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介绍

时间:2023-04-13 09:19:22 赛赛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介绍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知识的基础,有好的学习方法更加能事半功倍。可以这样说,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是学生成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介绍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认真复习的习惯,先培养教师布置任务、验收任务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预习其实就是让学生多读课文,多查不知道的字词,多思一些疑惑的语句。复习就是让学生背诵默写记忆。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预习、复习呢?我觉得还是要先从培养教师自我的教学习惯入手。

  1、布置预习或复习任务,并形成常规习惯

  从教七年级开始,我就制定了一些常规作业,其中第一项就是预习任务。我要求在上一课结束前预习下一课,这个预习任务既包括了解作者,了解背景,预习字词三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包括提出疑问,课前探讨等非必须完成的任务。

  其中,前三项要在教授新课前完成。其次,在学习古诗词的阶段,又布置了背诵和默写的任务,这些任务在早自习时由科代表细化并写在黑板上。这样,每个自习,没有预习任务就有复习任务。布置了任务,教师一定要注意验收检查,不验收的任务学生不会去完成,等于没有布置,更不会形成习惯。所以,每次上课,我都提前进入教室,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内,我一定会随机抽查学生来介绍背景和作者,讲解字词或者背诵当天要求背诵的内容。这样做既验收了任务,又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2、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学生积极预习

  为了能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我在验收任务时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开始是随机抽查,后来是分组抽查,再后来是组长检查我验收,这样我就较全面的督促和掌握了学生的情况。验收了任务后,对那些没有预习或者没有完成背诵默写任务的学生,进行适当地惩罚,对那些坚持预习、认真复习的学生进行适当地鼓励表扬。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就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做法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首先要教师养成指导和抽查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中,工具书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但在工具书的使用上,学生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

  1、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需从多方入手

  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教辅书是一定不会少,有的甚至不少于2本。其中既有教材解析类,又有文言文习题类,还有字典词典等。因此学生对语文教辅书的依赖性逐渐增大,有极少数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讲的教辅上都有,不认真听讲也没关系,看看教辅书就可以了。一本教材解析从课前到课堂再到课后,无时无刻不随语文书一起出现,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倾听,不积极思考问题。为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我第一步就放在了降低学生对工具书的依赖程度上。

  (1)给学生讲解各种工具书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在班级中树立使用工具书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个别错误使用工具书的、把工具书作为习题和课堂答案库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工具书。

  (3)严肃指明学生抄袭工具书的行为是懒惰、投机取巧的可耻行为,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大力表扬自主学习的同学,表扬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

  2、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

  在学生了解了工具书的正确使用方法后,我强制性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类别的工具书。比如在教授新课前和教授新课中我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或其它书籍甚至电脑(教室内的电脑),但不不允许学生使用教材解析类的工具书;而在教授新课后,尤其是完成相关作业时,我又允许携带教材解析类的工具书,以便使用。为了坚决执行这个规定,我以身作则,也养成了一个不在课堂上使用教辅书的习惯。这样促使我认真研读课文,认真备课。同时,我还养成随时携带词典的习惯,在班上,我放了一本词典,供课堂上随时查阅,后来我把词典下载到手机上,开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查词典。

  3、定期举行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多找资料书和课堂中未讲到的新想法

  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每一学期,我都会举办不少于两次的课文阅读交流会,交流的内容是已上过的课文中的新体会、新感悟,并规定这个新体会要是课堂上没讲过的,资料书上也没有的内容,学生对此参与兴趣很大,有几次甚至还引发了全班范围的大讨论。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意识到不依赖教辅书一样有新的思考、有新的发现。

  三、培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所谓"倾听",即认真的听。要想让学生认真的听,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首先要创设倾听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良好的情景、提出具有启迪思维的问题、设置灵活多变的形势等。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我认为语文课堂中问题一定不能过多,不能太简单,那些能一眼找到答案的问题只能做层层深入的分析的垫脚石,可以不提出来一定不提,提了也没大多价值。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提高所提问题的质量,要提一些切中要害,启迪思维的问题来吸引学生;

  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情景。我喜欢上多媒体课,因为这样可以用音乐、图画等创设出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兴趣听,从八年级开始,我们班的语文课除一些综合性学习外,大都使用多媒体授课。

  2、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倾听,教师要先学习如何倾听学生发言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没听清问题就回答、有些学生在别人发言时不倾听自顾自地插话、还有的学生听完后也不知道别人说了什么内容,这些现象都是不会倾听的表现。而我在上课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也常常不太尊重学生而打断学生发言,或者对那些有点罗嗦不能直接进入问题中心的发言我常常是未等学生说完就请其坐下。针对这些情况,我对自己作了如下要求:专心、耐心、虚心、用心。

  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求学生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它的事。

  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面带微笑的听。

  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3、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七年级上学期,我在课堂上示范要怎么听。学生发言时,我面带微笑,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等到学生发言完毕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完善语句。在听的同时还帮助学生练习倾听的习惯,每当有学生想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时,我立即不做声的示意,或做手势,或走到他面前看着他。就这样,一学期的时间,我学会了尊重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发言。

  4、利用鼓励性的言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习惯

  教师鼓励性的言语,赞赏的表情可以极大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尤其是课堂内外的微笑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还可以改变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鼓励性的言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两方面。

  1、课内阅读的培养,先从朗读训练开始

  七年级开始上早自习时,我用了几周的时间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求要大声,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刚开始我亲自示范,学生自由朗读,后来和学生一起自由朗读。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将有疑惑的地方圈画出来,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书上。

  正式授课时,我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快捷有效地做笔记,包括写在什么位置,如何圈点勾画,怎样总结标注等。

  3、课外阅读,从创建"班级图书角"开始

  班级中有一书柜,我指导学生有目的的借阅一些适合的传统书籍;同时,我还隔一段时间给学生们补充一些益智类的杂志。这样,学生课余时间的阅读素材就有了。

  4、用读书笔记督促学生的读书活动

  从七年级开始,每周写一个读书笔记成了我们班的另一常规作业,并且要求每周星期一必须上交到我处,由我先阅读,并评出初步等级,同时做好登记,之后下发到各学习小组,由小组讨论评选出优秀习作,放在"图书角"供学生欣赏借鉴。

  五、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如何都取决于教师的督查。在刚开始教学时,我每次批改完作业就下发给学生。后来,借鉴其他老师的做法,作业批改好后,还要进行分类,分出哪些未完成作业,哪些是质量好的,哪些是质量差的并做好登记。另外,哪些题目学生错误率高,哪些学生做作业的态度有所变化,也做好登记。然后在上课时将这些情况通报给学生。我发现,通过这些方法来督促学生的作业质量,效果很好。

  总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更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决。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语文教师。

  初中生学语文的好习惯培养

  首先积累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聚沙成塔,就是靠得积累。对于语文学习尤其重要,正如有的历史系的教授对学生说,你如果能积累20000张历史卡片,那么你将成为史学界的权威。所以,有四分之一(当然不是说四分之一的孩子研究历史)的孩子要好好准备了。

  具体来说:

  第一记,还要会记,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第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

  第三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有挨过饿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其次动手的习惯:

  可不是打架啊,而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巧妇有米不会“炊”,这不是找饿吗?

  语文学习的几大好习惯

  动什么手,写的习惯。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状元,留下了几篇让你记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学的时候特别羡慕文章语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个。

  应试指导:可以写写带有哲理性的话语啊,这个对现在的学生很简单了,谁没有个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沟“,现在叫“愤青”,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优点”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可不要贪玩啊,呵呵,狗尾续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练练,也会熟能生巧的。

  最后,初中语文要学会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甚之。那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而且一般语文好的同学都有点才,其实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学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没有啊,其实在语文老师当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语文好的同学不是教出来的。虽然这句话值得商榷,但是也说明了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过多的依赖老师,可是当我们会过头来看看的时候,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别忘记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话。水平再凹(音wa,山东方言,低的意思),也有比你高的地方。最起码他能给你一个指导啊。

  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外,学会怀疑,好问,老师几乎都特别喜欢好问的学生,而这恰恰是一些同学的“坏习惯”啊,不要担心你给他难堪。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这些习惯很授用,记住以后按着做。会有很多收获。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技巧

  一、培养学生学会科学预习

  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百战不殆。

  预习方法包括以下几点:一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二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三要虚心请教,在预习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疑惑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四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比如,可适当地做些自选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五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引起重视,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预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预习,切忌全面铺开。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要保证预习的质量,最好先选出一两课时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二是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能钻透。

  三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应该是循着事物的内部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横的方面说,要由一种学科到多种学科;从纵的方面说,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如从课前预习到单元预习再到整册预习等。

  二、让学生专心听课并做好笔记

  听课对学生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无数事实表明,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真上课并学会如何听课。

  集中注意,专心听讲。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这说明专心听讲在课堂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作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呢?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课堂学习在中学阶段具有时间长、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而不至走神。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课上解决问题,而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自然就很难做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了。

  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课堂是一所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钻牛角尖,做好课堂笔记,争取当堂掌握所学内容。课堂上,教师总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讲,学生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时,不要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应先将暂时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即做好课堂笔记,留到课后去解决,以保持听课的连续性。做课堂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否则会因忙于笔记而顾不上听下面的内容。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重新归纳,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果。

  三、培养学生学会自留作业积极复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就要“温故而知新”,“温故”行为主要表现在自留作业和积极复习方面。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学生自留作业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为自己布置作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二要以课堂学习为主,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及时复习,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教育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如果达到熟记的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用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达到熟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