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时间:2023-11-11 10:07:44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

  1、为了更好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由社区、辖区企业、公安派出所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防灾减灾领导小组。

  2、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可根据辖区避难场所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减灾设备和设施,并设置标识牌。

  3、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员要定期对减灾设备进行检查,有损坏、过期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4、检查设备时要做好检查记录和更换记录,以便为设备配备提供有效的数据。

  4、辖区内的新建、扩建楼宇场馆,要及时跟踪配备、更换减灾设备。

  6、对广大居民要配备相应的逃生设备,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居民能够正确使用。

  7、对社区内商服楼、五小行业要及时配备各种防灾减灾设备。

  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职责

  1、为了加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由社区同辖区单位共同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灾减灾各项管理制度;审核防灾减灾工作年度计划、措施和,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3、围绕水灾、地震、火灾、防毒以及环境污染等灾害的发生,制定出自救、自逃的`安全措施。

  4、根据社区特点,建立社区安全避难场所,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居民可进入安全避难场所。

  5、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广告、广场,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广大居民提高安全意识。

  6、应对突发事件,制定急救措施,组织工作人员疏散、抢救受灾居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定期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座谈会、知识讲座、文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进行减灾宣传。

  8、做好弱势群体人员的帮扶和管理工作,建立各种管理体系和安全措施。

  定期演练制度

  1、每年至少进行2次综合性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性演练。

  2、演练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演练的步骤过程,熟悉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3、工作人员在演练开始前要检查相关的设备、设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确保演练安全正常进行。

  4、演练要选择空旷宽阔的地带,不可在人员集中和靠近危险的场所进行。

  5、演练要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本领为出发点,切不可走过场。

  6、每次演练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并完善应急预案,为下一次演练打好基础。

  7、要有的组织社区居民、企业职工、中小学学生进行防火、防震等演练。

  8、通过演练,使受演练人员学会在灾难来临时,掌握自救、自逃和救助他人等常识。

  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工作制度

  1、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织建立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减灾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位。

  2、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各项检查制度、实施、应急预案,一旦有突发事件,要有领导、有组织的进行引导和疏散。

  3、对辖区内的工业用电、商业用电、民用电进行安全检查;对液化气站、各种易燃易爆物品每月检查一次,做好防范工作,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事故。

  4、充分发挥社区巡逻队伍作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消除。

  5、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检查记录,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损失,追究当事人责任。

  灾害告知制度

  1、发生灾害事故时,事故当事人或者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紧急情况要报警,有伤亡、火灾、爆炸时,应当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人员抢救。

  2、发生较大灾害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一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起因、造成后果、已采取措施等情况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3、一般灾害事故发生后十天内,事故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发生灾害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原因、教训及防范措施、责任分析及处理等情况,报告给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4、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有关新闻,必须经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核实后,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报道。

  5、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将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向广大居民通报。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2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工作准备

  (1)物资准备

  1、建立社区综合减灾室,做好社区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

  2、与辖区内超市订立合作协议,请辖区内超市配合,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必须的应急物资。

  (2)人力资源准备

  1、完善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

  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3、培育、发展防灾救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

  发挥其作用。

  (3)信息资料准备

  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学校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三、日常开展宣传、培训和演习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四、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初步情况。

  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3

  一、资金管理和使用

  1、社区的减灾经费必须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2、严格实行账款分开管理原则,社区指定一人为会计,一切现金由会计负责管理,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管理现金。

  3、对上级拨款资金、外来捐赠资金等其他一切减灾资金都要及时足额进账。

  4、各项资金的票据,一律使用正规发票,禁止使用商店购买或自制的收款收据。开具的资金发票,应注明被收款单位(个人)名称、收款内容、收款所属时间及开票人,并及时入账。

  5、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现金收入,必须及时与出纳结算,在结算时,不得以报销票据抵扣现金,出纳应将当日收入的现金及时解交开户银行,不得坐支。

  6、支出在500元以下的用现金支付,超过500元以上的支出,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出纳现金实行限额制度,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备用金限额在1000元以内,超出限额的应及时交存开户银行,确保集体资金安全。

  7、出纳人员要建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账,逐笔登记收付业务,要求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月末应进行现金盘点,同时与银行进行对账,若不一致,应查明原因。

  8、减灾资金一律不准外借。

  二、财务监督和公开

  社区减灾资金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在公开栏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广大居民的监督,并报乡政府备案。

  1、向居民公开的内容按县政府、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规定的内容公开。

  2、向本社区工作者公开的内容减灾资金来源:包括上级部门下拨的补助资金、社会捐赠资料等。减灾资金支出:减灾防灾宣传资料、设备购置、活动支出费、其他支出等。事业结余:收支结余。

【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社区防灾减灾活动方案03-28

社区防灾减灾活动总结02-20

社区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02-19

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精选10篇)05-10

防灾减灾口号06-18

防灾减灾小常识06-04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05-11

防灾减灾活动方案05-11

防灾减灾宣传口号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