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

时间:2024-03-07 07:22:59 幼儿故事 我要投稿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集合)

  考点1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有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常温为色晶体(淡黄色固体有:等)。

  2.化学性质

  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Na+S(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Al+S(制取的唯一途径)Fe+S(黑色)

  (2)与非金属的反应:S+O2S+H2H2S

  (3)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3(浓)

  S+2H2SO4(浓)S+NaOH

  [特别提醒]:①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少量硫时,有时称乳白色。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剂。③由硫能溶于热碱溶液可知,用热碱溶液可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由于NaOH碱性强,腐蚀玻璃,故实验室常用热Ca(OH)2溶液而不用热NaOH溶液除去试管内的硫。

  [例1](1)将mg铁粉和n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红热,冷却后加入____LbmolL1的盐酸就不再产生气体。若把已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

  (2)若把0.1mol铁粉和1.6g硫粉均匀混合后,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完全反应后,将残渣全部放入过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结果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明显少于2.24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Fe+SFeS,FeS+2HClFeCl2+H2S↑,得Fe~2HCl;又由Fe+2HClFeCl2+H2↑,得Fe~2HCl,即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和消耗的盐酸的量与硫粉量无关,只由铁的量确定。

  设加入bmolL1盐酸的体积为V,则

  ×2=V×bmolL1,得V=L或mL

  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2.4Lmol1=0.4mL。

  (2)n(S)==0.05mol<0.1mol,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答案】(1)0.4mL

  (2)与硫反应的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了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方法技巧】本题定量考查硫与铁化合及其生成的FeS与酸反应,通过分析,明确一定量的硫与铁的混合物反应后,加盐酸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只与铁粉有关,且与铁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利用此结论解题时需注意反应的条件和环境。

  考点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

  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都是色气体,密度都空气。

  不同点:CO2气味,SO2有气味;CO2毒,SO2毒;CO2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SO2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气体);SO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相同点:都是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H2CO3;

  SO2+H2OH2SO3。

  ②都能与碱反应,用量比不同,可以生成两种盐。

  SO2、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SO2、CO2过量时又溶解。

  Ca(OH)2+SO2CaSO3+SO2+H2O

  Ca(OH)2+CO2CaCO3+CO2+H2O

  不同点:

  ①SO2常表现性:2SO2+O22SO3CO2表现性:CO2+C2CO

  SO2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CO2不能。

  ②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CO2不能。

  ③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不同:SO2形成,CO2引起。

  [特别提醒]:①能使品红溶液腿色的物质有:SO2、Cl2、O3、H2O2、Na2O2、活性碳等。

  ②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腿色,不是由于其漂白性,而是因为其还原性。③干燥的SO2气体无漂白作用。④等物质的量SO2和Cl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不能使之腿色。原因是SO2和Cl2发生反应生成了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

  [例2]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SO2、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酸性气体(如:HCl、HBr、SO2、CO2等);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有Cl2、SO2,但Cl2有颜色,褪色后加热又显红色的只有SO2;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有SO2气体符合。

  【答案】C

  【规律总结】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通常可用以下方法:

  ①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②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2H2S+SO22H2O+3S↓

  ③用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④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Br2+2H2O+SO22HBr+H2SO4

  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H2O+2HNO3+3SO23H2SO4+2NOBa(NO3)2+H2SO4BaSO4↓+2HNO3

  ⑥用FeCl3溶液,使棕黄色颜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FeCl3+SO2+2H2OFeCl2+FeSO4+4HCl

  考点3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较

  比较项目浓硫酸稀硫酸

  氧化性强弱氧化性(S)氧化性(H+)

  氧化性的原因

  还原产物一般是,可以是硫单质H2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因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规律:金属+H2SO4→

  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加热条件下可以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不能反应

  与H2S等还原性物质反应能够反应不能反应

  [特别提醒]:①硫酸的性质取决于硫酸的浓度。②98.3%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比水的密度大;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将5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30%;浓H2SO4或密度小于浓硫酸的溶液被稀释或与浓H2SO4混合时,都是将浓H2SO4沿玻璃棒注入其中,并不断搅拌,使其散热。

  [例3](2008届创博智典联考题)中学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有如下图1所示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该实验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某课外小组对此实验进行如图2所示的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实验步骤如下:

  图1图2

  ①首先按装置图安装仪器,安装仪器时,在支管胶塞的铁丝构上挂一片品红试纸。

  ②向试管中加入约10毫升的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将铜片向上提起,铜片先不要伸入浓硫酸中),当加热至沸腾时,把铜片放下,使其完全浸入浓硫酸中,反应即刻发生。等不需要反应时停止加热并将铜片提起,离开浓硫酸,反应就停止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所示,铜片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后可看到的现象有: ;

  (2)塑料袋作用是:;

  (3)为了防止反应结束后留在试管中的气体和塑料袋中的气体污染环境,可进行的操作是:;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当铜片接触热浓硫酸时,有大量的白雾产生(白雾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小液滴缘故)并沿支管口喷在品红试纸上,使品红试纸的红色开始褪色,而且原来无色硫酸溶液开始变绿,当品红试纸完全褪成白色后,把铜片向上提使其离开浓硫酸溶液,反应马上停止。

  【答案】(1)支管口有白雾,试管中出现绿色,品红试纸褪色,铜片部分溶解。

  (2)收集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塑料袋中加适量的碱吸收SO2气体

  SO2+2OHH2O+SO32或SO2+OHHSO3

  【规律总结】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中由水分子组成的的水蒸气或结晶水。可用作干燥剂,但一般不能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脱水性:将某些化合物中(主要是有机化合物)中H、O两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1脱去。(浓硫酸可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和脱水剂)

  浓硫酸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酸性引起),后变黑(脱水性引起);而稀硫酸则只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之变黑或褪色。

  考点4溶液中SO42的检验

  1.原理:利用Ba2++SO42BaSO4↓(白色),BaSO4盐酸、硝酸的特性。

  2.试剂:。

  3.检验的误区

  干扰检验的离子:Ag+能与SO42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2SO4;Ag+还能与Cl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SO32、CO32、SiO32、PO43等能与Ba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这些白色沉淀溶于强酸中。

  4.检验步骤

  ①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排除等离子的干扰。注意一般不用稀HNO3,因为稀HNO3能将氧化成而被漏检。

  ②在排除干扰后的溶液中加入,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则此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特别提醒]:检验SO42的关键是既要注意试剂的选择,又要注意操作顺序的优化,方能排除干扰离子的误导,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正确推导。

  [例4]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B.SO42C.H2SO3D.NH4+

  [解析]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褪色。②加碱后加热,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42,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SO42。

  【答案】B

  【误区警示】SO42检验的误区:

  ①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PO43、SO32、Ag+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此时上述离子同样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AgCl的白色沉淀。

  ②误将Ag+、Pb2+判成SO4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42。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42而含Ag+或Pb2+也会有同样现象。

  因为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③误将SO32判成SO4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42。该错误是未注意NO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Ba2++

  SO32BaSO3↓(白色),3BaSO3+2H++2NO33BaSO4↓(白色)+2NO↑+H2O

  再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便错误认定一定含SO42,也同样是落入干扰离子转化为SO42从而生成BaSO4的陷阱中。

  参考答案

  考点1硫的性质

  1.多种淡黄Na2O2、AgBr、黄铁矿、TNT

  2.(1)Na2SAl2S3Al2S3FeS(2)SO2

  (3)H2SO4+6NO2↑+2H2O2SO2↑+2H2ONa2S+Na2SO3+H2O

  考点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

  1.无大于没有刺激性无有能溶于易溶于

  2.酸性不CaSO3↓+H2OCa(HSO3)2CaCO3↓+H2OCa(HCO3)2还原氧化酸雨温室效应

  考点3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较

  强弱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离出来的H+SO2硫酸盐+SO2↑+H2O

  考点4溶液中SO42的检验

  1.不溶于2.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盐酸

  4.①稀盐酸Ag+、SO32、CO32、SiO32、PO43SO32-SO42-②氯化钡溶液

  【精彩例题】

  1.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体积比1:1)一起漂白一种物质时,漂白效果会()

  A.增强B.不变C.减弱D.难确定

  2.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3.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H2S在O2中燃烧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D.硫酸中加入锌粒

  4.硫酸亚铁强热时反应方程式如下:2FeSO4==Fe2O3+SO2↑+SO3↑,将气体混合物通入足量氯水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生成白色BaSO4B.生成白色BaSO3沉淀

  C.生成BaSO4及BaSO3沉淀D.生成白色BaSO4沉淀及放出SO2气体

  5.久置的油画,白色部位(PbSO4)常会变黑(PbS),用双氧水揩擦后又恢复原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A.H2SB.SO2C.SD.H2SO4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②FeS③SO3④Fe2O3⑤FeCl2⑥Hg2S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⑥D.全部

  3.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A.Na2SO3B.NaHSO4C.亚硫酸D.氢硫酸

  4.已知下列氧化剂均能氧化+4价的硫元素,为除去稀硫酸中混有的亚硫酸,以得到纯净的稀硫酸,应选用的最合理的氧化剂是

  A.KMnO4B.Ca(ClO)2C.H2O2D.Cl2

  5.用1L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的SO2,所得溶液中的SO32-和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最接近于

  A.2:1B.1:3C.3:2D.2:3

  6.将碘水滴入Na2S溶液中,溶液浑浊;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2-

  B.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2-

  C.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

  D.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2-I-Br-

  7.在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已知S的质量分数为25.6%,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36.8%B.37.6%C.51.2%D.无法计算

  8.将SO2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通入另一气体X仍无沉淀,则X可能是

  A.H2SB.NH3C.Cl2D.CO2

  9.对于反应3S+6KOH△K2SO3+2K2S+3H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B.若3mol硫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了4mol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之比为2: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0.X盐和Y酸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Z;Z跟NaOH溶液反应又得到X;Z氧化的最终产物为W,W溶于水又得到Y,则X和Y是

  A.Na2S和H2SO4B.Na2SO3和盐酸C.Na2S和盐酸D.Na2SO3和H2SO4

  二、填空题

  1.①含硫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2,对大气产生污染。在含硫煤中加入生石灰能有效地减少SO2的排放,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SO2时多余气体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检验在SO2中混有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SO2中混有HCl,怎样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H2SO4、NaOH溶液、氨水

  (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3.按下列方法制得气体A、B、C.①Na2SO3与浓H2SO4反应产生气体A;②MnO2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气体B;③FeS与稀HCl反应产生气体C.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三种气体中具有漂白性,在空气中燃烧;?

  (2)把气体B通入A的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中,是还原剂;

  (3)把气体A通入FeCl3溶液中,反应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4)把气体C通入到溴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是氧化剂.

  三、实验题

  1.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它的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w1g;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试回答:

  (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

  (2)BaCl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

  (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方法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5)Na2SO3纯度的表示式为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课时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学海导航】

  1、掌握含硫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主干知识】

  一、硫的性质

  1、自然界中的硫元素主要以、、等形式存在。

  2、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

  3、物理性质:颜色;俗名;溶解性。

  4、化学性质:

  ①做氧化剂:H2+S→Fe+S→Cu+S→

  ②做还原剂:S+2H2SO4(浓)△3SO2↑+2H2O

  ③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3S+6KOH△2K2S+3K2SO3+3H2O

  (此反应用于除去试管中残留的硫)

  ④特性:Hg、Ag在常温下虽跟O2不反应,但却易跟S反应

  Hg+S=HgS(此反应用于消除室内洒落的Hg)

  5、硫及其化合物性质比较:

  SH2SSO2H2SO4

  色态味溶解性化学性质制取不同价态硫的相互转化-20+4+6SSSS转化关系图:H2SSO2SO3、FeSSH2SO3H2SO、HgSNa2SO3Na2SO4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有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2%。则此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A.36.8%B.37.6%C.22.0%D.无法计算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

  A.O2B.FeC.H2D.Zn

  3.下列试剂中,用来检验亚硫酸钠是否被氧化,较为合理的是

  A.氯化钡溶液和盐酸B.硝酸钡溶液和硝酸

  C.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D.硝酸钡溶液和盐酸

  4.某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该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该气体是

  A.HBr B.SO2C.H2SD.C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可溶于水

  B.硫易溶于二硫化碳

  C.硫单质在与Cu、Fe、O2的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D.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6.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SO2,则1公顷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A.164kgB.2.5molC.2500molD.2500g/mol

  7.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通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使SO2充分和O2反应,则从接触室导出的混合气体含有

  A.SO3、O2B.SO3,O2,N2

  C.SO3,SO2,O2,N2D.SO3,N2

  8.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B)强酸性;(C)二元酸;(D)氧化性;(E)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2)NaOH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NaHSO4这两种盐。()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4)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NO。()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6)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象。()

  (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

  (8)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9.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10.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二、填空题

  11.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颜色的硫蒸气,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结果是

  (1)橙色蒸气密度折算到标准状况后是11.34g/L,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红橙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时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无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64,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此事实说明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⑴下列事实反映了硫酸的什么性质: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

  ②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溶解金属铜______________;

  ④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

  ⑤硫酸使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事实反映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①硝酸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

  ②实验室制H2或SO2都不能使用硝酸 ;

  ③Ag与稀硝酸作用制取AgNO3 ;④可用稀硝酸与CaCO3作用制取CO2。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C

  7.C

  8.(1)E(2)C(3)A、D(4)B、D(5)B(6)D(7)E(8)B

  9.C

  10.A

  二、填空题

  11.(1)S8(2)S6(3)S4多种同素异形体

  12.⑴.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强氧化性和酸性 ④强氧化性 ⑤脱水性

  ⑵①不稳定性②强氧化性 ③强氧化性和酸性 ④酸性

  硫教案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硫

  【学习目标】

  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硫的可燃性,知道硫的主要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水的反应。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的区别

  3、了解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4、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分别与铜、木炭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的钝化现象。

  5、初步学会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基础知识】

  一、硫

  1.物理性质: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化学性质:硫的可燃性S+O2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与水

  ②与碱(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与碱性氧化物SO2+CaOCaSO3

  特殊性质: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与品红等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3.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相互转化:

  4.硫酸型酸雨的成因:

  三、亚硫酸

  1.弱酸性

  2.不稳定性

  3.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硫酸

  四、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油状液体,98%,密度为1.84g/cm3

  2.化学性质: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具有特性:

  ①吸水性:吸收现成的H2O,例如水蒸气和结晶水

  ②脱水性:按照水的组成比(2:1)脱去糖,纸,棉,木等有机物中的H和O,生成H2O

  ③强氧化性:

  冷的浓硫酸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与铜:

  与木炭: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检验方法:先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

  【典型例题】

  1.(2009年水平测试)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A.SO2B.Cl2C.NO2D.N2

  2.(2007年水平测试)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B.CO2C.NH3D.SO2

  3.(2008年水平测试)某气体通人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颜色。该气体是()

  A.SO2B.O2C.CO2D.H2

  4.(2011年水平测试)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无味B.有毒C.密度比空气大D.氧化物

  5.(2007年水平测试)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

  6.(2009年水平测试)下列物质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是()

  A.Na2OB.SO3C.CO2D.NH3

  7.下列关于硫及含硫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相同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SO3

  C.浓硫酸可以干燥H2、NH3、CO2等气体

  D.常温下铝遇浓硫酸钝化,因此可用铝槽储运浓硫酸

  8.(2011年水平测试)pH<的雨水称为酸雨;向煤中加入适量的,可以大大减少燃物产物中SO2的量。

  9.为分析某县城的空气质量情况,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测定该县城空气中SO2的含量。

  ⑴检验SO2可选用试液。

  ⑵SO2与酸性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SO2+2MnO4-+2H2O=5SO42-+2Mn2++4H+。该反应的现象是,SO2在该反应中显(“氧化”或“还原”)性。

  ⑶该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运用“⑵”中的反应原理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

  ①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通入空气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②该实验中需要知道的数据除气体流速、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外还有。

  硫的转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硫的转化”,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

  【学习内容】

  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

  价态性质

  -2价的S

  0价的S

  +4价的S

  +6价的S

  (二)硫的几种常见的化合物

  1、SO2的性质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气味的毒气体,易溶于水且生成,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氧化物。

  B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与CO2性质相似)

  SO2+H2O===(是它的酸酐)

  SO2+NaOH===+(SO2少量)

  SO2+NaOH===(SO2过量)

  (2)氧化性:SO2→S

  (3)还原性:SO2→SO42-

  (4)漂白性:

  现象:将SO2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很快变为溶液。再加热后,无色溶液又重新恢复为色。原理:。

  [总结]总结学过的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分析它们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迁移应用]①将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褪色,而将Cl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后。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试液中,发现品红并不褪色。解释其原理。

  2、浓H2SO4的性质

  A:物理性质:通常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化学性质:

  (1)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浓H2SO4+Cu△++

  [思考]

  (1)此反应中表现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2)反应规律:浓H2SO4+金属△++

  [合作探究]常温下,为何盛浓H2SO4的容器可以用铁(铝)制品?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H2SO4+C△++

  [思考]1.在此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什么性质?

  2.浓H2SO4、稀H2SO4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2)吸水性

  将浓H2SO4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

  所以,可以用浓H2SO4来干燥、气体。

  (3)脱水性

  浓硫酸把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C工业生产:(接触法)

  沸腾炉反应:

  接触室反应:

  吸收塔反应:

  3、常见的硫酸盐:

  石膏的化学式是,将石膏加热到150℃-170℃,石膏失去所含的大部分结晶水而变成熟石膏(填化学式);用做钡餐透视,是因为它非常稳定.

  三、酸雨及其防治

  【阅读】:自读课90页,完成下列各题。

  1.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有何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结合实际谈一下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在防治和减少酸雨形成方面我们应做些什么?

  4.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煤。假如你是一位工程师,火力发电厂燃烧废气中有二氧化硫,氧气,一氧化碳等。你将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高温下FeSO4发生如下反应:2FeSO4高温Fe2O3+SO2↑+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BaSO3和BaSO4B、BaSC、BaSO3D、BaSO4

  3、下列不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石灰水

  B.KMnO4溶液

  C.氯水

  D.品红溶液

  4、.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

  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

  5、向50ml18molL-1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为()

  A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l

  C在0.45mol与0.9mol之间

  D大于0.9mol

  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7、能证明SO2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

  (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能入SO2后,红色消失

  (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消失

  (D)氯水通入SO2气体后,淡黄绿色消失

  8、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受到了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燃烧了大量含硫的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D、汽车排放出大量尾气

  9、下列反应中SO2被氧化的是()

  A、SO2+2NaOH=Na2SO3+H2OB、2H2S+SO2=3S↓+2H2O

  C、SO2+H2O+Na2SO3=2NaHSO3D、Cl2+SO2+2H2O=H2SO4+2HCl

  10、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42-(B)一定有CO32-

  (C)一定有Ag+(D)可能有SO42-或Ag+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讲故事》04-15

幼儿园讲故事教案02-21

幼儿园教案《讲故事》02-22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10-31

幼儿园中班《手指讲故事》教案04-18

中班幼儿园讲故事教案范文12-09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精品6篇12-31

幼儿园庆三八讲故事比赛活动教案04-18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