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

时间:2023-10-28 07:28:0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1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文章的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告诉我们老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绝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可以用开展的目光对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可以用沉着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开展的目光对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我们要开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开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老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老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迫;是给予,而不是施舍。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老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表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老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获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老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老师要擅长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老师要做“大智假设愚”的人,通过自己的无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这样老师的心智就不会闭锁,头脑不会固执,思想不会僵化,眼界也不会狭隘。学会了宽容的老师,才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珍视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对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老师学会了宽容,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模拟的楷模,自然产生宏大的教育力量,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老师对自己所认同的事物常常也会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学生所信赖的事物也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从而防止了武断性。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根底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宽容孩子的特性,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才会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

  老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鼓励这一方式的选择。老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一个夸大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到达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开发了潜能。鼓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源于信任。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憾。所以说,老师要学会选择,只有老师具有不俗的选择才能,才能到达不教而教的目的。

  老师要擅长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识,老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老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让步、隐忍和放弃。作为老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展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老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才能、区分是非的才能和前进的动力。老师擅长合作、擅长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到达教育的目的。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究以改良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立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老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掩卷深思,不仅让我们感慨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入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辉。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久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请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2

  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屡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开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根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防止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开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开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吗?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09-23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1-06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09-24

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的调查报告07-28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心得03-28

《理想国》读书笔记01-05

理想国读书笔记02-02

理想国读书笔记07-19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7篇02-04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精选28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