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的观后感

时间:2022-11-25 13:54: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电影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5篇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

  被热炒了非常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 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非常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影迷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非常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与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是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2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人物形象,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七十三岁病逝。

  《孔子》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陪葬的一个小男孩漆思公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强力辩说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为师。这个事例说明了孔子宣传“仁”道的重要性,在这个战争的.世界,宣传仁爱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宣传的不仅仅是“仁”,还有“义、礼、和”,这四点综合在一起,就是治国之本。在孔子离家出去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时,也曾大力倡导过这四点,可结果是处处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实现。

  导演胡玫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她把南子这个妖娆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更从侧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面对南子,孔子没有心动,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迫使南子放弃了对他的诱惑。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对后人的影响力很大。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位推广“礼、义、仁、和”、心静如水的先师——孔子。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3

  周六下午同妻女一起去观看了电影《孔子》,故事情节基本符合史实且连贯流畅,画面富有美感,拖沓镜头和废话颇少,无论从史学美学角度还是教育意义来说,都是一部上乘之作。我将点滴感想记述如下。

  之一,体会并非领悟之境界。当孔子主张隳三都失败遭鲁国君臣冷落而颠沛流离周游列国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与弟子们的艰难处境,但要领悟孔子渴望实现理想、传授仁义道法之境界就难了。人与人之间难的就是领悟啊!

  之二,心正者必相正。每遇伸张正义、扶弱济贫、维护国威乃至痛失弟子时,孔子的眼神必定是沉稳而睿智的,如果漂移而油滑,小人之相暴露无遗。无言相,而非像。

  之三,好色之徒绝非好德之人。当孔子受到卫国王后美色引诱时,可以看出其介于痛苦与逃避之间的表情,而且他预感到卫国将天下大乱。这是莫大的考验。如今一些男人看到稍有姿色的女人就挪不动脚了,眼睛发绿,更有甚者动手动脚或口出秽言占小便宜,却满嘴仁义道德而不脸红,好色者怎会好德呢?实乃道貌岸然,恶俗之极。

  之四,真爱必自然流露而非造作或刻意在小处表白。当孔子被驱逐出鲁国时,与相濡以沫的妻子及疼爱的子女离别时的内心挣扎,当他失去最钟爱的弟子颜回时的痛苦怜惜,当他与相依为命的弟子们分享一碗羊肉汤时的愧疚……孔子的言语和表情都非常自然地流露,而非矫揉。

  之五,坚持为善者必识大体。孔子尽管遭误解冷落而被迫周游列国,历经磨难,但最后鲁国迎请他回国时,他还是非常乐意地带弟子们回国传授正道,仅提出不要以政扰他,他只想教书育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识大体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是由他坚持为善的积淀造就的.。现在有些人受点小委屈、吃点小苦就怨天尤人甚至恶言相向,更有“扔纱帽”的荒唐之举。实乃狭隘。

  之六,乐观可以战胜暂时的困难。孔子奔波在春秋列国,生活堪为艰辛。特别是当他们到达陈蔡交界处时,已无丁点粮食,弟子饥饿难忍,孔子抚琴鼓气,展现了一个乐观坚毅的孔子,渴望用内心战胜一切的孔子。

  唯一不足的是影片没有一处交待孔子有什么不足,此与今世塑造高大全典型的套路颇为相似。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5

  近日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孔子》,我看完之后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对孔夫子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我却认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当孔子看到当权者只懂得用酷刑来统治人民的时候,他不顾自己的危险依然提出了废除活人殉葬制度。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这不能不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而当子路将漆思弓救到他的家里时,他表现的是那么镇定,没有一丝畏惧,这又是他大义的体现。当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他第一站来到了卫国。卫国南子问孔子:夫子常说,仁者爱人。不知夫子的这个人,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

  这时孔子无语,但是从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当中,我解读出了《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君子尊贤而容众,南子又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孔子答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南子又问:诗经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讲男女之间的情爱,夫子又该怎么解释?孔子答曰:诗经三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思深深,但无邪念!

  面对孔子的圣德,最终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这样的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之礼是博大的。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在夹谷会盟上,孔子以不战而驱齐国数万之众,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当季氏将亡之时,他终于明白了孔子的真确,他决定将孔子请回鲁国,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游列国路上,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受尽磨难。在逃离齐国时接淅而行,在鲁国分不到祭肉,在陈蔡被围差点饿死,在宋国差点被树砸死他却荣辱不惊,为了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自强不息,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吗!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地向着理想进发。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6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他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他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7

  胡玫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她能把有关于信仰与理念的重大主题在荧屏的方寸间运筹帷幄,不能不说这些有关于她的气度与胸怀。正如比李咏更出众的哈文一样,其唯美与气魄的完美统一,告诉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仅仅能容下厨房与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坚忍与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这个正反两面的世界。在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里我看到了这一点。

  后人追寻着孔子闪闪发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却不知其实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那么多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只能寄托给能够采纳他的明君智臣,这不能不说是其命运的悲哀。所以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时,看到子路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而战死沙场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狂奔。电影的结尾我们看到堆积成山的竹简被各种颜色的布匹分类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驰骋疆场时争与让的哲学,满头白发的孔圣人就那样安详的坐化期间,窗外是一个山高水长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样,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纵贯古今。

  也许,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过粗浅,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确实感到了孔子的.真实存在。其实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这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炼,几次火浴后的凤凰涅盘,让他拥有了可以撼动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们是商人,还是政客,是妇孺还是童叟,我们真的该时常扪心自问:“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8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人物形象,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七十三岁病逝。

  《孔子》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陪葬的一个小男孩漆思公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强力辩说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为师。这个事例说明了孔子宣传“仁”道的重要性,在这个战争的世界,宣传仁爱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他宣传的不仅仅是“仁”,还有“义、礼、和”,这四点综合在一起,就是治国之本。在孔子离家出去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时,也曾大力倡导过这四点,可结果是处处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实现。

  导演胡玫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她把南子这个妖娆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更从侧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面对南子,孔子没有心动,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迫使南子放弃了对他的诱惑。

  孔子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对后人的影响力很大。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位推广“礼、义、仁、和”、心静如水的先师——孔子。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0

  胡玫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她能把有关于信仰与理念的重大主题在荧屏的方寸间运筹帷幄,不能不说这些有关于她的气度与胸怀。正如比李咏更出众的哈文一样,其唯美与气魄的完美统一,告诉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仅仅能容下厨房与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坚忍与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这个正反两面的世界。在胡玫导演的影片《孔子》里我看到了这一点。

  后人追寻着孔子闪闪发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却不知其实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那么多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只能寄托给能够采纳它的明君智臣,这不能不说是其命运的悲哀。所以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时,看到子路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而战死沙场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狂奔。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堆积成山的.竹简被各种颜色的布匹分类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驰骋疆场时争与让的哲学,满头白发的孔圣人就那样安详的坐化期间,窗外是一个山高水长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样,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纵贯古今。

  也许,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过粗浅,但在看这部影片时,我确实感到了孔子的真实存在。其实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这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炼,几次火浴后的凤凰涅盘,让它拥有了可以撼动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们是商人,还是政客,是妇孺还是童叟,我们真的该时常扪心自问:“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1

  胡玫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她能把有关于信仰与理念的重大主题在荧屏的方寸间运筹帷幄,不能不说这些有关于她的气度与胸怀。正如比李咏更出众的哈文一样,其唯美与气魄的完美统一,告诉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仅仅能容下厨房与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坚忍与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这个正反两面的世界。在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里我看见了这一点。

  后人追寻着孔子闪闪发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却不知其实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那么多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只能寄托给能够采纳它的明君智臣,这不能不说是其命运的悲哀。因此当我们看见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时,看见子路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而战死沙场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狂奔。

  电影的结尾我们看见堆积成山的竹简被各种颜色的布匹分类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驰骋疆场时争与让的哲学,满头白发的孔圣人就那样安详的坐化期间,窗外是一个山高水长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因此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样,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纵贯古今。

  也许,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过粗浅,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确实感到了孔子的真实存在。其实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这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炼,几次火浴后的凤凰涅槃,让它拥有了能够撼动世界的力量。因此,不管我们是商人,还是政客,是妇孺还是童叟,我们真的该时常扪心自问:“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2

  《孔子》这部电影是由周润发等大陆一线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较到位。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任泉饰演的颜回,镜头不多,但是把颜回的那种谦卑、礼让的样子表演的也还算到位,当孔子在卫国要见南子的时候,子路的一句“那个女人,您一定不能见!”,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现出来。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权倾朝野,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其后,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电影就在优美而有意境的画卷中结束。

  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在这里,《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圣人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孔子众门徒与孔子的关系”和“子见南子”是《孔子》的.两大部分,无论是众门生还是南子,都是在彼时为数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惨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们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不以怅然落幕。所以本片着重于讲述“孔子见南子”与“颜回救书简”,孔子明知南子赏识他,亦无法留在卫国;明知颜回落水性命堪舆,亦无法营救——通篇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关于人物的“无力感”:既无法改变时局,亦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3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4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看电影 之前,我 对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直到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从电影的结构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传记非常容易流于平庸,因为对人物一生的描写如果 平铺直叙就无法突出亮点。而这部电影通过几个吸引人的小故事来展开叙述:比如说服别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通过一些炫丽的战争 场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场面来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安排无疑使电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饱满丰富。

  从电影的内容来看,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追求 仁义,并希望把仁政运用于治国理念中。他传道授业,哪怕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终老。电影里,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与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动容,与鲁君谈论政治,铿锵有力,与季氏比赛射箭也是旁征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离乡,流浪他乡,却为他的英雄形象涂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非常多不足之处。从人物塑造来看,虽然选用巨星周润发来演孔子,但是周高大伟岸的身躯明显显得用力过猛了,一个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孔子在剧中显得文武双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样子。而演员满口论语与人物性格显得疏离,周迅饰演的卫国夫人南子表现轻佻,与当时那个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远。从史实角度来看,颜回下冰水冒死救书简的行为也有点脱离实际,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总之,不管怎样,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光辉灿烂的,他到老年的时候专心致志在鲁国传道授课,编著了《春秋》等经书。他的思想也为后来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据。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15

  今天,抢先在首影前观看了《孔子》,不能说闷,也没有十分激动,总体上还有点失望,所以要写观后感,真的让我久久不能下笔。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选择了最为严肃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那样,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剧,它几乎没有娱乐片的特质,可以称得上是“严肃的商业片”,大段的半文对白,繁琐礼法的悉数呈现,春秋五霸的权势关系,都需要观众做好“备课”的准备。我虽然在此前已恶补了一下,但还是有不少话语听不明白;而且很多剧情很快地一下带过,对历史没有相当了解的人,是会完全看慒的。感觉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文艺化了,考验观众的智慧啊!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这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而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这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而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电影经典语录12-19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03-02

孔子电影观后感(精选29篇)10-27

孔子的教案02-16

孔子观后感06-27

孔子观后感11-08

《孔子》观后感11-05

关于孔子的观后感06-27

《少年孔子》观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