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时间:2022-04-28 08:19:2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导语: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苹果应用商店中出现了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其中包括点读机,有声读物等等,为幼儿教育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一、端正心态,做好本职工作。

  二、及时“充电”,跟近幼教理念。

  我们只有及时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让教育理念为我们的工作服务,那么我们才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也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积极动脑,营造快乐教育。

  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三到六岁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气息,从而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所以我们要积极动脑,让我们的环境体现这种氛围。

  四、互帮互助,体现团队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在工作已经感受到了互帮互助的利益,那么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发扬下去。

  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进行常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另外通过常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促进他们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群体意识促进社会性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可见,幼儿园常规教育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渐引导幼儿自我管理。"其明确指出了常规教育对幼儿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常规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许多教师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还是固守着传统常规教育中所谓的"常规"或经验,使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以及实施的方法都不合时宜的刻板的保留着,例如:很多老师仍然使用着"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向前看。""一二三,看谁坐的最端正。"这些简单,琅琅上口的常规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小木头人"。

  2、常规教育实施中存在不合理现象

  (1)一些常规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发现幼儿有违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谈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认识谈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认识。

  (2)过度强调常规教育,工作重心倾斜

  教师在活动中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无异于本末倒置。

  (3)在常规教育中强调指示性,缺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随时能听到老师说出的"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等等的一些限制性话语,还有那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能"的指令性的言语,说明了在教师心目中"常规教育的内容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使教师一直处于权威式的状态,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一味地去压倒管制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是极不相称的。

  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对常规教育必须要有新的认识。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孩子,而是使幼儿变被动接受常规教育为常规的主动建构者,由他律走向自律,并帮助幼儿形成是非观念,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健全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构建科学的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并使这些常规教育内容得以合理地实施。

  三、构建科学的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

  以往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都是由老师和园长等一起构建的,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我们应该反思其实常规教育不应单纯为各种教育活动服务,而应为幼儿主体服务,常规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常规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围绕这几个核心来进行:

  (一)常规内容建立应体现民主性

  1.常规内容的建立应让幼儿充分参与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孩子对日常常规的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常规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成功的乐趣,更能让幼儿感到常规是他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在常规的执行中,幼儿会更加乐意接受甚至主动地成为监督者,使常规教育更能顺利实施。

  如在玩拼插区时,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筐筐的玩具被倒出来,收拾时又乱放。对此,我总是一遍遍地说:"要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筐子放到旁边","把雪花片放到玩具篓里",可孩子们听了就忘了,总是记不住。最后,老师认真反思:为什么总是我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建立常规呢?于是,我利用一次餐后谈话,让幼儿自主讨论如何在拼插区既能快乐玩耍,又有一定的秩序。幼儿自发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讨论,然后各组抽出一名幼儿向全班介绍他们组所定的常规,最后再由各组之间的幼儿相互提问修正,一套由幼儿自己建立的活动区常规成立了。在以后的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互相监督,使常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后来,我班许多常规都由幼参与制定,如喝水时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时怎么做、入厕后为什么洗手等,真正地让幼儿在一个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中快乐发展。

  合理的常规不应只考虑方便教师控制和管理幼儿,完全由教师来制定。当班集体形成后,教师要带领全体幼儿参与规范的制订和运用。当规范运用中出现问题时,要找到原因,如果是规范本身不合理,就要重新商讨,对规范要求加以修正,以使规范真正行之有效。例如,对于"一二三,看谁坐的最端正。小嘴巴,闭起来"等类似的常规要求,幼儿不可能时时遵守,在整个上课期间完全按照这一规定做。幼儿通常仅能做到"不随便离开座位,不大声喧哗",于是这就可以成为要求幼儿普遍遵守的常规。

  2.常规内容的建立应与家长共同进行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求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只有做到家园同步,才能使常规教育持之以恒,产生更大的作用谈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认识论文。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家庭提出不同的常规指导意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二)常规内容构建应体现合理性

  1.常规内容的构建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特点

  在针对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建立的幼儿园常规,与孩子更亲近尊重孩子个性, 有助于幼儿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如在美术课手工《制作桃花》上,教师在指导性格内向的幼儿时,在常规的要求上是注重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在指导外向、调皮的幼儿时,在常规的要求上则注重让他们学会剪刀的安全使用这样,常规的制定和实行将会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使常规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又如有的幼儿瘦小,而有的高大,在进餐量上,我们决不统一食量,而让幼儿自由决定饭量;在午睡后,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翻被,而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就要求其叠被子、独立穿脱衣服、有尿就去厕所、渴了就喝水等。

  这些做法,都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除了个体差异,幼儿的认知特点也是关键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听到了,说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这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

  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一、当前人们对幼儿教育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幼儿教育就是送小孩送幼儿园。在许多家长看来,小孩接受幼儿教育就是上幼儿园,由幼儿园的老师对小孩进行教育。误区二:以玩玩具和学习才艺为主。早期的幼儿教育普遍为给小孩更多的玩具玩,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新鲜的东西,由于婴幼儿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最弱,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许多家长学得上幼儿园主要就是让小孩子学习唱歌跳舞,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提供其他才艺兴趣班进行学习。误区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近年来,我国不遗余力地推行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在许多家长眼里读书就是为了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是为找份好工作。在这样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让小孩上最好的幼儿园,觉得越早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对孩子越好。误区四:采用灌输式教学。无论小孩喜欢与否,强加给小孩各种课程,容易使得尚处在智力和性格发展初级阶段的幼儿产生厌烦情绪。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1、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许多国外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如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小孩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2、幼儿时期是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

  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3、幼儿时期是是性教育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为男性化女孩。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三、幼儿教育应注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为习惯

  无论是家长还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在于提前向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或者与其他孩子攀比谁的才艺更出色,而在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在游戏中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勿以学习知识为主。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会使整个教育出现倾斜。教育幼儿必须把心灵的教育和EQ培养作为重点,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重视心灵教育,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3、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说教的方法对于教育孩子常常事倍功半,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比如通过游戏,适时地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家后还会向家长宣传。以“垃圾分类”游戏为例,小孩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垃圾分类后,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4、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相关文章: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见解和看法05-09

我对幼儿教育的看法范文推荐05-10

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有什么不同05-29

什么是幼儿教育03-01

幼儿教育方法有哪些10-12

幼儿教育的途径有哪些02-26

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哪些06-04

幼儿教育的关键有哪些06-04

幼儿教育真的是有讲究的05-10

幼儿教育的意义有哪些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