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者

时间:2023-07-04 10:51:03 晓凤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者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后勤干部队伍与学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样,是学校建设的基本队伍之一,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者

  一、高校后勤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后勤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后勤工作要求从事该工作的职工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品行修养、基本技能和较强业务素质。对管理者而言,其素质、技能要求要更高一筹。

  1.政治思想素质

  高校后勤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具体的工作,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才能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后勤的管理工作。

  “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宗旨,也是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高校后勤干部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爱岗;应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师生员工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要从政治的高度出发,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明确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既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更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于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思想。

  2.综合协调能力

  高校后勤企业服务对象多、范围广,后勤管理者时刻要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能积极主动为校内其他部门排忧解难。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牵涉到的都是与师生生活相关的事务,有的事情也不是后勤部门就能完全解决得了的,因而,后勤管理者应具备校内小环境的综合协调能力。

  高校后勤管理者还应具备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公关能力。高校生存在社会大环境中,其发展速度和师生生活质量的好坏,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于这些制约关系也是不能忽视的。除了校内协调,还必须与校外相关部门协调,如税务、卫生、交通、水电部门。

  3.经营管理能力

  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者既要与其他管理人员一样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同时还要懂得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知识,善于在后勤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轨过程中破除陈规陋习,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善于根据情况变化作出科学决策,对各类问题进行前喻性的预测。首先,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严格把握政策导向,合理地确定工作目标和经济指标;其次,要开动脑筋求创新,结合后勤实体经营范围,带领职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专业技术能力

  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后,虽有一批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人充实到后勤管理队伍中来,但他们缺乏后勤工作的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后勤管理人员是在改革后由普通后勤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缺乏相应的后勤管理知识。

  这就给后勤服务带来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引发系列的矛盾。高校人事部门往往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技术人才,很少考虑高级管理人才。而高校后勤工作却是一项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如医院、水电、餐饮、公寓管理等。这就更要一些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充实后勤队伍,这样高校的后勤管理才能焕发朝气。

  二、提高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途径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现状,要使后勤工作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求,保证后勤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运转,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后勤队伍的素质。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后勤实体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要提高后勤管理者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从思想上树立大后勤、大市场的观念;

  另一方面,必须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方面,能严格地要求自我。通过有效方式,贯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知难而进的职业精神。如定期进行政治学习,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和后勤实际,合理安排政治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及时传达贯彻党、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促使后勤管理者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学校和后勤发展动态。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学科和技术不断涌现,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手段不断变化,这要求后勤队伍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业务创新的能力,学会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

  在培训工作中,把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岗位培训的有效性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注重文化教育与业务技术教育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理论、技术学习与考察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后勤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对后勤干部培养要求,首先要有服务意识,坚持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安心后勤工作。同时,要会经营,懂管理,具备一定专业特长。如在职自学和有组织的文化进修,有计划地安排后勤管理干部参加专业对口的短期培训、研讨班以更新知识;到社会上相关企业实习、培训,学习社会企业的管理经验等。继续吸收一批热爱后勤工作的高学历人员充实后勤战线,增添新鲜血液,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

  后勤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的工作、生活及办学效益,影响后勤管理工作的方向。作为后勤队伍的一员,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作为高校后勤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潮流,树立竞争意识,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后勤管理者乐于安稳,不思进取,这严重影响了整个后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了成本核算,后勤工作一方面要充分保障为教学、科研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四)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竞争上岗是建设高素质后勤干部队伍的必然选择。通过竞争上岗会增加高校后勤企业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充分调动后勤干部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后勤干部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整个后勤管理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对干部实行轮岗是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工作注入活力和生机的有效措施。要建立健全的干部考核制度,把干部建设置于群众的监督下。要提高后勤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完善后勤干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和健全干部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做好群众评议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工作。

  总之,高校后勤工作烦琐、繁杂、繁重,要做好高校后勤工作,没有一支精于管理、敬业、善打硬仗,关键时刻冲得上的后勤管理队伍是难以完成如此重任的。我们应当抓住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好时机,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后勤管理队伍,以满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高校的后勤工作是什么

  后勤工作亦称总务工作。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中为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提供物资及生活服务的各项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

  构成高等学校系统的三大子系统(教学科研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和后勤系统)之一,是高等学校的物质保障系统。包括技术后勤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生活后勤管理、基本建设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四条原则:

  (1)服务与管理并重。从工作对象说,后勤部门具有服务与管理两种职能,服务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服务,根本宗旨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前者主要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后者体现在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才。

  (3)统一指挥与民主管理统一。高校后勤服务范围大、项目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必须行动协调,指挥统一。同时,要善于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吸收他们参与管理。后勤部门及其成员,既接受管理,又是管理的主体。

  (4)管理的经济方法、行政方法并用。高校后勤具有服务经营性和学校教育性双重性质。

  后勤服务应按商品经济规律搞好经营管理。行政方法是指导、调节学校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以控制由经济利益产生的盲目性。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者】相关文章: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06-04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食堂管理06-04

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06-03

管理者如何做好"管"与"理"04-07

优秀的管理者如何做好决策08-23

如何做好车间管理者12-08

管理者如何做好绩效评估?04-30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10-19

管理者如何做好梯队建设工作?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