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

时间:2022-05-01 10:37:3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

  导语:以下是关于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欢迎大家的借鉴查阅!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的形成和演变是从李特尔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开始的。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

  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

  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技巧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技巧三:准确空间定位。

  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技巧四: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技巧五: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题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技巧六: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地理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基于此,可以通过研究分值,结合问题的设问,估测答案要点数目。当然为避免失分,可多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几率会相对小些。

  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

  (一)明确答题方向

  1.特征描述

  2.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性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3.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4.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第一、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第二、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6.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1.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2.图表数量特点。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②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

  ③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④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②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时,才能用折(曲)线图。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①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②分析成因、评价影响。

  3.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

  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

  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图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

  ②分析该事物的影响。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

  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较少见。

  (三)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的哪部分知识要点。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答题要点。

  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四)表达准确

  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六)答题步骤

  1.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高考人文地理如何答题】相关文章:

2022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如何答题08-11

2017高考数学解答题答题技巧06-03

2017语文高考怎么答题?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是什么?06-03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06-03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06-03

高考政治答题方法06-04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03-21

高考理综答题顺序02-27

高考答题的技巧和经验03-20

2017高考英语答题技巧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