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

时间:2023-02-17 13:02:02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古代寓言故事汇编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寓言故事吧,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代寓言故事汇编15篇

古代寓言故事1

  楚庄王有一次主持朝会处理政事,一直到很晚才结束。樊姬走出屋子迎接他,关切地问:“为什么这么晚才结束?难道大王不饥不倦吗?”

  楚庄王说:“今天听到忠诚贤能的臣子进言,所以我不感到饿,也不觉得累。”

  樊姬问:“大王所说的忠诚贤能之士,不知是诸侯国中的宾客呢,还是楚国内的哪一个人呢?”

  楚庄王说:“就是沈令尹啊。”樊姬听了,掩住嘴巴笑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发笑呢?”

  樊姬回答说:“我侍奉大王您,负责沐浴、梳洗、铺席,已经有十一年了。但现在,与我身份同等的有十人,比我贤明的有两人。我难道就不想独揽大王的宠爱吗?我是不敢以我个人的私欲来遮蔽别人的美好啊。沈令尹辅佐大王好多年了,但他不曾推荐贤能之人,也不曾贬退无能之人,这怎么能算得上是对您忠诚呢?”

  第二天早晨,楚庄王上朝时,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沈令尹立刻向楚庄王推举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使楚国成为了诸侯国中的霸主。楚国的`史官提笔在简策上写下:“楚国成为霸主,是樊姬出了大力啊。”

  【说明】这则寓言说明,一个真正贤能的人,不仅要尽职忠诚,更要善于发现、推举比自己强的人才。

  齐景公让弓匠为他做一张弓,弓匠做了三年才完成。

  齐景公拉弓射箭,连一层牛皮的箭靶也穿不透。齐景公大怒,要处死那个弓匠。

  弓匠的妻子前来求见齐景公,说:“我是蔡国人,嫁给这个弓匠为妻。这张弓,是我丈夫用泰山之南坚韧的柘木、燕国的牛角、楚国的麋鹿的筋、黄河里的鱼胶制作而成的。这四样东西,都是天下最精良的做弓材料,做成的弓射箭不应该只穿透仅有一层牛皮的箭靶。并且我曾听说,奚仲发明的车子不能独自行走,莫邪剑尽管非常锋利,也不能独自斩断东西,必须有人正确使用才行。射箭的方法,应左手稳稳地像靠着石头;右手好像拉着树枝,手掌好似握着鸡蛋,四根手指像折断的木棍;右手发箭,左手根本不受影响,这才是射箭的正确方法啊。”

  齐景公按弓匠妻子所说的方法射箭,果然一下子穿透了七层牛皮做的箭靶。这位蔡国女子的丈夫立刻被释放了出来。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任何精良的东西,要使它发挥显著的效力,必须按正确的方法来使用,否则就不能体现它的价值。

  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勇敢而威猛,善于打老虎。后来他成为了一个不杀生的善人,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他来到野外,看见一群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在山势险要的地方,没有人敢去接近它。

  大家望见了冯妇,都跑上前去迎接他。于是冯妇挽起袖子,伸出胳臂,跳下车来,准备与老虎搏斗。

  追捕老虎的人看到冯妇出手相助,都很高兴,可是士人君子却在耻笑他。

  【说明】这则寓言中,冯妇本来已经不杀生,成为善人,但当他看到有老虎时,仍忍不住撸起袖子想帮忙打虎,这是对冯妇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讽刺。

古代寓言故事2

  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

  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

  “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ju)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

古代寓言故事3

  东汉末年,曹操准备率兵南征,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谋士荀攸说:“周瑜刚死,可先打东吴,再打刘备。”曹操说:“如果大军南下,凉州的马腾来袭击许都怎么办?”

  荀攸说:“依我的看法,可以封马腾为征南将军,派他去征讨孙权,将他引进京来,然后消灭他。”曹操非常同意荀攸的主张,当即派人去凉州召马腾进京。马腾接到诏书以后,和几个子侄商量去还是不去。

  儿子马超主张去。侄子马岱不主张去。马岱说:“曹操这个家伙,阴险毒辣,心怀叵测,叔父如果去了,恐怕会遭到杀害。”马腾没有听从马岱的话,带着五千凉州兵来到京都,后来果然被曹操所杀。

  马岱心知曹操是个阴险毒辣,心怀叵测的人,所以并不建议叔父去,结果他的叔父真的'被杀害。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古代寓言故事4

  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李膺传》。

  讲的是在东汉恒帝时代,有个清官姓李名膺,字元礼的。李元礼曾经当过司隶校尉,权力不小。当时有个太监叫张让,他的弟弟张朔依靠着自己哥哥的势力,在野王县混了个县令当,而且还无恶不作。

  李膺早就知道张朔的罪行了,一直没有机会查办。有一次,李膺知道张朔到京城来住在张让家里,机会难得,他就带领兵将去把张朔抓来,公开审讯后将其处死了。张让见自己的弟弟被处死了,当然怀恨在心,就在恒帝面前告李膺一状。

  恒帝于是把李膺找来责问他:为什么你没有经过奏准就杀了张朔。李膺说:我不愿意积压案子,但没想到办案快也成了罪名,我不怕罪名,也不怕死,请皇上宽限几天,我把当朝主要罪犯都除掉,我就来受死。恒帝听他说得很有道理,也无可奈何,太监们从此便小心谨慎,不敢狐假虎威了。

  李膺不怕强权,敢于凭法惩治官,这种精神是十分可敬的,于是,有些人称赞他为天下模楷。他的威望很高,每天都有些人想结识,拜见他。而谁要能迈进他家大门,就是获得最高荣誉,被称为登龙门。

  龙门本来是黄河上的一个山口,鱼要想跳过龙门这一关,游到黄河上游是很困难的。据说,每年的.一个固定的时节,跳过了龙门的鲤鱼就可以变成真正的龙了。因此,人们把升官发财求功名之门也比喻为登龙门。

古代寓言故事5

  毕业也好多年了,再重新回忆起小时候在课本上学的小故事时,真的还是比较吃力,估计是很长时间没有去接触所以真的忘性比较大了。在此所回忆之时,重新理解之后,再次从中所收获颇多,很早就知,温故而知新也,却不曾好好的去花时间领悟。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也正是此,在简短而精悍。

  读童话书无疑是培养孩子兴趣阅读的吸引力,现阶段好多小孩在电脑或者电视动漫上花耗大量的时间。娱乐和综艺已经搞笑的动漫占据太多的时间,而快生活的娱乐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知识的阅读量,而消耗着其学习向上的精力。

  趣味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相结合,让孩子在看书的同时学到实用的道理,提高语文和写作基础。家长也可以更家放心的去孩子的课外阅读了,而且在寓言故事旁边都有全书附二维码,全书的经典故事逐字注音,文中加入词语解释,用孩子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讲出通俗的故事,让孩子领悟为人处世的哲理。也不用担心小孩看不懂其故事。看完书之后就给小侄女看了,现在再问其说,都非常的`喜欢。

  再次看《刻舟求剑》时,不仅仅只是觉得其思维的局限,我们都曾在原地而踏步,也都其愤然的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对于别人的建议而不听取,在人生上也是这般中,局限如此。

  《疑邻窃斧》也是非常喜欢的故事。有时候,我们都可能会用局限的眼光去判断事物,就好比,如果穿的衣服可能比较差,就会觉得比较穷,生活过的也不怎样。所谓的有色的眼光都是在经过重重的的判断之后,才做出来的决断,而小孩子的心是纯洁善良的,也是人生思考的问题

  作为小孩子的阅读理解还是非常好的书籍,也试用于现在小孩的需求。现在的童书做的也太好了。

古代寓言故事6

  好谀亡国

  虢(guo)国的国君平日里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国终于亡国。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君的,虢国的国君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虢国国君逃到荒郊野外,国君又渴又饿垂头丧气,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君吃喝。国君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后,便擦擦嘴问车夫: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呢?”

  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

  国君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

  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国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

  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

  国君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告诉我?”

  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死。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的人也没有,更不用说谁来给您吃的喝的了。”

  国君听到这里,气愤至极,紫涨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

  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真是无可救药,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大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两人都不说话,马车走了一程,国君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

  车夫这次只好改口说:“是因为大王您太仁慈贤明了。”

  国君很感兴趣地接着问:“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君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

  车夫说:“除了大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君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国君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虢国的国君,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于是车夫慢慢从国君头下抽出自己的腿,换一个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国君,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这位亡国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兽吃掉了。

  如果一个人只爱听奉承话,听不进批评意见,又一味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后果将是十分可悲的。

古代寓言故事7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gan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古代寓言故事8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古代寓言故事9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都能接受的.孩子。

  走进学校的大门前,小豆豆的妈妈感动不安,那是因为小豆豆一年级时被退过学,所以小豆豆的妈妈才感到不安,就是上个星期六的事情,班主任老师把小豆豆的妈妈请到学校,直截说:"请把您家的小姑娘转到另一所学校上学好吗?"班主任老师还说:"上课的时候她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所以小豆豆才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引导下,小豆豆成了一个好孩子。

  从读完校长与小豆豆的故事后,我觉得任何人都不想犯错误,如果别人再严厉的指责他,他以后就会没有信心,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但如果人人都像小林校长一样教导孩子,我相信人人都会像小豆豆长大以后的样子,有一番大的成就,并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可是小林校长的寿命不长,要不然他还会教出好多像小豆豆一样的学生。

古代寓言故事10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

  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

  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古代寓言故事11

  宗定伯捉鬼

  南阳人宗定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十分勇敢,什么都不怕。有一天夜里,宗定伯赶路去办事,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鬼。

  宗定伯问道:“你是谁呀?”

  鬼回答道:“我是鬼。你又是谁呢?”

  宗定伯听了微微一惊,但很快就定下神来,欺骗鬼说:“我也是鬼呀!”

  鬼问宗定伯:“你要到哪里去?”

  宗定伯答:“我要到宛市去。”

  鬼说:“正好,我也要到宛市去,咱们两个可以结伴一起走了。”

  宗定伯和鬼一起走了好几里地,心里暗暗地盘算着对付鬼的办法。这时候鬼说:“我们好像走得太快了点,不如我们轮流背着对方走吧。”

  宗定伯答应了。鬼先背宗定伯,走了很远,问道:“你怎么这样重呢?恐怕你不是鬼吧?”

  宗定伯回答说:“我刚刚死,所以还很重。”

  宗定伯接着背鬼,也走了很远。鬼非常轻,差不多没有重量。他们互相背了三次。

  宗定伯故意问鬼:“我刚刚死,什么都不懂,还得向你请教鬼都怕些什么?”

  鬼教他说:“鬼被人重重摔到地上会变成羊,如果再被人吐上唾沫就变不回来了。”宗定伯听了,心里有了主意。

  宗定伯和鬼遇见了一条河,宗定伯就让鬼先渡河。鬼渡河的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宗定伯过河像水车轮子一样,搅得河水哗哗直响。

  鬼又有了疑心,问他说:“怎么有声音呢?”

  宗定伯不慌不忙地说:“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刚死,所以还不熟悉渡河。”

  快到宛市了,轮到宗定伯背鬼。他把鬼顶在头上,用力抓住。鬼动弹不得,“喳喳”大叫起来。宗定伯也不管它,一直走到宛市,猛地把鬼摔在地上,把它变成了一头羊,又怕它变回来,就朝它吐了不少唾沫。宗定伯把羊卖掉,得了一千五百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宗定伯靠着机智和勇敢,终于战胜了鬼。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是不要害怕,然后仔细分析,摸清规律,按规律去办事,不怕克服不了它。

古代寓言故事12

  庄子知鱼乐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古代寓言故事13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只当了一个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

  “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

  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他来。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

  “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

  “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后来,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请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姬昌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着礼品,再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一心想要寻找贤能有才华的人,于是就答应辅佐他。

  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古代寓言故事14

  故事讲的是一只美丽的鸫鸟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树尙的果实。侑一年,桃金娘树尙的果实还没侑成熟,鸫鸟便每天跑桃金娘树尙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临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欢唱,望着那儿的花儿在开放,我对它是多么向往。"就這样鸫鸟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茖猎人发现了,便守候在那。等果梳出,鸫鸟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终于被猎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实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却是你,因为我太贪恋你那无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则寓言让我們明白了,不要过于贪恋某种事物,這样会让我們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远大,不能像鸫鸟那样鼠目寸光,否则,当你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时候,不幸将会降临。

  這就跟我們一样,一茖学生如果过于贪恋游戏,每天背着老师家长去网吧,一玩就是一整天,這样下去一定会损失惨重:一会浪费金钱,家长辛辛苦苦挣來的钱全都被你用在打游戏尙,值吗?二会用眼过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太重要了!如果你不保护好眼睛,以后戴着茖多度的眼睛,成为了"小四眼",不累吗?三也是最重要的,沉迷于游戏中,你会不知不觉葬送掉吸收知识的大好时光,好吗?

古代寓言故事15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10年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古代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寓言故事11-11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03-02

小学古代寓言故事11-08

古代寓言故事【热】12-29

古代寓言故事【推荐】12-29

【热】古代寓言故事12-29

【荐】古代寓言故事12-30

【热门】古代寓言故事12-27

古代寓言故事【精】12-27

【推荐】古代寓言故事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