以是科学的发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类小说……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读者。之后作者化身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为苏菲(读者)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者在解释哲学时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华,他用了一个很大胆的写法,如果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人浑浊不清。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也是一个活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勃特编出来的。以这么有特色的方法来写小说不是很可爱么?

  做一回小说推销员,《苏菲》一书与爱情小说一点关系也没他有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可以是人发现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让人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许会激励人成为一个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0

  德谟克里特斯提出了原子理论。其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说“我鼻头细胞里的一个氢原子以前可能属于某只大象的鼻子;我心脏肌肉里的一个碳原子从前可能在恐龙的尾巴上”刚刚读到这段话感觉有些可怕,难道不是吗?按照这个理论,那么我身上的某个原子以前不一定是属于什么物质上的一个什么东西,这不是又奇怪又可怕嘛。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么人类的死亡并不代表着消失,只是那些原子组成的这个表象消失了而已,承载着这些原子的表象消失后那些原子会再和其他的原子排列组合成另外一个表象,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人,也有可能是只小猫小狗或其他的'什么时间万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的这个我以前又是谁呢?若干年后我死去后,谁又会成为我呢?这个理论是不是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看见某个人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他就是你。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1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对此,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

  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着,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哲学家们不停的爬着,同时也不停的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

  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2

  至此,《苏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学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绍完了,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关注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万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动”的还是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流动的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图过于强调理性,他是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他强调感官先于理性。

  希腊文化主要经历四个学派。犬儒学派认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学派认为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与柏拉图相反,是一元论者。伊比鸠鲁学派强调人要即使行乐。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人是二元造物,但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承认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时相信人有灵魂。圣多玛斯自称可以用理性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纪的哲学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才逐渐解放。

  十七世纪又称“巴洛克时期”,辩论的话题围绕精神与物质展开。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同时存在且互不影响,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与之相反,斯宾诺莎是一元论者,他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这个实体同时包括精神与物质。

  十八世纪盛行经验主义。洛克过多强调感官经验,并且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休姆认为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并且他将概念分为单一与复合两类。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亦即天主。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原因。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将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的观点综合起来,认为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通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浪漫主义时期,谢林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黑格尔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他还指出每一种新思想都要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过于强调绝对精神,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个人主义者祁克果反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十九世纪流行自然主义。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最后,二十世纪主要是存在主义。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4

  今天继续读《苏菲的世界》,这是网师下学期的选修课程,必须得在假期读完。当今晚看到一连串的哲学大师,诸如恩培窦可里斯、德谟克利特斯、苏格拉底这些名字出现在书中,在走近他们的同时,开始担心起来。好在一切看起来还算顺利,今晚读到了78页,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记录,像我这样迷恋小说、贪看韩剧,还容易被电影吸引的人来说,能够抵挡这么多诱惑,坚持抱着这样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构成的书籍来读,实在是很不简单。看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本书确实在同类书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当高深的理论与生活的常识相结合时,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今晚的`阅读最感兴趣的是德谟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论,他认为“当一个物体---诸如一棵树或一只动物--死亡并分解时,院子就分散各处并可用来组成新的物体。这些原子在空间中到处移动,但因为他们有‘钩’与‘刺’,因此可以组成我们周遭所见的事物。”这样说来,世间万物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着,等到适宜的条件,结合成一定的形状,就可以变成一种物体,这种构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构成的吗?

  苏格拉底最誉为“最聪明的人”,而他却总是觉得自己很无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广场不停地向身边匆匆而过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问,他从来不会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可以让众人不得不在连番的辩论失败后,承认他说的是正确的。书中拿他和耶稣相比较,认为两人都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党伟业》中的一句话“革命就要流血牺牲”。看来没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牺牲,就没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牺牲赢得了后人的关注,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苏格拉底说:“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会不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世间哪有人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我们常说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应该就是让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不管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连心都坏了,目标都不对,还能走多远?

  我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读着,没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结尾,再回过头来看中间的情节,我就想这样跟随着苏菲,跟随着神秘人写给苏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诉苏菲的究竟是什么。说实在的,他已经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难怪苏菲会对这样的信充满期待,他让一个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话。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爱的墙。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5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书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书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作者采用的手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是少校写的书里虚构的人物,少校用这本书来作为给他女儿席德的15岁的生日。而这一真相在讲到柏克莱等经验主义学派时向我们揭示。然后后面更离奇的是苏菲从书中走出来,来到了少校的世界。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们不防采用像《盗梦空间》里梦境的层次一样来定义世界(正如书中说的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是否有第四层我们暂且放一个“?”。

  先假设我们站在苏菲的世界,即第一层世界,那我们也会像乔安的爸爸一样,在听到艾伯特说我们并不存在时感到愤怒。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能感受到一切,我们用手拍桌子手会疼,我们经过一生那么多年的时间。但事实证明,它们只不过是少校的思想产物,它们所谓的感觉不过是少校给予它们的让自己以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给了它们存在的“理型”。但后来苏菲他们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呢?

  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如,苏菲是虚构的是在介绍柏克莱等经验主义时才告诉我们的。这不正证明了这一理论吗?这时的哲学是怀疑,不能证明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苏菲并不能证明她是虚构的,她一直以为她是存在的,但事实确实她是虚构的。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苏菲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其实不存在的呢?这要结合当时给我们介绍的哲学思考,这时的哲学提到的是,我们并不能证明上帝是否存在,因为上帝不会以“超自然”的法则来向我们显示,于是我们没有超自然的感官经验,就不能证明上帝存在。同样,我们也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说说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实都是迷信。

  于是,作者利用这一观点,让苏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经验,比如让各种童话人物出现,还有从一开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种“超自然”法则的把戏,然后苏菲他们再借着哲学性的思考从而证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说他们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后,我们站在第二层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们会怎么看呢?他们同样也会认为他们是存在的,他们也会知道苏菲是不存在的,因为苏菲就是他们虚构出来的。但他们真的存在吗?如果站在第三层,也就是现实层的我们当然知道,因为少校不过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但,少校他们知道吗?他们不知道,因为作者还没有让他们经历“超自然”法则。他们不能获得这方面的感官经验,不能由此证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们的世界有没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许以后少校会意识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说的,或许少校也只是另外一个人虚构的人物。如果少校认为自己是存在的,认为自己就是最高层,那他怎么样也不会想到自己虚构的苏菲会来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层世界是最高世界,那么苏菲在这一层的出现当然就是属于“超自然”法则的了,那么这一事件就属于离奇的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安排这一看似离奇的事件不就说明了,这一切只是作者创造的,所以作为少校虚构的苏菲可以出现在少校的世界里。我想,接下来要发生的,从那条船自己解开缰绳开始,到苏菲慢慢的去影响第二层世界,少校在慢慢经历了这些“超自然”法则,有了这些经验,经过哲学的思考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是虚构的吧。

  最后回到第三层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现实世界,你还会肯定自己的存在吗?会不会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苏菲的世界或者少校的世界呢?我们不能肯定,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存在,因为我们不能证明我们所处的第三层世界是否是最高世界,即是否有上帝存在于我们之上,苏菲他们弄清楚了自己所处的第一层不是最高世界,因为她的世界都是少校的思想,或者说上帝——少校存在于苏菲世界中,这一世界不过是少校“理型”的一个影子。而苏菲之所以知道了这些,是因为她有了少校给的“超自然”法则体验以及自己哲学性的思考。

  少校没有弄清楚自己所处的第二层世界是不是最高世界,虽然他的世界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作者的思想,但作者并没有给他“超自然”法则的感受,少校感觉的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一切都是那样在那儿的,或许苏菲的出现会让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不存在吧。但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不是很像少校吗?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校,我们也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我们也觉得我们是存在的,我们会以为自己就是最高层世界,我们会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像苏菲的世界里乔安的爸爸不太会承认少校的存在一样。但这是否就说明上帝真的不存在呢?或者说我们真的存在呢?

  我们不禁就想问这样的问题,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了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6

  《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善联合,路程经过过程熟悉的载体转达我们生疏的信息。好像又回到了古希腊,凝听苏格拉底的教育;如同处身于中世纪的城堡,见证平明前的暗中。恣意洗澡文艺再起的温暖太阳光,沉浸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气氛之中。忘怀了凡尘的喧嚣,只觉真理的巨大以及艺术的魅力。随即,穿梭频繁于资产阶层革命的硝烟中,仔细体会现代哲学的曙光。面临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连着串现代哲学的开山祖师始祖,我们还不遑表达心里的崇拜之情,发蒙运动的前驱便闯进了汗青的大戏台。飞速度完成长的工业鞭策着汗青的车轮驶入了极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培养了更多的哲学伟人。

  黑格尔、康德承袭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阐扬到了及至。尔后马克思的《本钱论》、达尔文的《高级演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剖析》三位伟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个范畴的革命巨浪,开创了1个全新的世界。祖先把1个又1个不解的哲学出题目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流传到后世佳品赐赉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气辅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传染魂灵。我们的祖先在残留名贵精力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贵重的检定之玄门授于世。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华,他用了一个很大胆的写法,如果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人浑浊不清。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

  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也是一个活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勃特编出来的`。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按我看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就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作者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了……

  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贾德是担当者,而不是始笔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简直确是极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玄想的世界、钦迟的世界、感慨的世界。

  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7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它是一本扞卫哲学的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8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一位名叫乔斯坦·贾德的作家写的一本书。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小说,这本小说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不寻常的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像苏菲展开,苏菲更加对世界的了解有了新的进展。在一位神仙岛是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想一些问题,苏菲运用了少女的天性悟性和后天的.知性,去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谜题。果然,事实真相远远比苏菲想的更加怪异和离奇,这一切都是要苏菲慢慢去解答与思索的。

  据了解,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在接下来的几年,此书风靡欧陆个国,在哲学意识最强的德国最获好评,被认为这是青少年的最佳哲学启蒙书。它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仅在欧洲销售量就有300多万册。在亚洲,日文版的《苏菲的世界》1995年6月底发行,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畅销50余万册,在韩国也取得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的佳绩。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我阅读了《苏菲的世界》,觉得,我若想解开难题,必须思考与寻找。在茫茫的知识大全里,我拥有着更长的路去了解这个世界,世界没有想要就有的事情发生,必须等待我们灵活运用双手和大脑去开启所有的难题。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9

  今天,我拿起了奇怪而神秘的书《苏菲的世界》。读完后,我想了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封神秘的信,14岁的女孩苏菲放学回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在她眼前展开,就像一个团。苏菲利用女孩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试图解开这些痕迹。然而,事实远比她想象的更奇怪……

  读完后,我认为苏菲代表了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索代表了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理解和探索。因此,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探索活动的正确指导。我们应该向苏菲学习,做一个有勇气探索、尝试和发现的人。也许你会找到一个新世界!

  探索生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探索需要经历各种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活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经历了两次对自己有转折点的失败。高考连续两年失败,云烟情梦破灭。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人生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机会。人生不如意十有_,可惜失败了,但它能磨炼人的意志。新鲜植物可以在腐烂的土壤中生长,腐烂的土壤也可以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智慧的世界,一个梦想的世界。它将唤醒每个人对生活的深刻赞扬和对生活终极意义的关心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0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当她放学回家时,她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里的真相比苏菲想象的要复杂。她跟随老师的脚步,用自己独特的智慧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和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当前政治的苏格拉底到总结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里,我最感兴趣的话题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两种说法:人先有感性,人先有感性。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上,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但我相信人们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从无数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哲学是如此美妙,只要你有理由,就有可能。而只是喜欢哲学。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成为真理之海中最白的浪潮。

  如果世界上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部的杂菌,不停地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冲刺毛尖。当然,中间有无数人落下,但仍有少数人抓住兔毛,清楚地看到兔子。苏菲就是那一小部分人,坚持不懈,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和失败中寻找真理。光是这种不懈的精神就值得学习。如果这种精神在任何领域使用,都会事半功倍。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1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叫我打开门拿包裹。” 索菲关上门打开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一个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没有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我们这个叫庄子婷的人来说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可以不知道他们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行为了吗?我甚至导致无法去决定学生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进行选择通过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中国太不应该合理发展了吗?但这些问题却是我不得存在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 我不知道。 老实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知道,对吧?

  哲学问题是不可改变的吗?是也不是。关于宇宙这样的`事物的起源,以及各种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我想不出有谁能够解答这些问题,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思考和探索。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变化,每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机器人会有洞察力吗?人脑是怎么工作的?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很头疼的燃烧,和我们说可以实时得到解决。要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维,生活模式的方式,我们生活在作为生活的中心,地球的宇宙一样可笑中心的时代。对我们来说,那一刻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应该尊重未来的同样的尊重。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社会则是一个地球的主角。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2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是人出生以来就会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也是所有人至今未解答成功的谜团。

  十四岁的苏菲不断的接收到一封封不同寻常的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不过,她通过她充沛的知识逃离了“世界”,可是这一切都被席德看在眼里。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是苏菲,她依靠在那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发现常人无法触及的奥秘,才能与艾伯特逃离“世界”

  这本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不禁感到惊奇,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感到怀疑,不过更让我吃惊不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为何拥有如此高的'悟性,也许是我们已经忘了当初对这世界的好奇,也或许是我们已经淡忘了世界。这一点从艾伯特身亡就可以看出,因为他对世界报以好奇,对我们的生活感到惊奇,所以他才会去探究,去深入,哲学家的疯狂。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人不过是宇宙的蚂蚁,当我们重新打开对世界好奇之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才需要像他们这样的哲学家来帮我们来产生他们那“正确的思想”。这本书会唤醒所有人对内心早已沉封的好奇与关怀。他解释了人生的同物,潜至繁琐小事,深至世界,人心,哲学,使这本书让人更加诱发探索,思考。

  人如果未背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快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做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才是苏菲的世界的真谛,不应该如此吗?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3

  一本给年轻人的哲学读物,让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以童话般的口吻娓娓道来整个哲学大厦,太温暖了。

  作者写作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书里面少校创造苏菲和艾伯特的世界给女儿席德以哲学上的启迪,少校书中的苏菲在她的世界发现了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不禁让我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同样是写给小白的一本从苏格拉底以前的时代梳理至当代的哲学思潮的读物,但这是一本让你有所思考,对哲学逐渐产生兴趣的书。

  太喜欢书中的这段话了“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

  我们都会在某个时间思索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而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借着提出这些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当人们追寻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时,他们总是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和科技都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副产品。我们最后之所以能登陆月球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对于生命的好奇吗。哲学是科学之母。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4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上有这麽多的矛盾,这可能也是从看苏菲的世界开始的吧

  看苏菲的世界时,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问底,竟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但是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她是一个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学习也会一落千丈。

  此处我想了比较长的时间,到底是应该较为成熟些,每件事逆来顺受,还是应该每件事刨根问底,这是多么的矛盾啊,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连哲学家也解不出来吧,我的内心的两股思想像五线谱一样交织碰撞,我的'五脏六腑在都被烧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选择自由的畅想,还是选择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这两者都存在风险性与可能性,前者一飞即达,后者一辈子平平稳稳,不愁吃穿,却默默无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前者若一飞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稳,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一双标新立异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还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来,但是在千百次爬起来后,天已经黑了,你也将化作尘世间的一缕浮尘了,随风飘飞了……

  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时钟依然运转,我们的问题,却可能已悄悄的尘逝了。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一苏菲。追求哲学,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当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一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与人谈话时,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是难以接受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他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结束生命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的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6

  这次我看了英文版。许多专有名词可能与汉语不匹配,如所谓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幸运的是,这本书是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上哲学课。专有名词和学校有很好的解释。因此,具体的中文名词是什么并不重要。至少我认为我理解它的意思(当然,也许我认为我理解它,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我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哲学教育。我学到的哲学叫马克思主义哲学,严重影响了我们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了统一的三观。我以为我会觉得有些人认为世界是意识是非常荒谬和荒谬的,但当我遵循历史的.发展和趋势,阅读这些想法,不觉得荒谬或荒谬,我甚至认为他们每个人,每个观点都是合理的,首先被苏格拉底说服,然后认为柏拉图是对的,然后被亚里士多德说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只是思考的结果是,我确定发生了什么。我想我明白为什么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最终相信所谓的上帝和其他神的存在,因为人们知道越多,越多的思考越不确定什么,人们总是需要确定相信一些事情,也许最终只能把神秘和神奇的力量属于上帝。

  我一直很喜欢哲学,但有时我害怕我想得太多。这不是说人类一想到上帝就笑吗?有时很难把握中间的规模。但我认为这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这不是你能做或不能做的选择。这是我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或者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不是我想刻意思考一些哲学命题,而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想了很多。也许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不断调整平衡。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7

  我起初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现在才发现哲学是最接近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接近的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等。哲学给予人们的是智慧,是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改变。哲学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使人产生改变,使人更超越更具智慧。哲学的发展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哲学史,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

  读完《苏菲的世界》,我发现书中呈现的是是智慧的世界,更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有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这种说法恐怕不是很恰当,但我们从事教育一线的.老师,也不难发现很多孩子能发现我们成年人所无法发现的,更有能力去探寻这世界的真谛。我想,孩子只是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可以说,孩子总是出人意料的。

  想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为人父母,都应不懈地努力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保护孩子们对一花一草、一叶一木的关怀与好奇,带上自己与孩子一起跟苏菲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8

  《苏菲的世界》采用人物对话讲故事的形式将欧洲哲学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生动形象的呈现给读者。

  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第一观点是“哲学家要时时刻刻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哲学家必备的要素之一”。

  书中介绍了哲学经早期的自然派,历经古典派、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至最近的生态哲学,正是历代哲学家对自然和世界的无限好奇心促进了人们对大自然及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及科学的发展。

  很多哲学大师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为了哲学及他们心中的信仰而献身,正是他们这种不服权威,不固守成规才激励人们对目前的状态及心中一直奉为神圣的信仰引发思考,进行批判,从而使人们的眼界及信仰不断的更新,逐步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

  哲学虽然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在目前看来哲学也远远没有科学重要,但就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哲学发挥着与科学同等重要的作用,哲学首先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改变促进人们用科学的'方式去改变生活。

  第二个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不是要每个人都成为哲学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采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去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墨守成规,机械式的忙忙碌碌着每一天,大脑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对什么事情都感觉理所应当,不再关心事情的背后及真实原因。对新鲜事物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采用哲学的思考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对表象事情采取更深入的批判性的哲学思维。

  我们处理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会更加彻底,更加深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9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简单的哲学丛书。这本书讲述的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寄来的信,从此开始了她探索哲学思想之路。随着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交流的经历,一位位哲学大师的思想、一个个伟大的文化纪元在我眼前呈现,引起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我花了整整一个寒假才看完。这本书里的内容让我了解了许多哲学思想,然而,作者的`构思让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阅读前几章,我一直觉得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是主角,但是读到后面苏菲15岁生日那场哲学花园宴会上,我才意识到,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的少校父亲给她15岁生日礼物那本书里他笔下塑造的人物。而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发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他们就靠艾伯特将给苏菲的那些哲学知识,也靠自己的努力,逃出了这个虚幻的世界。

  开始我一直觉得哲学书很枯燥,这是我第一次读哲学书籍。少校笔下的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哲学的发展史,作者或许就是想直观的告诉我们,真实和虚幻是没有界限的,可以无限的虚幻、想象,只希望我们不是虚幻的,不是被一个伟大的机器控制的,就如笛卡尔所说:人生不是一场梦。但无论如何,大自然也不会因我们而停止运动,地球仍然在转,时间仍然在流逝,也许这就是哲学吧!

  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心以及思考,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这种将哲学思想,通过侦探加幻想写作方式一一呈现出来,这真是一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30

  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挪威女孩儿,她像许多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有许多不凡的经历——莫名闯入生活的哲学老师,开启一段深奥却有趣的哲学学习课程;种种超自然现象的发生,以及一封封送给彼岸一个名为席德的少女的信。

  一切是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那晚我睡着了,梦见我跟随苏菲与他一起冒险,一起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哲学课程,第一节课。这个平凡的世界开始变得多彩了,我已经十四岁了,在这几乎要彻底融入一切庸俗而又似乎可靠的规则的年纪里,《苏菲的世界》厉声叫醒了我,它唤醒了我幼年才有的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的心灵,我运用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并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世界是怎样诞生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绝不是空洞无味,好高骛远的无病呻吟,而是我重获新生时,那对我的存在所做的一次审视,让我发现了那么多生活的细节美,好像一个瞎子真正看到了世界,鲁钝的又变得锋锐了。

  这本书以历史时间线为纵轴,涉及了许多历史,科学知识,同时也写了许多名人和哲学家的故事,让我得以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这本书让我的思想变得更有深度;对问题的看待,更加全面;健全了我的人格,丰富了我的视野,让我如痴如醉。随着近代哲学史讲演完毕,苏菲的冒险也告一段落,一个荒诞而伟大的结尾给了读者最后的结语,如果苏菲所谋求的真相是她只是一个书中人物,来自本书中另一个人物的'笔下,那么我的生活与世界是否也只是一个缸中之脑的故事,苏菲和她的老师逃出了书本的故事,开始了无人可知的冒险。而我能不能逃出框架,明白“我们都是星尘”这句话的深意。

  我想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这个世界需要哲学,而我们的生活更需要哲学,让我们打开《苏菲的世界》,领略哲学之美。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8-15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6-09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1-15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11-10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11-13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11-22

2022年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2-16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1-18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