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时间:2022-09-09 11:45:2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长配合好学校、老师,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篇1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年幼的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孩子的自主休闲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有的父母担心学校减负影响孩子升学分数,自己给孩子增负,家庭成了为学校补漏的第二课堂在学习的重压之下,孩子们点点滴滴的不良生活习惯开始形成,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究其原因,一些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是父母角色的错位。

  关颖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应当与学校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事实上,父母角色错位的结果是,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而越发感到力不从心,这便成了所谓强己所难。

  家长打骂易催化孩子不良心理与行为

  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中,有26.4%的父母认同孩子有错时,打他也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46.4%表示不太同意但也有同意的成分,只有27.2%明确表示很不同意。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

  关颖分析认为,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尽如人意的言行,情急之下打骂孩子,或许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客观上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

  一项对未成年犯的调查显示,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具有冷酷、暴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最为明显;有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的比例均高于没有被经常打骂的孩子。

  关颖指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就是站在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立场上,对我国多少年来固有的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观念的否定,是对父母凭借孩子对成年人在人身和经济等方面的依赖,任意伤害孩子行为的限制。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篇2

  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现在的家长和老师的关系,竟然成为上下级关系了;或者用一句比较夸大的话来说,家长见到老师就如老鼠见到猫一样。

  “小军的妈妈,明天请你到学校来一下。”昨晚一回家,市民张女士就接到儿子老师的电话“邀请函”,老师又“有请”了。9月份开学至今,张女士已是第3次被老师叫去“做客”,对老师的办公室早已熟门熟路。

  张女士说,儿子平时很调皮,老在学校犯错,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老师开口了,作为家长不敢不去。为此,张女士每次都先跟领导请好假,再毕恭毕敬地到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

  孩子上学期间,家长被老师“有请”,其实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被请的家长都有同样的感觉——有点怕,老师也心知肚明,家长与自己有“距离”。

  还有家长认为,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不只是家长烦不烦的问题,关键是没有效果。老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士,应该有好的教育方法,请家长请得多了,孩子会觉得老师对他束手无策,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家长们说,自己都有工作,面对老师的“召唤”,却不得不随叫随到。一些事业成功的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往往被老师批得抬不起头来。家长们都感到困惑:教育孩子,家长和学校要承担各自的责任,老师动辄找家长,是不是不太负责任?

  但老师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付出,如果不请家长配合,孩子的问题很难解决。

  其实,老师请家长的目的都是希望和家长多沟通,不要怕。对家长怕老师这个问题,很多老师对此颇有感触。班主任罗老师说,平时跟学生家长接触时,家长都一脸的紧张,赔着笑脸,好像犯了错。有时想听听家长教育孩子的真实想法,但家长“怕”老师,很难自然地交流。

  在老师们的心中,家访也好,请家长到学校也好,都应该是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种有效途径。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孩子最怕老师请家长,这意味着回家要挨打;家长也不愿被请,这说明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

  长期在学校兼任班主任的王老师说,当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成绩明显下降,学习习惯欠佳,或者近段时间思想出现问题等,就需要家长配合教育,老师就会打电话请家长到学校面谈。

  王老师的做法是先和家长谈谈孩子近期的表现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也让老师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耐心地和家长沟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了这样一个案例,市桥城区一所学校的老师,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是中途转学生,基础较差,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不做,老师给他补习他就开溜,今年就要面临小学毕业,很可能拖全班的后腿。

  家长请来后,老师的谈话却没有很快切入主题,而是先拿把椅子让家长坐下,然后谦和地问家长是不是很忙,工作压力是不是很大。当家长说还好时,老师便委婉地讲了孩子的现状,而且还一再强调:“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我很看好他,只要我们互相配合,这孩子一定了不起!”家长边听边频频点头,连声道谢。走的时候还不忘说,“让您费心了,以后我会多来学校和您沟通”。

  这样的效果是很多老师所期望的,班主任表示,老师最希望得到的不是家长的“怕”,而是能够进行真诚与信任的沟通与交流,这样老师会收集到更多关于学生的情况,对教学会更有利,而且也不会累,因为沟通是双方的,一方难受憋得慌,另一方也不会好受到哪里去,随意自然、朋友式的交流会让双方都自在。

  诚然,老师请家长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故意找家长的麻烦。因此,一定要尊重老师,心平气和地与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与老师的教育步调一致,共同解决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篇3

  教育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现在提倡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初教育,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最基础的教育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说到父母,自我感觉我是一位不合格、不称职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我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我整天忙着上班,上班回家累了对孩子经常不管不问,心情好的时候才过问一下孩子。我曾对孩子说过:爸爸、妈妈从小生活在农村,受的教育较少,也没有见过世面,只有初中文化,对学习方面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只能在物质上给你尽量的满足。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可是在这方面我和孩子爸爸远远达不到要求。但我们尽力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点:

  1.能在课间完成课上作业,不带到家里做。

  2.独立在房间内做作业,家长不会作陪。

  我家孩子在写作业时,我就给她立了一个规矩,放学后回家第一时间写作业,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这一点了,以至于到了六年级,还是会第一时间写作业,没有拖拉的毛病。

  3.做作业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写完作业后认真检查,一定要确保作业的准确率。

  4.每次上完课,不上新课前都要认真的做好复习及预习。

  5.要劳逸结合,该做的事完成后,自己可以玩一会,看看课外书,做一些其他的课外活动。

  6.不断的表扬和鼓励以及巩固良好的行为。

  7.经常和孩子沟通。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校教育给孩子的是知识,而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是培养好品质好素质,两者相辅相成。

  作为家长我会极力地配合学校和老师,孩子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们也会第一时间的去教育,和学校老师达成共同意见,以求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 篇4

  1、多沟通。勤和老师沟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要多和老师沟通,尤其是和班主任经常沟通。因为孩子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个空间里。在老师和你之间,有一些互不了解的情况,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对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不了解,老师就不能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如果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知情,家长也无法教育孩子。因此,要想使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有效,必须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却有很多缺点,而家长又不知道学校的情况,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使有些缺点不断强化和成长,最后积重难返。

  2、遵守学校的规定。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长的首要任务;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不要在孩子面前将老师说得一无是,老师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切忌诋毁老师,损毁老师的形象;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正确鼓励和支持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客观、公正、宽容的接纳孩子的一切,并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相关文章:

怎么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0-05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08-27

如何更好的了解孩子03-10

如何更好的与孩子相处04-24

年轻家长如何教育孩子11-23

家长如何教育离异孩子08-31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懂礼貌09-28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11-07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