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观后感

时间:2023-11-26 07:16: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战争观后感大全【9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战争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战争观后感大全【9篇】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1

  观看这部电影《我的战争》更多的是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人类要远离战争,才能追求和平安宁,才能有和亲人团圆的温馨画面。

  朝鲜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少有典型案例,场面宏大,残酷血腥,震撼人心。这场战争无论截取哪一个片段都是震撼人心的。影片采撷了几个战争场面,表现出了人类的共同情感:亲情、恋情、友情、乡情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受到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渴望这些情感,却被战争无情剥夺。

  在两山夹一谷之间,美军的先进的坦克轰轰驶来,面对精良装备,我们手上的简陋装置撼动这个庞然大物?孙北川这个九连连长,在观察完地形后,冷静、果断地说炸掉山头,让山上的石头自动滚到山谷,挡住坦克的去路,就可以把美军牵制,通过这个具体细节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老爹”这个老兵油子,平时说话都一针见血,他说他是爆破专家,孙北川惦量了一下,同意了让他去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他背着那么沉重的炸药包,在陡峭的山上,给人感觉“风烛残年、风雨飘摇、命悬一线”,他哼着小曲,小曲回荡山谷,以驱散他内心的恐惧,表达他的思乡情怀,在扣人心弦的一幕幕之后,他和儿子在悬崖中爬了上来。美军的精良坦克被飞下的乱石重重砸毁,以弱克强的神话就此书写。

  影片有几处美军的特写镜头,在当下的世界格局,用电影镜头,用历史的真实瞬间呈现战争的真实画面——也许导演另有用意吧。美国是世界上无可撼动的霸主吗?那么瞧瞧你们在历史上曾经的表现吧!虽然我们打赢了这场战争,但“一将成名万骨枯”,那些无名的尸骨,遍野的忠魂,一座座无字的丰碑树立在了异国他乡。诚如孙北川在牺牲前的那句话:将来有人记得我们吗?战争,我们要铭记。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壮大我们自己的国家。

  而今,没有硝烟的战争更要引起我们的警觉。文化侵略、精神腐蚀、物质利诱……,何尝不是我们在朝鲜战争后的又一攻坚堡垒。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2

  中秋节放假,本来是不打算看这样主旋律电影。但是,听说有些人说很热血,有些人说很垃圾。

  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电影院。我的战争,这样的电影,刚刚上映排片,就别影院给挤下去。

  时间非常不好。卖票进去,也基本都是随时在40岁左右人。我还想,可能看到一半,就走了。

  结果电影超级好看,无论从演员、配乐、剧情、特效、都是目前中国最好看的战争片。看完这部影片,再看冯小刚的集结号,那肯定比集结号高上一个档次。

  先从演员来讲,刘烨饰演的孙北川,接地气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北川汉子,粗扩,直言,但心底善良。和孟三夏对话,你娃涮坛子,你娃倒桶子。让人感觉老乡非常亲切。另外,几个配角也非常老沉。

  在说配乐,一开场,本来挺祥和的镜头和气氛。由于孙北川的到来,表现的非常紧张,上腺素飙升。是爷们儿,看了都会为之一振。尤其是,刚刚开场就打了一场遭遇战。场面堪比好莱坞战争片,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配乐,和音效。在电影院里面,简直是无可比拟,好像自己就亲身经历了这场史诗之战一样。

  再说整部电影的剧情,非常接地气,孙北川和张洛东的兄弟情,张洛东与李顺良的父子情很温暖,却不刻意描写,都是顺着情节推进,情感戏都是捎带品。但是,有一些镜头,简直是催泪,看的我都想哭。着实两个镜头让我眼眶湿润的一塌糊涂:

  1.都给我活着回来,听到没活着回来;

  2.孙北川死,王珞丹亲孙北川的`时候那个一言不发。简直让一个大老爷们儿感到动容。

  在说特效,如果看了我的战争,再看集结号,那基本上,特效方面,集结号就不用再看了。而且集结号的剧情拖沓,战争场面就十几分钟,根本没有办法比拟。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来这样的影片,被人骂过之后,排片量就少,也就那么几天,估计撑不过两个周,如果大家要是有时间的话,还是亲自去电影院看看吧。不要只听一帮2B,叫嚣什么战争,什么非正义的,和你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是这部影片本事,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就是一个炸药钱,都值了你的电影票钱。不看,真的太可惜了。

  观影归来,我一直在思索!思索着孙北川背靠黄土面朝蓝天躺在战场上问张洛东:你说,以后会有人记得我们吗?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3

  个人对战争片的好坏之分,从不指在电影能有着多么宏大刺激的战争场面,而更在于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鲜活真实的生命去承载战争之殇与和平之思,但《我的战争》中一味的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人性的苍白,都只是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

  难以否认这是一部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作品,可惜于逼真的战争并没有去写实其所带来的冷酷残忍,电影只是用战争在不间断的渲染着主旋律的英雄情怀,但这不是一部虚构的《指环王》,无数人的生死都可赋之笑谈,战争背后有着多少的苦难,数以万计的英魂却只是在电影中成为了衬托那一腔英雄热血的`悲情,这样的作品从本质上来说,虽然稍胜于全然无法入目的抗日神片,但与前者不思战争之殇的做法并无不同。

  《我的战争》虽是一部以小人物为视角的作品,但电影并没有为观众带来一个小人物面对战争的那种真实,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场接一场的战火来营造看点,殊不知这样建立起来的战争早已败絮其中,爱情的附加不但难以引人共鸣,反而使故事充满了虚假的做作,而单一化的视角,更令本错综复杂多方角逐的鏖战,变成了一场毫无战术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电影将背景在伊始设定于了抗美援朝,那么这甚是一场可以套搬于其他战争之中的移花接木。

  在现如今,不论意识形态如何,战争片所最终着点的都必当该是反战,电影看完后给人的观感绝不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而是对战争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显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会变的真挚动人,但在这部剧情散乱的电影中几乎无从建立起真挚的人物情感,人海战术的牺牲亦变的难有感怀,当生命的逝去只是变成了电影强行煽情的手法,这样的战争片且不谈对比何般他国经典,就拿冯小刚的《集结号》来说也是谬之千里。

  一部好的战争电影,最为根本的是有对生命的尊崇和战争的反思,但无论从诸多国产的抗日神片,还是这部以“我”来着点的抗美援朝,却连这一点都做的乏善可陈,又能拿什么来引人共鸣,追思先烈。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4

  以否认影片《我的战争》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剧中情节难让人动容,好的场景也乏善可陈,一味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而人性的苍白,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难比肩他国战争经典。电影叙事时与史料相悖。如历史上的第一战役是中国军队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觉,运动中小遭遇战。到第二战役开打,美国人都不相信有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影片首部大戏,就呈现首批入朝参战的列车就遇有美机狂轰滥炸,大部队重武器阻击的江面大桥遭遇战。

  如在时间节点调整一下更符合历史。影片呈现的中国军队进攻时的“人海”,犹如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场景,战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体常指责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漠视生命,这样情节易授人口实。战争与爱情总是影片中不变的元素,用连长遇女老乡酒后失态引发感情戏似乎有情节略显粗糙,没法打动人。优秀的战争片,一定要有爱情戏吗?《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男女感情线。《太极旗飘扬》里那个男一号有一个未婚妻,没出现在战场景中。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一气呵成,更为流畅。

  所谓准备,是研究战争,研究战争中具体的人。那些经验不可能亲历了,只能通过第二手、第N手的资料去分析,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投入。我没有这个条件,必须马上动手。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世界观了,我的从军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潜在的帮助,我的局限性恰恰也在这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的真诚。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是志愿军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气势,这种罕见状态震惊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响。

  在100多年来的屈辱史中,这是民族气质的一次逆转和爆发。我想寻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过一个仓促写就的剧本达到这个目的。我会继续寻找。我设计了孙北川这个人物,他是农民子弟,在炮火中还惦记着以后回老家种地;我还设计了孟三夏等文艺女兵,武中有文,显现了与农民的现实主义相对应的小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构思剧本时,恰逢各类选秀节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这些靓男美女如果生在当年,竞赛选拔志愿军文艺兵会是怎样的场面?我甚至设想了1950年两个文艺青年在上海参加征兵面试的情节,没有用上而已。时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许可以被贬低,却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5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兵力残缺。经济百废俱兴,正是这种本该稳心发展的时候美国对邻国朝鲜发动战争,并且损害到了我国的边境和利益。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的发动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本片的故事就发生在战争的开始。

  影片的一开始,便讲到了志愿军出发时的情形,还巧遇上了奔赴战场的文工团,出发时军人的亲戚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也有泣不成声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但都更加希望他们平安归来。

  在奔赴战场的火车上,因摔伤的而需要医救的.小神仙结识了文工团的队长孟三夏,而小神仙的连长孙百川和孟三夏是同乡,因此三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在志愿军奔赴战场的的途中便受到了美军飞机和机枪的突袭,虽然经过一番激战后志愿军挺了过来,但是也死伤惨重,同时也明白了这场战争的残酷。火车被炸毁志愿军和文工团只能步行奔赴前线,在奔赴前线途中便遭遇了美军的坦克连,在敌我装备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身体强行炸毁了一辆坦克。不料敌方坦克过多,只能先撤退。后来接到上级的在武义亭阻击敌人坦克队伍。由连长孙百川带领的九队埋伏在两边的高地,由于敌方是坦克队伍子弹对他们基本没用,他们便想起用两边的巨石来砸毁坦克,然

  后派老爹去山崖上安装炸药,而他的儿子小神仙也跟了上去,不愧是“上阵父子兵”。最后还是炸掉了石头,阻断了坦克前进,但小神仙和他父亲也险些牺牲。真是因为这次的五义亭阻击战,九连被封“钢铁九连”的称号。后来就到了最后的战斗,九连接到了任务,誓死打下537高地。因为地形原因537高地并不好攻打,一次次的进攻战士们毫无畏惧,整个连队就剩下了几人打下了537高地。最后战争胜利了,举国欢庆。

  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6

  《我的战争》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传奇故事。

  该片以孙北川为主角,他带领的九连是志愿军中的一支勇猛的队伍。在赶赴战场的火车上,他与干练又耿直的文工团团长孟三夏相遇,身为同乡的两人由斗嘴开始产生交集,孙北川对孟三夏一见钟情,而孟三夏则看不上这位"大老粗"。然而,孙北川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追女孩,他带领着自己九连的弟兄沿途作战,在火车上躲过了美军的空袭,在五义亭追击美军的坦克部队,误入美军地雷阵陷阱之后又要与兄弟们拼死突围,最后还要领着兄弟们完成攻下537高地的任务。孙北川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可靠的男人、勇猛的战士。孟三夏对孙北川的感情也产生了变化。

  小人物刻画温情场面

  整部电影中儿女情长的元素所占比重不多,但能起到让孙北川的形象更为立体的.作用。他追女孩子的招式都是直截了当地说"想和孟三夏亲嘴",这种看似直接的对白,刘烨却还能将其演绎出可爱又率真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不同,《我的战争》从小人物的出发,重点没有描绘朝鲜战争的宏大和历史意义,而是放在了一个个鲜活的战士身上。大胆的再现了在战争这台绞肉机中生命的渺小,又在残酷的战争中升华了最真实的人性,着实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真实场景展现血性精神

  对于影片中的战争戏份,着重凸显了场面的真实性和残酷性,许多观众表示"如同置身于战场"、"炸弹似乎爆炸在身旁"、"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场",而对于影片战争戏之外,更多人表示"战争太残酷"、"庆幸自己活在和平时代"、"影片中残酷的战场上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是有许多人在观影后,被影片所感染泪眼朦胧。并且在表现战争残酷性的基础上,影片注重刻画中国军魂,展现了中国军人能打胜仗和保家卫国的血性精神。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7

  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只看到战争的残酷面。当国家主权、人民生命安全面临威胁的时候,无论面临多么强大的对手,可能遭受多么重大的损失,我们都要奋起抵抗,血战到底。否则,我们就可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晚清、民国时期,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抗美援朝恰恰是在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刻打响的,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战。在朝鲜战场上,无数志愿军官兵用简陋的武器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把用飞机、坦克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回到谈判桌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和人民军队。朝鲜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仅从这一点上看,抗美援朝战争居功至伟。

  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完全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为了保卫共和国的.和平和人民安宁的生活,无数像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一样的志愿军官兵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伟大的精神。

  战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暴力方式,用所谓“人性”去判读战争则是掩耳盗铃。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挂在口头上的国家发动了一系列不讲人性的战争:至今仍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战争、贻害无穷的利比亚战争、导致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的叙利亚战争……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揭秘真相的旗号,以所谓一些史料去质疑历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行径多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换概念、模糊标准的手法,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历史,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一个“毒瘤”。

  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前的几年中也曾泛滥成灾,在西方势力和国内少数“精英”的里应外合下,苏共的历史被全盘否定,污点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人心涣散,苏联大厦轰然倒塌。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提高警惕,与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戏谑伟大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8

  电影的开场让人还没有闻到战火的硝烟,轻松中几个主角的形象跃然纸上。孙北川的粗犷、小神仙的机灵、老爹对儿子的温情、还有孟三夏的淡定给观众在开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战争就是战争,它在不经意之间猝然来临。敌机的轰炸、漫山遍野的枪炮,几乎让观众闻不到一丝生机的味道。太过于惨烈和悲壮的场面在不经意之间来临。第一站就是数不清的伤亡,在初入朝鲜之时就预示着战争的艰难。

  但战争中却不乏温情,孟三夏和孙北川的爱情,轻轻几笔便让情感充裕在心间,久久不能逝去。片中用了极为浓重的篇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不禁想问: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何处?孙北川最后问:会有人记住我们吗?我们记住的可能是那些大人物,而像电影中的那些小人物只有亲人能记住他们吧,其他人不会认识他们的。但战争带来的那种残酷、那种无力感会充斥在每个人的心头,让我们去思考是否应该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呢?我们献出了无数人的生命,当初是保家卫国,但现在回头想想,真的应该参与吗?

  我的战争是为数不多讲述朝鲜战争的影片,导演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后面的思考是我们每个人的。我没看影评,有些人跟我说这部片子不就是一部宣传中美必有一战的片子吗?但我并没有看出来,我感触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恐惧,我根本不希望有这样的战争,更没看出这片子跟中美战争有任何的关系。影片见仁见智,希望大家都能走进电影院去看一看,有自己对片子的解读。

  最后想说说演技,可能我对社长的要求较高,我觉得社长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更加的刚强一点,孙北川太细腻了,社长更多的注重了在战争场面的诉说,但人物上面有些小瑕疵。我更喜欢黄志忠的演出,只有1个小时的戏份,但人物已经诠释的很到位,毕竟是戏骨,确实点赞。王珞丹和杨祐宁的表演也确实很好,给战争增添了一抹清新和温情。

  胜利的列车驶来,但姑娘却等不到自己的爱情。我不愿战争,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我的战争观后感 篇9

  我要说的也不是影片反映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学毕业后就不再概括中心思想了。我也不懂电影艺术,看电影纯属消闲,本文纯属瞎扯。

  一部视觉战争大片

  这是一部视觉战争大片,战争场面虽然不能跟二十多年前的《雷霆救兵》恢宏与惨烈相比,但四场战斗也是挺残酷的,气势与拍摄手法绝非充斥荧屏的脑残抗日神剧可比。毫无疑问,无论演员阵容,还是战争场面的声、光、影,本片完全够得上国产大片的水准。我看的.是IMAX,很爽!

  本片由香港人彭顺执导,与动作片大师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相比,虽然有几个镜头依稀能看到徐克的影子,但显然不是徐克潇洒飘逸的武侠美学风格。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智》剧的风格。

  国产片仍然不擅长讲故事

  国产大片从《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等开始,摄影技巧、场景设计达到了国际大片的高度,但故事情节却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思想深度了。

  本片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刘恒,但故事也讲得不算好,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前后脱节,故事性不强。

  军列入朝后在大桥上遭遇美军空袭,美机轮番投弹、扫射,旁边悬崖上暗堡里的机关枪又响了起来,士兵们像割草一样被放倒,还没走上战场就挨了一闷棍。我脑中马上出现《兵临城下》中新入伍的苏军士兵在码头上遭遇德军突袭的惨景,当然了,《兵》剧的场面要血腥、残酷得多。

  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

  军列入朝遭遇空袭很正常,美军确实掌握了朝鲜战争的制空权,但大桥旁边的悬崖上出现联合国军暗堡就太了。一次战役是我军秘密入朝后突袭联合国军,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已退回三八线附近,美军可以空袭我军后方和补给线,但怎么可能在火车畅通的我军后方铁路线筑起暗堡伏击我军列呢?

  第三场战斗是孙北川率领九连进占联合国军撤退后的小镇中伏被围,但不可思议的是孟三夏的文工队居然与九连一起进入该镇。虽然我不了解志愿军的建制,不清楚哪一级别的部队才有文工队,但文工队不属战斗序列,怎么可能跟着尖刀连进入最前线呢?为了表现孙北川英雄救美帮孟三夏排雷这一情节,连常识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