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时间:2022-03-28 13:06:06 教育 我要投稿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挫折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进行挫折教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教育?

  关于挫折教育的几种观点:

  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挫折教育就通过学生对挫折的体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使孩子有勇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漫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挫折教育具有引导性、渗透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征。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是挫折教育的主要原则。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前几年,就曾听到"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的说法,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西方观点】

  目前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乐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重要作用。

  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一种大方向或原则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如幼儿偏要吃辣的东西,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专家们都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战胜挫折的基础。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堆积物质的溺爱方式对孩子的生长极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一类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类孩子却很快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欢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那些有"专长"孩子尤其重要。

  西方"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很快能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此外,西方专家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挫折教育的作用】

  1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2 、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挫折教育的方法】

  1 、向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人为地制造挫折

  针对有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1 、正视挫折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2 、克服挫折

  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3 、避开挫折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避开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特别的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4 、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注意事项】

  1、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随便否定孩子这个人。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

  2、当孩子自愿挑战而遇到挫折时,家长更多要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及父母的关怀。

  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家长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后,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4、控制好奖励。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什么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让孩子有机会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这我们就大错而特错了。

  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行为目标过程中受到某种干扰和阻力 ,使动机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与消极的情绪状态。对于每个人来说,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人们在遇到挫折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学校怎样教育面对挫折的学生呢,什么是挫折教育呢?

  什么是挫折教育

  受挫后的表现:

  1. 攻击。人在受挫时,生气、愤怒是最常见的心理状态。这在行动上可能表现为攻击。诸如,语言过火、激烈,情绪冲动,容易发牌气,并伴有挑衅、煽动的动作。攻击是在人产生心理挫折感时可能出现的行为,但攻击的程度却因人而异。理智型的人善于作自我调节,感情易冲动的人能较容易控制自己;文化程度低的人,受挫后产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人,受挫后会有多种排解方法,攻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此外,受挫目标的期望程度、动机范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的攻击性。

  2. 倒退。是指人遭受挫折后,可能发生的幼稚的、儿童化的行为,如像孩子一样的哭闹、暴怒、任性等。目的是为了威胁对方或唤起别人的同情。

  3. 畏缩。指人受挫后发生的失去自信、消极悲观、孤僻离群、盲目顺从、易受暗示等行为表现。这时其敏感性、判断力都相应降低。

  4. 固执。顽固地坚持某种不合理的意见或态度,盲目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不能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正确合理地做出判断。表现为胸狭窄、意志薄弱、思想不开朗,这都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具体事物的判断分析,导致行动失误。此外,不安、冷漠等都是心理挫折的表现。

  什么是挫折教育?

  目前为止挫折教育还未有公认的定义,只能根据其基本性质进行阐述。《论个人主义》中阐述挫折教育为教育者通过一定方法或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态度面对挫折的不良影响,及时调整情绪保持健康平和心态,经过长期良好心态的保持,养成面对挫折豁达、乐观、自信的状态,更好的实现自身对目标的追求。吴金林提出,挫折教育是向人展示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引导人们正确面对挫折,并给予人们解决挫折的一些方法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挫折承受力的教育活动。有学者认为挫折教育是教会人辩证的看挫折,尽量摆脱消极情绪带来的损失,从挫折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的动力。还有的学者提出挫折教育是设置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受教育者在磨练中提升挫折的应激心理准备,从而培养挫折承受力。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对挫折教育的相关论述提到,挫折教育的对象主要着重于正常人,教育内容应强调个人力量和价值,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挫折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广大青少年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教会其仿效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或者形成适当的应变能力,以排除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10西方教育界近期提出的观点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找幸福的本能;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通过以上观点知,虽然挫折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挫折教育的对象都是是日常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可能遭遇挫折需要帮助的正常人,更多的偏重于需要引导的青少年群体。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知挫折,培养独立的素质和具体挫折应对方法的指导。挫折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降低挫折不良影响。

  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个群体界定,本文认为大学生挫折教育就是依据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据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大学生采取的一切有利于其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正确的挫折认知,自我不良情绪复能力的方法途径。

  教导孩子勇敢面对失败

  人生中充满着各种挫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受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考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很有必要。

  孩子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有些挫折是孩子可以解决的,而有些挫折靠孩子自己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候孩子就会面临着失败。心理专家指出,人生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经历过失败,也就不会懂得成功的可贵。因此,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中,有必要让孩子经受失败的洗礼,教导孩子学会勇敢面对人生中的失败。

  斌斌是个好强的孩子,上小学时,总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进入初中后,优秀的孩子越来越多。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斌斌的排名是班级第三,这让斌斌非常不好受,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斌斌的妈妈不理解儿子,反而说:“以前都是第一的,这次考了个第三,你退步太大了!”这让斌斌一下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父母有必要让孩子预料未来的种种困难,因为每次做未知的事情或冒险时,都会遇到许多风险、困难与变化。

  如果我们的孩子出去旅游,一定要等到“天气晴好,交通便利,吃住都安排妥当,甚至每一站都精心安排”之后才出发,那么他什么时候能出发呢?当孩子计划去某个地方时,选择一下行车路线,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并尽量排除其他意外的做法,都是出发前必备的。可在旅行途中,仍然无法消除所有的意外,因为意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出现,总在人们意料之外。

  既然生活中充满着意外,失败和困难也就不可避免,那么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如何教导孩子面对失败呢?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帮助孩子具体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孩子从失败中走出来,继续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重大,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有必要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失败的正确态度。生活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也会有失败,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会勇敢面对这些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不可怕,关键是面对失败的态度。

  挫折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面对挫折,每个人的态度都不一样。有的人会消极应对或者逃避,也有人积极、勇敢地面对。心理专家指出,挫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对人的成长很有好处。

  孩子在年龄还比较小的时候,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态度和抗挫折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挫折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增强自立

  孩子要学会自立,就要懂得怎么处理各种问题,懂得怎么面对挫折与困难。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孩子们在积极地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可以获得勇气的,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慢慢面对问题、接近问题,但前提是孩子们必须首先有足够的自信认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孩子们喜欢独立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拿奶瓶,拿勺子和小碗,他们想自己穿鞋,自己夹菜,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而且也只有大人允许他们尝试这些事情,他们才会有独立的感觉。

  2、培养合作能力

  孩子在面对一个人解决不了的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们会寻求别人来帮助自己,在与人合作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与人协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更合理的做法是引导孩子想出应对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或协助孩子解决。

  3、带来荣誉感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给意志坚强的人以独特的成功感受!换句话说,当挫折出现的时候,人通常有两种反应。有人会说:“算了吧,下次再说!”也有人说:“来吧,困难,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让孩子倾向于第二种态度,那么这也算是我们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给他一个不可多得的礼物。

  荣誉感不是坏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刺激一下孩子的荣誉感。比如在散步的时候:“我们比一比谁能更快地跑到下一棵树那儿,我可以让你十米。”或者在浴盆里:“你看看能在水中憋多久气儿,我帮你看时间。”荣誉感可以有效刺激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处理各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以上所述是挫折给孩子带来的三种好处。虽然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一帆风顺,但适当的挫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心理专家指出,适度的挫折有利于成就强大的内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对孩子未来应对各种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很有帮助。

  职场遇到挫折怎么办

  现代职场是个高度竞争的场所。在职场中遭遇挫折是很常见的事情,遇到挫折,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心情低落,这是正常的现象。如何抵抗挫折,克服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也成为了职场中人一个重要的话题。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挫折是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失败挫折可以锻炼一班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与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使其余的心灵加速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下面为大家介绍四种职场排忧法则,助你重拾将领之风。

  1、倾诉法。

  倾诉,可以把不良情绪清除出去。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失衡者的心理给以适当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痛定思痛。

  当自己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之后,应认真审视自己的受挫的过程,多从自身找原因,接受受挫的事实,克服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3、优势比较法。

  在职场中,你永远不可能是最差劲的一个,总会有比你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是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可激发人的潜力。

  4、重新确立目标。

  职场上的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工作氛围,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因此,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和干扰,向着目标努力。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从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接受过挫折教育。在职场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把身上的不良情绪清理清理掉,然后反省自身,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挫折常有,因为挫折,人可以变得更加坚强。

  孩子性格悲观怎么办

  生活中,有的人乐观开朗,有的人却杞人忧天。性格悲观的人,遇事容易往坏处想,自信心差。孩子悲观就会对学习失去,对人际交往感到害怕。那么,孩子性格悲观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属于悲观性格,对于这种性格我们要有信心和耐心来转变和培养。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所以我们首先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目前你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自我分析频繁发生的阶段,我们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孩子对待困难和挫折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次,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将这些优点与孩子熟悉或崇拜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的优点比拟,使孩子在内心认定自己和他们的性格一样,进而激发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向他们学习,经过孩子积极而主动的努力,当孩子不断突出自己的优点,同时自我认可和肯定逐渐成为习惯之后,他的性格也就得到了改善。

  第三,创造和谐融洽畅所欲言的家庭氛围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类是的心声之后,我们要以探讨的形式来转变和提高孩子的认知,随时都注意指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在为人处事之上父母要抱有乐观的态度,父母的榜样作用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四,我要说的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夸奖孩子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发现孩子有成绩时就要给予表扬,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更要表扬,激励他,鼓励他奋进;孩子有了缺点,不要直接指出其缺点,更不要指责和训斥,要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找他谈。在谈问题之前要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再说他目前还存在一个小问题——指明他努力的方向,如果这个问题改了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了。这样他就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改正不足。

  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多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在人生的挫折和艰难困苦面前,是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又是怎样战胜困难、超越挫折的。

  因为孩子毕竟年龄还小,对于创伤和挫折很少经历,甚至还没有经历过,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她的镜子和榜样。父母多向她谈及这些,势必会对她产生积极的影响。

  你说孩子“他对死的恐惧感实际上很小时就有表露出了”,在此我要说的是人的生命既是永恒的,也是短暂的!这就是说精神的生命是永恒的,比如孔孟、老庄、墨子、孙子、苏格拉底、康德等等,他们不仅活着,而且还要世世代代永远活下去!物质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也是必然的,对死亡的恐惧其实世界之上的所有动物都是一样,当然我也和你的儿子一样对死亡有着恐惧!

  正因为我们对死亡恐惧,那么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应该珍惜每一时段的此时此刻,把目前要做的事做精做好,让自己和爱自己的人开心、愉悦和快乐,这样我们精神上的生命就会永恒长生!

  孩子说“人最终还是逃不过死亡,所以干什么都是白搭的,什么金钱、名誉了都是一场空”,其实这正说明惧怕死亡即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就像我们无法控制不治之症,无法确定在战场上的生死,无法预知大自然会做什么。事实上,我们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宇宙仍然知之甚少。我想这也就是宗教与哲学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在这个前提下,宗教与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即是死亡。苏格拉底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既然我们无知,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有生之年努力地去研究和探求,当我们探求到了对事物的真谛之后,那么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就随之化解了。尽管我不知道我死亡之后还能不能看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自己能否世世代代永远活下去,但是我要用我的努力和追求让自己的活法有意义,同时也要用行动证明我没有到这个世界上白来一趟。

  孩子性格悲观有可能是由于天生的气质影响,也有可能是受过心理创伤,但只要父母们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同样,他们对待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了。

  班级如何进行激励教育

  1、发挥榜样作用,实施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他人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

  首先是班主任的榜样作用。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重要教育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先进人物言行具有导向性,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先进人物言行的榜样作用主要在于:其一、教育作用。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道德观念较薄弱,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其二、感染作用。人类高尚的品质、情感和顽强的意志、行为都能在正面的人和事中体现出来,学生模仿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并将这种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动。其三、矫正作用。向先进人物学习,学生便会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三以优秀学生为榜样。每个学期学校都要评出一定数量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和学雷锋先进个人等,他们都是优秀学生的代表。班主任要经常采用不同形式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重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榜样、表率作用。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有很直接很具体的意义,由于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学习环境和经历基本相同,学生中的榜样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更具有可比性,更易为其他学生所接受,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

  2、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实施情感激励

  在以其他作为榜样的激励的同时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普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借助学生自身的优点激励其克服不足之处,要对学生的好思想、好习惯及时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表扬。班主任的表扬激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尤其是对后进生(应该说后进生不是绝对的)。班主任要热心关怀他们,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那怕是点滴的、微小的,也要善于发现,并把它当作自尊的火种及时表扬,热情激励,为他们创造转化的契机和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失败中来,向胜利中去”。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虽然较差,但他们却有自己的特长能在校运会、篮球赛等活动中为班集体出力争光,能在为班集体办黑板报方面发挥自己的爱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他们不少人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对此班主任都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总之,恰当地表扬和激励,对学生个人有利于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对学生群体则有利于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3、促进学生交往,实施尊重激励

  交往活动是人们形成一定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人们的结群活动,调节身心。在群体成员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竞争和彼此关心、体贴、随意的交谈均能给人以欢悦和鞭策。交往需要人与人的行为优劣的互补性、性格气质的相容性。群体中个体成员的行为总是希望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赞赏和支持,所以学生间往往十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可见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能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和安排各种有利于学生交往的活动,如谈心、互访、运动会、文娱活动等形式的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取激励的力量。

  4、加强学生合作,实施竞争激励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秀学生(14)分一大组,B组为良好学生(22人)分两大组,C组为一般学生(14人),分一大组,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坐在中间,并向学生说明,这种情况和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组。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建立有效的机制,实施自我激励

  把建立吸引学生对学习工作、热心、认可和表彰的激励机制作为建立完善班级奖励制度的出发点。如每个学期中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达到一定目标的学生进行奖励。哪怕是一本小小的笔记本、几个作业本、一支并不起眼的笔,都成了对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或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教师激励学生是学校教育激励机制的重要方法。然而,激励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活动的矛盾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教师的诱发和引导,又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接受,双方都有其主观能动性。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所谓自主意识,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产生一种自觉意识,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当这种观念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就使行为有了自觉性。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生活和学习保持向上的热情。

  激励是对人们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作出肯定、积极的评价。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精神鼓舞,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因而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使用。实践证明,激励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有它独特的艺术技巧,了解之,把握之,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激励教育也有其值得注意的方面,否则会事倍功半。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第一步:疏导

  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步:鼓励

  是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鼓励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胆小、怯弱、内向的孩子。

  第三步:启发与尝试

  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如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即便是尝试中失败,也要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去追求下个目标。

  第四步:借力

  孩子的自信心与承受力是建立在他们各方面优点的基础之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如果面临挫折,孩子将自己的优点丢在了脑后,你一定别忘了提醒他,借助优势激励他改变弱势的信心。一般来说,耐挫力差的孩子心理脆弱,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于别人之处。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即时地加以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第五步:环境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养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好学、诚实的性格,从而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同时,与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经历一些挫折,诸如观点不一致、处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耐挫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相关文章:

谈谈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08-09

如何进行幼儿挫折教育03-24

对幼儿怎么进行挫折教育04-10

如何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09-19

如何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03-30

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03-11

如何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03-11

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11-18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