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仁爱之心

时间:2022-02-16 12:09:5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仁爱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育儿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仁爱之心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仁爱之心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仁爱之心

  建议1:营造仁爱的家庭环境

  一个充满仁爱的家庭环境,可以成功地塑造孩子的仁爱之心。如果家庭环境温馨,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并且乐于帮助和关心他人,那么孩子自然会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相反,如果家庭环境极不和谐,父母之间争吵不断,对别人的用难袖手旁观,那么孩子也难以拥有仁爱之心。

  天蓝今年12岁,是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天蓝的妈妈是位医生,平时对病人态度很温和,经常加班,每当她深夜回到家时,天蓝的爸爸都会为她开门,嘘寒问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天蓝的父母性情温和,彼此之间相亲相爱,而且乐于助人。从小他们就教天蓝要乐于奉献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父母的影响下,天蓝慢慢地也拥有了一颗仁爱之心。

  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仁爱的家庭环境。当夫妻之间意见不合时,不应该互相指责、抱怨,而应该坐下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建议2:父母为孩子**心的榜样

  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的,因此,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仁爱的好品质,那么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做他的榜样,让他从模仿中学会奉献爱心。

  如果父母经常帮助他人,例如帮他人照看小孩、热心为别人指路等,孩子看到父母热心助人的行为,自然就学会了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骂他还没意识到仁爱是怎么一·回事时,就已经拥有了这种高尚的品德。

  建议3:爱心培养从小抓起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就是说孩子小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会一直影响他的·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应该从他还是个娃娃时抓起。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而不注重培养他的爱心品质。

  拓展阅读:如何培养孩子成才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拥有好奇心的孩子对他觉得新奇的事物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要想方设法的去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认知环境,让孩子从中获得新颖而神奇的感觉。或者是把孩子引向大自然,让神奇的大自然容纳孩子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2、拓展视野、增进知识

  家长要利用休息的时间举行各种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拓展孩子的视野。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观赏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看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爱好,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亲自种植一种植物、饲养一种小动物。

  3、培养孩子的灵感

  有时候孩子可以破天荒的讲出一种想法,这是孩子突发奇想出现灵感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们千万不可以直接否定,而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其考虑可行性与时效性。

  4、培养孩子智力以外的品质

  培养孩子成才,除了要有非凡的智力,还应该培养孩子勇敢独立、坚忍、专注、乐观、开朗、珍惜时间、群体合作等等的重要品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孩子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速记

  第一招:改善专注力

  教育专家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效率比较低。所以爱信诚的第一项训练就是专注力训练。

  第二招:增强记忆力

  记忆力好学习成绩自然就高,尖子生无一例外记忆力好都是他们的长项之一。爱信诚速读速记法中可以学到世界上先进的脑图像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抗遗忘规律等记忆法。

  第三招: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速读速记学习法明显的特点就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20分钟----1小时可以读完10万字的一本书,理解率均在80%以上,一年内可阅读100本书,同时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孩子记忆力差的原因

  第一,大多数成年人都不能记住4岁前所发生的事,2岁时背的唐诗到4岁时基本忘记。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失忆症。真正的可用记忆从4岁开始。家长以2岁时就会背不少唐诗来说明孩子记忆力很好是不对的。

  第二,心理学上将生活事件细节的记忆称为情景记忆;将学校正式学习内容的记忆称为语义记忆。这两种记忆存在相反的关系,一种强,另一种就弱。许多孩子情景记忆很好,家长就认为孩子记忆力很好,其实恰恰说明孩子学习课本的语义记忆力是较差的。只是家长并不了解两者的关系,误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很好。

  第三,4-7岁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时记忆力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6岁时达到顶峰,之后增加的速度开始减缓,9岁后记忆力的增长幅度只有6岁时的1/3。

  研究也表明,4岁多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能够记忆,很显然不必等到上小学时才改进记忆力。

  如何培养孩子合作

  1.父母要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家中应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如:有事和孩子一起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感到自己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对别人的尊重,学会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又如:父母与孩子共同合作画一幅画时,孩子不小心涂错了颜色,家长应体谅孩子的过失,鼓励他重新涂。要让孩子懂得宽容,知道为别人着想。

  2.消除孩子孤僻的心理障碍

  要想孩子具有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是必备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比如在吃饭、睡觉时要让孩子互相帮助,值日生要负责任,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给予帮助。

  对于孤僻的孩子,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远感,使他真正参加到孩子们中间去,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团队精神。

  3.培养孩子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做出了多么优秀的事情,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只有注重与别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才能为别人所接纳与尊重。

  4.培养孩子的归属感

  父母要重视孩子归属感的培养,教育孩子要关心自己的团队,多为团队献计献策,多做奉献。对胆怯的孩子,应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凝聚多方面的力量,使团队成员以强烈的动机去做事情。

  5.让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父母应教育孩子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名字称呼他们。要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对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不争抢,可以让别人玩儿一会儿,自己再玩儿,等等。这样,可以使孩子遇事想到别人,知道有了同伴才能玩儿得更愉快。

  6.让孩子具有双赢意识

  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共同的成功,获得双赢。如果只是自私地想自己成功,而不顾其他人,这样没有人愿意和你合作,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

  7.父母要发扬榜样的作用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善于与人合作,那么孩子就能够从父母的为人处事中学到与人相处的技能。

  8.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只有将孩子置身于集体之中,孩子才能学到与人共处的知识,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在与人合作时,才会发现有许多的困难,学会与人商量,共同解决困难的方法。从而,提高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9.教会孩子解决小纠纷

  孩子与同伴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时或玩儿得不愉快时,父母应及时引导孩子相互商量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大家都玩儿得愉快,如猜拳、轮流等方法,协调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使活动顺利进行。

  10.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因为游戏是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动的模仿,深受孩子的喜爱,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如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益,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

  11.让孩子学会求同存异

  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有些人的动手能力强,点子也不错,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就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固执己见;有的团队成员淡到别人时,对别人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情的品质。

  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父母要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仁爱之心】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12-15

如何培养健康的孩子10-24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09-27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11-02

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02-08

如何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11-07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08-21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03-24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