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五到和五项能力

时间:2022-08-22 15:13:02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理者的五到和五项能力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者的五到和五项能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者的五到和五项能力

  一、“身到”。作为管理者应该采用走动式管理,呆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宜太久,只有经常去现场走动才能发现很多问题,才能了解普通员工对公司管理的看法,做人力资源管理更是如此。发生突发事情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现场指挥,当员工有群体性情绪时,要第一时间进行解释和平息,搞5S时,要以身作则,从检地上的纸屑做起。要经常和普通员工在一起,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把合理的想法反映给上层,作为制定制度或者决策的依据。

  二、“心到”。做任何事,要思考其合理性,并深究其原因,有些事情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比如看到下属做事情效率低下或者情绪低落,就要考虑其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怎样才能帮到他。看到员工干活时接头接耳,就要考虑其工作量是否饱和。看到迟到的人多了,就要考虑是不是公司最近纪律松散了。看到来公司的客户少了,就要考虑是不是以后订单量会少了,那么就不要招很多人,看到老板笑容满面,就要考虑公司可能接到大订单了。总之,要处处留心。

  三、“眼到”。这一点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尢其重要。要看对人,看准人,要细致观察人,练就娴熟的读心术,注重细节,能从一些细节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搞现场管理要对现场的蛛丝马迹不放过,做到心中有数。做文件、方案和拟定合同时必须字字清楚,字字斟酌,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和瑕疵。

  四、“手到”。对观察到的人和事以及所思所想,要及时做好笔记和分析,以免遗忘。带动下属和员工干活,避免只动口不动手。

  五、“口到”。要勤于沟通,善于沟通,对下属要随时指点,交代的事情要反复确认。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者,管理者要经常性的把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嘴巴讲出来,要及时汇报工作。

  作为经济危机时代下领导者,要具备以下五项能力:

  一、提高速度

  逆境中速度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其能为组织换来比金子更珍贵的时间,同时带来超乎想象的强大力量。在困境中往往时间拖得越久,局势对自身就越加不利,因为逆境中随着时间的拉长,人的信心、斗志、意志力会逐渐递减,而逆境中不利的变数受环境影响也会逐步大增。遭遇困境时我们都在说共克时间,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等待困境过去的企业要付出的代价远大过快速走出困境的企业。不要以为困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无法掌控与逆转。其实,危机与困境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态度与行动。

  二、营造势能

  “势”在军事、商业、竞技等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利用这种类似物理惯性力量的动能,就可以创造出力量的奇迹,在经营活动中,有效的势能营造与利用,可以把企业带入“幸运循环”当中。这种“势”不仅可以打击竞争对手,对强化组织成员信心,提高士气更为有效。

  孙武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运用势能营造出的一种心理战术,对方则在这种势能的压迫下丧失斗志,继而顺降。在逆境中,通常都是一股负面的势能在对我们产生作用,此时如何保持头脑的冷静,把对自己不利的“势”扭转过来,是逆境中领导者最可贵的智慧。

  三、整合资源

  无论在战场中还是市场中,逆境时最缺乏的就是资源,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拥有智慧,同时又能够承受苦难的梦想家似的领导者,他一面要接受逆境,一面还要在逆境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但是,在逆境中发现资源本就是很困难的事情,即使发现了资源,但资源的整合往往在顺境时较为容易达成,在逆境时很难做到资源整合。这就要考验一个企业领导者的逆境智慧。

  四、利用逆境为己所用

  美国高地苹果以味道甜美,口感脆爽闻名全美,但当地气候无常,经常下冰雹,把苹果打的面目全非,这样的苹果销售价格再便宜也很难卖出去。在一次雹灾过后,当地商人面对满目疮痍的果树,没有沮丧难过,而是想出了一个点子,对外大肆宣扬:“正宗的高地苹果都是带有冰雹打过的疤痕,没有的就不是正宗的高地苹果”。这样一来,有疤痕的高地苹果开始旺销,甚至有人为了冒充高地苹果而在苹果上刻意雕饰疤痕。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危为机的案例。

  五、提振信心

  信心是逆境中最重要也是最缺乏的,它能让绝望远离我们,是我们准备放弃时最后的坚实依托,但逆境中的信心却又少得可怜。在逆境中企业必须树立信心,而树立信心的关键与源头就是领导者本身。企业领军人物要自己先树立信心,而后以自己的自信去影响下属,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信心在组织中传递。当一个组织充满信心时,即使处于逆境之中,虽不能一定胜利,但基本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

  领导者不仅化解了不利的局势,更巧妙的借助劣势转化为相对的优势,精彩的诠释了“以患为利”,由此不仅走出了困境,更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它就是是一口警钟,它扣醒了迷茫者;逆境是一块试金石,它淘汰了弱者;逆境也是一所学堂,它教会了强者如何成长。

  拓展阅读:管理者要具备哪些能力

  沟通能力

  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所谓的沟通(communication)即是在于将自己的资讯、情感讯息传达给他人,并且希望借此得到对方反应的一种言语行为。以下罗列的六大重点,就是主管与下属沟通时,所必须注意的重要事项。

  1.当你有事情必须求助下属的帮助时,最好能明确告知下属你的用意,像是你希望他如何进行,又为何会挑选他执行这项任务,以及其他相关的具体事项。若是抱持着“既然是上司所指派的工作,下属无须知道太多,只要听命行事即可”的态度,那么,负责协调的中间管理者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而这往往也是最为笨拙的沟通方式。

  2.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最好避免抱持“高度主管立场”的自我意识;事成之后,不要忘了任务或工作的成功,也是源自于下属辛苦的执行,故应当给予部属适当的奖赏与鼓励。

  3.身为中间管理职位者,除了要消化上级的命令外,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将讯息传递给下属,让其明确得知。然而,包含动机因素的建设性谈话容易为一般人所忽略,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上级发布命令,再传达给下属的传声筒,也应避免人云亦云的说话方式。

  4.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不妨在进入谈话主题之前,先询问下属的意见,才能充分掌握下属对于接下来的谈话内容,所抱持的关心度、兴趣,以及理解的程度。

  5.遇到迫不得已的状况,导致计划变更时,管理者必须对下属坦诚相告,让其明了情况,并且尽可能告知下一步可能会采取的应变措施,以便让下属有时间做好准备。

  6.当你发现下属在你下达命令时,脸上总是“按照你说的去做,不就得了”的不耐烦表情,或是让你感觉到他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受辱感时,你就必须开始反省自己平常的言论是否过于独断专行,是否因而忽略了下属的想法与感受,造成下属对你的不信任。

  此外,管理者若要在工作上有效地与下属沟通,也要有为下属设想的认知。换句话说,管理者应该试着以下属的角度,看待下达命令者所传达的讯息内容,并且试着易地而处,去发现自己能否从下达命令者的声音、姿态、视线,得到理解、认同,以及共鸣。

  协调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具备了高度的协调能力,他可以化解部属之间的争端,部门之间的矛盾,不会对组织内部的冲突视而不见,或是随着员工的情绪而上下波动。面对冲突事件时,他会召集相关部属,直接理清冲突的原因,并且在冲突萌芽之际,就立即采取化解之道,甚至化阻力为助力。

  一般说来,当部属之间在利益、意见、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不协调与矛盾的状况时,冲突往往也会伴随而来。而这类人事冲突又会对日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对于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更会产生难以预估的负面效应。

  不管是哪一类的冲突,总是由道德行为、个人价值观,以及情感上不能相容的矛盾点所形成,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脾气、个性不一,所以会有差异或矛盾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双方如果一直不能在矛盾点取得平衡,或是彼此始终不能相互谅解,那么日积月累的不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加速冲突的发生。

  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就像是一个正在充气的大气球,必然会越积越多,因此,必须在达到爆破的极限前,先释放出一些气体,以避免冲突的表面化。由此看来,管理者适时纾解部属之间的矛盾情绪,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组织内部有人对关心的议题或相关人士,做出比较偏激的批评后,负面的评价紧接着就会被广泛流传;这种批评充满了情绪性的反应,而且传染得相当快速。这些情绪性的态度一旦外显,就会在组织内部引发对立,尤其是当部分人士的需求无法获得满足时,对立的情况将会迅速恶化,严重者甚至还会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峙。

  举例来说,假使一家公司制定了合情合理的福利制度,但却未曾让员工提出异议,那么当某部分员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认为待遇不公平时,此福利制度的疏失,可能就会被无止境的夸大、强调,进而影响到所有人。如此一来,原本规划完善、立意良善的福利制度便会显得漏洞百出,少数人的不满也演变成全体员工的愤怒。

  由此可知,一个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在确定议题与行政策略之前,应当提请组织成员独立思考,以便集思广益,让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条件。而在决策酝酿阶段,管理者应要求成员提供意见,并相互沟通想法,进而寻求各方意见的平衡点。

  由于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免不了会有意见不合的状况发生,管理者在面对立场不同的意见时,在初始阶段就要进行协调,千万不要等决策定案后,才让员工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此时事情的变动性、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往往会比决策初期要来得高,反弹的声浪也可能因此扩大,管理者若这时才发现问题而要着手化解,必然会事倍功半,徒增困扰。

  规划与统整能力

  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与既有的资源,避免人力浪费。

  一般来说,好的管理者在做出攸关组织利益的重大决策后,都会尽快知会各部门,因为当组织需要总动员时,成功的管理者会凝聚组织成员的力量,而非坐看组织成为一盘散沙。尤其在面对庞然杂乱的资源时,好的管理者能发挥高度的统整能力,把每一个人安放在正确的工作岗位上,借以发挥最大的团队力量。

  然而,无论如何策略规划,或是制定何种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仍是——高层管理者必须有担当、具有责任感。约翰·米勒(John G.Miller)所著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中,就曾提及这个概念。我们常常造访业务往来的公司,向他们提出问题及需求,但是多半都不能立即找到业务负责人,等了半天后,就是没有人愿意出面说:“对!这件事是我负责的。”

  米勒在书中提到,有一次,他到加油站附设的便利商店买咖啡,可是咖啡壶是空的,于是他跑去和柜台的小姐说:“对不起,咖啡壶空了。”柜台小姐一听,只是站在原地,用手指着不远处的同事说:“咖啡归她的部门管。”米勒对她的回应感到惊讶,他心想:“部门?在这个和我家客厅同样大小的小商店内,还分什么部门?”

  事实上,许多企业或是公司都有这种状况,只要工作一旦出了问题,各部门常会相互推卸责任,没有人肯承担错误。米勒认为,多思考一些有担当的问题才能改善组织、改进生活,每个人都要以“该如何”来发问,而不是以“为什么”、“什么时候”、“是谁”作为主题来提出问题。而且,在叙述事情时,要尽可能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一味地说“他们”、“我们”、“你”或“你们”。最重要的是,要把焦点放在具体的行动上,而不是找理由解释无法行动的原因。

  对于管理者来说,规划与统整能力的具体实践就是“行动”,行动的结果就是解决,不行动只能维持现状,并让事情发展停滞或倒退。因此,尽管行动有可能会带来错误,但也会同时带来学习和成长,所以管理者除了要培养规划与统整能力外,更要具备高度的行动力!

  决策与执行能力

  在民主时代,虽然有许多事情以集体决策为宜,但是管理者仍经常须独立决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协调、化解员工纷争等等,这都往往考验着管理者的决断能力。

  常言道:“无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用之将。”一个管理者若无法妥善分配公司资源,或者无法制定正确的决策,即使拥有再优秀的团队也是无用。因此,管理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善于采纳建言,以及适时征询部属意见,就算部属对决策没有异议,管理者也不应就此以为自己的计划完美无误,或是受到了众人的认可。因为部属多半会碍于管理者的职场优势,而选择不当面提出批评,所以管理者应鼓励部属发表不同意见。

  至于如何鼓励下属发言?管理者可以多用疑问句,少用肯定句,不要让部属感到压迫,与此同时,也可主动提出自己对决策的疑虑,引导部属提出见解。当管理者广纳部属的意见后,就能修正自己拟定的方案,明确制定出更完善的决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管理者要采用某位部属的意见时,也要顾及意见未被采用者的感受。

  首先,管理者要肯定其他部属的辛苦付出,再以委婉的语气说明意见不能被采用的原因,并且尽量不要让部属们产生“胜利者和失败者”的感受,否则他们彼此之间将会产生隔阂或心结,进而划分为两派不同的小团体。

  此外,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但是在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谬误的情况。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语言的解读程度、表达能力不同,所以同样的一段话,说的人可能自觉十分清楚,但是听的人却觉得无法理解。有鉴于此,管理者在确定决策方案,预备下达执行指示时,要注意确认“6W、3H、1R”此十项原则,才能让部属确实地执行决策。

  这十项原则即是:

  1.What:何事?先传达清楚要交派属下做什么事。

  2.When:何时?即限定事情要在什么期限内完成?

  3.Who:何人?意即针对何人发布,执行命令。

  4.Where:何地?该在何地实行计划?

  5.Why:为什么?即制定计划的理由、目的为何?

  6.Which:何者?即制定策略的施行先后次序为何?

  7.How:如何做?指实施的方法与手段。

  8.How many:多少数目?指手中掌握资源的数量有多少?

  9.How much:多少数量?指执行此事的“力道”、“力度”要有多深?

  10.Result:意即管理者要设定应达成的预期目标。

  以上这十项是严密的确认重点,但并非要全盘照做一遍,重点是要把它们牢记在心,视情况随机应变,不要让自己遗漏任何环节。在按照上列方法确认,并且下达指示之后,管理者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掌握全员的执行成效与进度了。

  培训能力

  管理者必然渴望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工作团队,因此,培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聪明的管理者会尽量往下授权,让员工参与可行的计划,并让员工代表公司对外洽公,这些都是可以培养员工自信心、决断力的好方法。事实上,培育下属的方法有很多种,像是有计划性与持续性的培育、通过业务发展来培植人才等等。其中,最基本的培训方法,则是以下所列出来的四点:

  1.以教育为主的指导培育法

  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栽培法,举凡下属不知道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或是其他相关的学习领域,管理者以教导、说明、建议、交谈等方式,直接给予下属指导与教授。

  2.以见习为主的指导培育法

  这是让部属借由观察上司的处事风格、态度、行动、行为而学习的方法。管理者若采用此法,就会成为下属见贤思齐的范本,假若管理者能制造一个让下属可以模仿、关心、思考的环境来培育下属,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指导方法。

  3.以体验为主的指导培育法

  让下属实际参与工作的进行;分担部分工作责任给下属;释出一些工作许可权让下属发挥;要求下属写工作报告;或者促使下属多发表言论等做法,都是管理者借由让部属亲身经验,快速达到自我成长目标的指导培育方法。

  4.以动机为主的指导培育法

  成长的原动力来自于自我学习,故与其让部属被动地接受外界的教导,管理者有时不如给予下属主动学习的动机。而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从旁给予激励、赞美、安慰,接受下属的疑问,充当下属的咨询对象,或者将较难解决的工作交由下属处理,借以激发下属的潜能。

  统驭能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领袖不会去建立一个企业,但是他会建立一个组织来建立企业。”根据这种说法,当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团队,才能进一步建构企业。但无论管理者的角色再怎么复杂多变,赢得员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条件。

  优秀的管理者懂得信任部属,并真心关怀部属,也知道感恩,不会一心只想控制、支配员工,而是时时激励大家的工作干劲,以顺利完成工作目标。简单地说,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上司是斤斤计较、冷血无情的人,他必须关心客户与公司营运,甚至敏感地注意员工的心情。

  成功的管理者是一个为了帮助他人而工作的人,他会让员工体会到工作是一种乐趣,并对工作充满期待,如果管理者只想荣耀自身,他就不是好的管理者。让部属心甘情愿的顺服,而非阳奉阴违的屈从,固然一向是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但是要怎么做才能让人愿意为你做事呢?其实只要掌握人际互动所需注意的五个关键,便能轻松达成!

  1.Courtesy(礼仪、招呼)

  不管世界怎样改变,惟一不会改变的是人际关系。我们要以敞开彼此的心胸为出发点,不但要先打开自己的心房,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并且也要让他人敞开自己尘封的心。

  2.Contact(接触、交际)

  人际关系的基础来自于沟通桥梁的打造。成功的管理者除了要努力与下属拉近距离外,更要积极制造沟通的机会,以及创造沟通的渠道。

  3.Conference(交谈、商谈)

  人际关系好比一座双向往来的桥梁,不能只有单向的通行,应该是双方互通有无的来往。所以,管理者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部属交谈,并且尽可能做到双向沟通。

  4.Confedence(相互信赖)

  为了不在人际关系的桥梁上发生交通事故,双方都应该要为建立良好、安全的桥梁而努力,并且尽力将沟通的范围扩大。

  5.Cooperation(协助)

  一个安全、完善的沟通渠道,要靠双方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沟通渠道功能的补强,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管理者的五到和五项能力】相关文章:

管理者的五项修炼08-04

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03-03

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介绍04-01

优秀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能力08-15

管理者应具备五大能力和十大素质03-02

中层管理者具备的能力08-02

高层管理者具备的能力04-15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04-21

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