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3-30 22:23:37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导语: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的现象,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

  生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有趣时,便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脑垂体分泌活跃,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敏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很差,所以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适时运用领读、伴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读。借助插图、录音、投影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个性。

  既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第七册《巨人的花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巨人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巨人是个自私的人。”有的说:“我觉得巨人生活在世上很孤独、荒凉、凄凉。”还有的说:“这位巨人是个富有的人,因为他拥有一个巨大的花园。”于是我就指导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这篇课文,或冷酷、或清高、或凄凉,抑扬顿挫,学生都把自己的个性读了出来。

  真是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才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体现学生个性,张扬个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社会,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

  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比如第八册的《花的勇气》一文,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春天的景色和韵味,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我还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

  2.保证阅读时间

  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时读,还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引性地用读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5.广泛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小学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做到一篇带多篇。

  教育家们研究减轻学生负担,使学习变得轻松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学生大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实践也表明: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