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方法

时间:2024-02-20 10:02:05 炜亮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方法

  导语:高效课堂的的总体目标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利用合作式、互助式、启发式等教学手段教学,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方法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方法

  一、创设情境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建立合理的平台,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如在讲“位置的确定”时,我校刚好要召开家长座谈会,上课时我先通知学生,星期五下午四点半要召开家长会,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准确无误的找到我们班教室,而且就坐在你的座位上呢?”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办法,由此导入课题,效果很好。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二、自主探究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备课、上课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需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好。如: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之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什么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平行线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两直线平行“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在暗暗的比量的促使下,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由学生通过自主再造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三、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就是“1+1>2”。一个人的智慧是唯一的,两个人的智慧是众多的,三个人的智慧便无数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就可以将智慧扩展到无限。这种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自己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学习的疑难处、重点处、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处、学法指导的迁移处等组织分组交流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过平面内四点中任意两点画直线,能画几条?”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正确。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有的小组写出能画六条,有的小组能画四条,也有小组能画一条等。孩子们成就感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效果特好。

  四、建构知识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引导学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通过引导,继而提出: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也为今后灵活运用打好基础。

  五、拓展运用

  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这是对孩子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更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六、反思归纳

  只有反思反思再反思,才能进步进步更进步。学完新知识,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没有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模式。对某一教学目标、某一类教学内容、某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只有一种教学模式,有多种模式可以选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灵活的进行选择与组合,这样定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

  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教师教学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环节时,传统教学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先由教师演示测量圆的周长,而后学生模仿进行。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样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当教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的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为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我们应当改变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这样,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进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应当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堂课中,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只有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为此,教师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注重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 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2. 设计开放题,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