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

时间:2023-05-11 19:30:00 惠嘉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不好,终身受其累。”而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三、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有的孩子平时做事不专心,一会玩玩具,一会儿要看书,三心二意,这种习惯不好,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其它,如果在做这件事时确有困难孩子无法独立完成,那么家长可适当指导帮助一下,让他形成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而不是有困难就不做。要培养孩子做事有恒心的好习惯。

  2.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有的孩子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不好好听,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学后也会专心听课,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3.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和良好的看书习惯

  看书习惯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在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和习惯,一开始孩子不会看书,大人要指导孩子看书,提醒孩子一页一页仔细看。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家长什么样,坚持什么原则,交出来的孩子当然也都一样当然不只是家长。孩子经常接触的其他人也一样。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及时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课时就要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讲。家长可配以《科学家小故事》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家们小时候是怎样专心学习的。

  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家长是被孩子模仿得最多的对象,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当然知错就改,勇于承认也一样,只要家长放得下面子,孩子的教育就好做得多了。说到这里家长们也都明白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放下架子是很不容易啊,不过当你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彬彬有礼,各方面都优秀的话,您就知道怎么做了。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习惯:

  1、引导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识,家长一方面要改变自身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过细做法,扭转孩子的依赖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从上小学开始就慢慢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同时,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自己穿衣、叠被、整理学习用品等,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识就会不断加强,自理习惯也会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2、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好的习惯与较强的时间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同时,必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到校上课、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使孩子逐步学会在时间的制约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3、帮助孩子掌握家庭学习的几个环节,孩子回家后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初,孩子并不知道在家如何学习,这就需要家长的精心培养。家长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四个环节;即复习、作业、检查、预习。复习就是把当天所学的知识重新过目一遍,找出重点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然后把写完的作业仔细检查一遍;最后,把下堂课要学的知识预习一遍,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字典来掌握,对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以便下堂课上注意听老师讲解。为了帮助孩子掌握这四个环节,开始时,家长必须同孩子一起一步一步地进行。在孩子熟悉并掌握了复习、作业、检查、预习的方法后,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行为进行督促和指导,使其逐步形成稳固的习惯,据有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一旦形成“复习、作业、检查、预习”这样一个家庭学习的习惯模式,不仅会促进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4、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要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家长本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家长应在平时要注意以好的言行影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井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这样,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学到家长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从生活做起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就必须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当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要学会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从他的生活起居中逐渐的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宝宝对人对事的时候中慢慢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可以在宝宝自我服务或者是对他人的服务中培养...

  另外,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因此,家长们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让孩子能以你为榜样。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孩子有玩耍的天性,但是没有学习的观念。那么想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就需要提高宝宝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执行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知道的是,孩子有了主动性还不够,还是需要培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这种行为习惯,孩子乐意去做这些事情,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快乐的成长。

  不过,父母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在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千万不要出现一些不好的教育方式。比如用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去执行一种行为习惯,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容易使孩子对这种行为习惯产生阴影。

【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如何教育】相关文章:

行为习惯如何养成07-20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4-19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08-29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1-30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广播稿01-03

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养成教育08-24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7篇)04-0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7篇04-04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02-10

家长如何教育离异孩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