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6-03 20:49:57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导语:好的班集体,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学校顺利开展、完成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级,需要对班级的凝聚力有所规划。任其发展的班级称不上班集体,没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称不上良好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集体的强大的凝聚力。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

  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

  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组织集体活动是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

  这样,集体的凝聚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同学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二、以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

  班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人不是物。人际关系是以人的情感与心理的沟通为基础的,所以班集体管理就是人心的管理。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对学习与生活其间的集体成员具有特殊的激励和陶冶作用。

  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人们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可促进成员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可增强班集体的内在活力,极大地提高集体活动的成功率。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自然跟集体成员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交往和交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交往与交流,才能促进思想与感情的接近、沟通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组织多样化的班级集体活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主渠道。

  其次,要优化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其最基本的准则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此,教学生学会关心,让他们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善心、责任心,乃是班集体建设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对于班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并不等于不要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建设的工作重心是为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显示其天资、才能与个性。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组织活动时,善于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在分配任务时,又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各异的成员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和积极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集体成员自觉克服消极的.个性行为,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使各自的心理需求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和发展各自的智力和能力优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可以尊重个性差异,完善每个人的个性。

  三、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要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集体全体成员的集体规范。

  如果集体规范制度脱离实际,不切实可行,就难以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二是制度管理必须与成员的自我管理相结合。成员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同学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管理时,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个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三是要十分注重教育性,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应该给予较大的自主性。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成员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的习惯与传统,进而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

  四、以学生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

  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因此选拔和培养好学生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的一件大事。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选拔

  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一个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

  二是加强教育

  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才具有号召力。教育他们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懂得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有资格代表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戴。

  三是放手使用和锻炼

  要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是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和个人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学生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五、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一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产生着吸引力。

  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以心换心、以德育德,以人格造就人格,那么你的优良品德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能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再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就会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学也自然可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人格的集中表现。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心扉,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策略】相关文章:

如何提升班级的凝聚力07-25

如何提升班级凝聚力03-21

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措施02-10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意义和方法03-28

提升团队凝聚力的措施07-20

提升团队凝聚力心得03-18

怎么提升团队凝聚力03-22

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12-08

班级凝聚力的培养10-31

班级凝聚力口号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