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的收获

时间:2024-01-07 18:25:26 春鹏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的收获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收获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收获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所见过的收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的收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的收获

  升入四年级之前,我们读过《四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之类的书,于是决心今年要格外抓紧孩子的学习。开学前翻了新发的课本,我们明显感到四年级的学习内容与以前不同。语文书的字小了、密了,信息量大了很多。数学、英语的难度也增加不少。再想到未来的小升初更感到压力巨大。看到自己的孩子离牛孩差得很远,一时不免急躁起来。在和刘老师的沟通中,刘老师一句“来得及”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想,刘老师对各年级孩子心理研究得很透,她的话值得信赖。

  孩子写字始终令我们头疼。开家长会时,看见教室墙上展示着优秀作业。我心想好好学习一下其他孩子的字吧。没想到,在里面竟然看到了吴佳怡的。她的字写得很好,一笔一画、抑扬顿挫。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刘老师是怎么教的呀!从此,墙上的字就成了作业的标准,孩子自己也有了信心,作业质量好了一大截。当然,过程中也有反复。孩子说,刘老师要求写不好就重写。从那以后,字写得好多了,错误也少了。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充满信心,持续教育,总有一天孩子会发生质变。

  在数学、英语两科,我们就努力应用这个所得。刚开学时,孩子学习“大数”有困难,四舍五入的题出错多。爸爸负责数学,每天查作业,不厌其烦地讲解。没想到,期中考试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期末复习时,爸爸翻看数学卷子时欣慰地说,虽然刚学时错得多,但期末综合练习时就对了。看来孩子的学习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我想起了二小老师常说的“教育是慢功夫”。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教育者的心态要多么超脱呀!

  这学期开通了英语“一起作业网”,使我们又收获一个惊讶。外校的家长羡慕地说:“好学校就是有招儿呀!”孩子比较胆小,我一直担心她的英语学习。在我旁听的课外英语课上,她发言声音比较小,也不爱背单词。自从有了这个英语网,她天天要求上网作业,大声跟读,做游戏中就背了单词。孩子一下子就开口讲英语了,声音也大多了。期末复习时给她听写单词,我发现她不会的单词已不多。都不知道那些单词她是什么时候背下来的,可能是在游戏中吧。

  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和自己比,比以前的自己进步了就要表扬。虽然和牛孩还差距不小,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不知道,但我们欣慰地看到,一学期下来孩子进步了不少。老师、学校“教育是慢功夫”的理念非常正确,我们也端正了心态,充满信心,持续教育,相信终有一天小树能长成大材。

  一是假期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感受,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负担,孩子的假期被无休止的补课和复习填满,或在各类的“特长”培训班中穿梭往来,本应相对悠闲的假期却成了更为繁忙的日子。家长拔苗助长,孩子怨声载道。

  二是完全放手,忽视了对孩子的“控制”。与第一种情况恰恰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辛苦一个学期了,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而自己平时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辅导,也很劳累,也该休息一下。于是,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导致有的孩子整天泡在电视机前、电脑前,甚至到处疯跑,结交了不良的朋友或出入网吧、游戏厅等青少年禁止入内的场所,学业在不知不觉中被荒废。甚至直到开学前,才猛然发现该完成的作业还都没完成。

  这两种倾向一个是“唯学”,一个是“唯玩”,显然都不是合理的状态。

  那么,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如何度过假期呢?

  1、督促孩子按要求完成家庭作业

  假期作业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提高,也是为下学期学好新功课做“热身”训练。家长应教育孩子重视假期家庭作业。学校老师一般都会将各科作业内容、要求及“进度”印发给学生,父母应主动要求“过目”,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目标管理”和适时“监控”。

  具体说,就是引导孩子将具体的任务进行分解,保证每天完成任务的进度。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再去适当的休闲和娱乐。如果父母不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和“适时监控”,一些孩子会“拖拖拉拉”、“懒懒散散”或“前松后紧”,甚至在开学前几天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既无法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孩子的假期过的有计划有秩序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并遵照执行,以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对假期的整体安排,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完成。能独立完成最好,这能培养孩子的统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设计假期的活动上,家长务必要逐步放手,鼓励孩子向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小伙伴之间的群体活动方向发展。这不仅是为了节约家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家长教育艺术的高明,表现在能指点孩子整天忙自己的事,家长只要稍加观察、引导和评定就足够了。家长对孩子活动的关心应表现为“精神参与”,而不是包办代替。因此,只要孩子的活动安排基本合理,家长就不要过多地按自己的意愿去轻而易举地否定或修改。

  要防止过多地安排不同类型的培训,侵占孩子自己的活动空间。不少家长想抓住孩子假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又是请家教又是报名参加各种奥赛班、素质班,目的性不强,或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结果孩子被“折磨”得过于劳累,结果让孩子得了假期恐惧症,导致厌学现象,是得不偿失的。应该让孩子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这就象跳高运动员,在助跑前要做一些放松一样,而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弹跳。如果基础比较差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安排对其薄弱学科加强学习,但一定不要成为孩子不能承受的“负担”,否则会适得其反。

  3、用自身的思想和行动感染孩子

  假期中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增加,所以,父母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教科书”作用。最高明的家长,并不是与孩子寸步不离的“陪读”或“警察”。他们会用自身的理想追求,积极的生活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学习,有条不紊的持家,热情诚恳的待人来给孩子全方位影响和教育。在假期中,父母不妨让自己的生活更多一些情趣,例如一些积极的业余爱好,下棋、种花、阅读、剪报、绘画、听音乐、旅游、摄影、集邮,或者走亲访友、饲养家禽等等,促使孩子热爱生活,勤于思考,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假期中孩子更多的需求是精神佳肴,如果家长沉溺于打麻将、玩纸牌、喝酒等低俗的活动中,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4、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充分利用假期这段宝贵的时光,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带孩子去旅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带孩子去看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享受一家人的温馨生活;陪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有益的公益活动,或到图书馆看看书、到运动场打打球,等等,都会产生平时达不到的交流效果。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应该的。还要让孩子通过一些家务劳动来体验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宝贵、长辈的辛劳、生活的美好。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心理更加健康,亲子关系更加密切,交流沟通更加顺畅自然,使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有利于孩子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5、好习惯受益一生

  父母还应该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不主张天天“昏睡”不止,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及社区公益活动,并为孩子提供全面、均衡的膳食营养,以促进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

【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的收获】相关文章:

教育孩子爸爸妈妈们应如何配合04-21

爸爸妈妈鼓励孩子的话06-03

爸爸妈妈对刚上学的孩子的寄语02-16

如何让孩子子玩耍中收获05-10

孩子在家怎么教育孩子04-28

怎么培养孩子教育孩子04-27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05-06

有哪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家长如何教育孩子04-29

教育孩子的方法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