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大孩子

时间:2022-08-21 20:35:5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对待大孩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一旦遇到孩子不听话,或是给自己带来麻烦,自然压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对待大孩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对待大孩子

  委屈:孩子作文满篇都是“妈妈不爱我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爱我吗?自从有了妹妹以后,我感受到你更爱妹妹了,女孩写作文妈妈更爱妹妹,你是怎样对待大孩。”

  “我像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为了这一件小事我哭了一整个晚上。”

  “以前那个懂得给我打扮的妈妈不见了,爱变着法儿给我烧饭的妈妈不见了。”

  “唉,我真是疑惑,妈妈,你还爱我吗?走在放学的路上,站在回家的街角,妈妈看不到我再一次泪流满面……”

  孩子这篇700多字的作文,慢慢都是自己的心酸和委屈。

  妈妈:没想到孩子这么敏感

  女孩的妈妈潘女士是个全职妈妈,大女儿11岁,小女儿不满2岁。丈夫工作比较忙,她平时基本都是一人带两个女儿。

  潘女士看了作文后觉得挺心酸的,说实话,有了第二个孩子后,自己的确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小的身上。毕竟她还小,需要更多照顾。比如,大女儿在作文里说,我给她绑的辫子、烧的早饭,都不如以前了,这可能也是存在的。但并不是说,我不疼爱大的,反而更希望,作为姐姐,她能体谅妈妈,甚至帮着我一起照顾妹妹,家长之友。有些方面,大女儿挺内向的,挺担心她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对大家都不好。

  支招:父母把握3原则

  1.不偏袒,不逼让,让爱平衡流动。

  2.根据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式。

  3.尽量平等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尊重。

  只要父母原则对了,与孩子的沟通也就奏效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也没有捷径可走和秘密可言,只是做起来需要父母们的细心和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敏感的内心,努力关注到宝宝内心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终给予孩子真实的爱,孩子才会在爱的沐浴下学会爱,才会真正的独立和成长起来!

  建议: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1—3最合适

  如果家长考虑要生二孩,那么最好尽早生,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控制在1-3岁之间是最合适的。他们俩可以玩到一起去,而且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两个孩子不会有代沟。年龄差距大的时候,比如小的想要看动画片,而大的早就看过了,就会觉得小的做啥都幼稚,两个孩子年纪相仿的话,相处会更加融洽。

  拓展:如何对待孩子情绪

  “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认同有情绪是正常的、合理的。给宝宝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不压制宝宝的不良情绪。比如,宝宝因为想要某个玩具却没有得到满足时,宝宝生气地大喊大叫,甚至打人。这时,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让宝宝明白不如意时生气、愤怒等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让宝宝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起点。而不要简单地说:“那个玩具有什么好的,不要叫,不要打人。”不要说“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简单的阻止常没有效果,反而可能会让宝宝的不良情绪积压在内心深处,成为他的潜意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可能还会爆发。

  父母的示范作用

  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当然父母自己的情绪处理也很重要。在日常的活动中,给孩子示范使用情绪的词汇,用言语大声说出感受。同时,不惜花费时间给孩子解释他可能会作何感受,把情绪感受与肢体信号联系起来:“我注意到你低着头,还撅着嘴,你是不是感到有一点失望?我们怎么做能让你没那么失望呢?”最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深厚感情会给他带来安全和关爱的感受;每一天开始和结束时,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会加深他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慢慢放手,让他自由成长。同时,让孩子换位思考,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真正理解父母爱的涵义。

  “镜像式反应法”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如何对待孩子情绪,多鼓励少批评,别粗暴的对待孩子的情绪。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犯错

  0~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分不清是非,很容易犯错,所以作为家长不能随意责罚 孩子。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才能避 免孩子犯错。

  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正确和错误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认知,如果孩子犯错,那么家长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采取责罚的态度。

  5~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观念都比较明确了,如果犯了错,他也有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并且告诉孩子犯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误

  一、无意识的“错误”

  解释: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个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导致的失误。

  场景1:红苹果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总是“闯祸”。妈妈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总是当时点头认错,下次照犯。上回妈妈买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吃,在厨房门口就直接给爷爷扔过去了,没想到正好扔在爷爷的老花镜上,老花镜掉在地上“怦”的一声摔碎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真是拿她没办法了。

  给妈妈的建议: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闯祸了,就劈头盖脸地说一顿,而不和孩子讲清楚原因。而像红苹果这样大大咧咧的孩子,这样说说极有可能扭头就忘记了,所以下回接着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妈妈应该让红苹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她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也就会少犯此类“错误”了。

  二、好奇导致的“错误”

  解释: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坏”行为或相对“过激”的行为,导致一定的损失。

  场景2:豆豆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凡是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她都会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小的时候,豆豆只是过去看一下、摸一下。现在豆豆长大了,5岁多的她,见到什么稀奇东西就会直接冲上去探个究竟。妈妈很担心豆豆会伤到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对好奇导致的“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把玩具等拆坏或者探究某些危险事物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而是探索世界的起点。

  但这种探索有时候会很冒险,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或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或伤害较小,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小心。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会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无能,会自暴自弃。当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太冒险,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很大,妈妈就一定要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非常严肃而中肯地告诉孩子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并帮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趋利避害导致的“错误”

  解释: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指责,不得不犯的“错误”;或者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如想让爸爸妈妈多陪自己)而犯的“错误”。

  场景3:性格温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从上了妈妈报的绘画班就开始撒谎。有好几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画,妈妈检查画时,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画当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对此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并且自己和丈夫也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诚实、很听话,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给妈妈的建议: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以避免妈妈的批评等,此类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妈妈,妈妈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妈妈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四、盲目模仿导致的“错误”

  解释: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从而导致“错误”。

  案例:妈妈一回家,就看见客厅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着扫把正在扫,可是越扫越乱。妈妈问:“亮亮你又在淘气,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见妈妈绷着脸,小声说:“妈妈,我想帮你打扫卫生,可是……”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是好心办了坏事,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妨再给孩子做个示范,教孩子正确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让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乐于参与,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帮倒忙了。

  总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错误,都应把错误转化成最好的教育资源。父母要少一点训骂与指责,使孩子从“错误”一步步走向“正确”,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如何对待大孩子】相关文章:

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07-29

如何对待孩子情绪07-20

如何对待亲子阅读11-08

如何正确对待前任12-07

如何正确对待朋友03-31

女人应该如何对待感情02-22

如何正确对待感情08-27

如何对待嫉妒心10-25

如何对待妒忌你的人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