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08 07:25: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三位一体的自我

  近来的探索和经历,让蛤蟆察觉到除了“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应该还有另一种状态。

  这次咨询苍鹭就给它解了惑,这种状态叫“成人自我状态”,算上它就是三位一体的自我状态。

  处于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理性、合理的处理事情,只有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蛤蟆对于这一点有些不解。

  苍鹭解释到,在“儿童状态”时,会再现过去的情形、体验过去的情绪,约不到新东西;

  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价值观,并试图让别人接受这些观念。

  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没有给新的知识理念留有空间。旧的思想主宰着一个人,争论不能改变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只有在成人状态时,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倾听别人的看法而不马上进行反驳。

  蛤蟆好奇,为什么苍鹭不直接带它进入“成人状态”,这样可以节约好多时间。

  苍鹭说,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只能给予鼓励,让他自己决定要怎么做。

  苍鹭表示,再者,作为咨询师,它也不“知道”蛤蟆应该怎么做,咨询的目标是让来访者能自己找到答案,咨询师可以协助,但只有来访者自己可以做决定。

  蛤蟆觉得这真的有点难。

  苍鹭想了想说,难,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刻意的思考。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几乎不需要思考你就知道做什么。

  苍鹭举了一个“生气鬼”角色的例子,蛤蟆觉得不可思议,正常人谁会选择去感受负面的情绪呢,应该是别人让他有了那种情绪。

  苍鹭提醒它:“换个角度想想,谁能进入另一个人的脑袋强迫他产生任何情绪。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也许‘选择’这个词不太恰当,我们选择怎么感受,和选择再吃块巧克力是两码事儿。但我们做这些选择时都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说到条件反射无法避免,蛤蟆就觉得既然无法避免,那自己的不快乐就不怪自己。

  苍鹭问它那该怪谁,蛤蟆说怪朋友、父母。

  苍鹭察觉蛤蟆走到了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就是要为自己的不快乐怪别人多久。蛤蟆觉得那也不能选择怪自己呀。

  苍鹭提醒它,责怪是在“儿童状态”里做的事,那“成人状态”会有什么做法呢?

  相比责怪,换个说法,谁该/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起责任。

  如果选择为自己负责,就会意识到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就会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改变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04-1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03-25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通用15篇)05-19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11-12

《藤野先生》最新读书笔记06-19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笔记03-04

《蛤蟆种瓜》教案04-01

《蛤蟆种瓜》教案05-22

蛤蟆种瓜教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