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04 12:51:13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已经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因此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资源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巩固其市场地位。在企业自主知识创新风险较高、成本较大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从组织外部获取新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知识)是企业知识增长和价值创造的有效途径。而供应链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通过协调与整合不同企业的互补资源(包括知识),可以使成员企业学习和掌握企业外部的先进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因此,对于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供应链都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源”。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1998年,在英国政府的支助下,Hall在“基于能力提升的伙伴关系战略与知识管理发展规划”项目中对两条供应链中隐性资源(包括知识资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分析供应链中隐性资源作用的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进行了研究.随后,Crone研究了北爱尔兰跨国企业供应链中知识转移和传播的问题,分析了导致知识转移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实现跨国企业供应链知识转移的措施。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其全球供应链中建立了知识共享机制,同其供应商和客户分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资源,并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国外对于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供应链中的知识类型及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供应链中的知识学习,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与转移,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实现,供应链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等。这些研究多以企业绩效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托。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有对具体案例的详细分析和对其理论意义的阐述。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逐渐关注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问题,相继有一些介绍供应链中知识管理概念和知识管理实施的文章发表。本文将重点论述国外有关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研究。

  1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内涵

  1.1供应链中的知识

  知识是通过经验和实践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规则、程序和操作的集合。而组织知识可以被看作有关组织信息、过程、价值和信念的集合,它来源于个人知识而又超出了个人知识,并为一个组织所特有。在供应链中,既包括个人知识也包括组织知识,还包括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企业间知识。

  Lin认为,供应链中的知识是同具体环境相关的,在供应链组织间基于媒介的交流活动中存在两种知识——正式结构知识和非正式结构知识,正式结构知识包括网页上的内容、电子数据交换的事务信息和各种文件等。非正式结构知识包括电子邮件、论坛上的留言和协调过程等。正式结构知识通常是显性的,而且容易被编码化为正式的格式,在协作型供应链中这些知识是通过EDI、网页、FTP等形式传播的。非正式知识很不容易格式化和记录,而且同具体环境相关,通常嵌入在过程中或人的头脑中。在协作型供应链中,这种非正式结构化知识是通过E-mail、电视电话会议、公告板等形式传播的。同时他提出,显性知识是为供应链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Hall(1998)发现,供应链中的知识包括专门知识、常规(显性的和隐性的)和技术等,有四种知识类型:①整理性知识,包括同法律实体和财产权有关的知识,如专利、商标、版权、注册设计、商业机密、合同、执照、数据库等;②位置性知识,包括跟法律实体无关的知识,如企业声望、价值链结构、分销网络、组织结构、系统配置、市场份额等,这类知识是路径依赖的;③功能性知识,包括个人或集体的技能,如雇员的诀窍、分销商技巧、供应商的技巧或以上的组合;④文化性知识,包括组织特点、对质量标准的理解、组织能力如管理创新、变化、团队工作、对挑战的反应、客户服务惯例等。Adrian把供应链中的显性知识分为结构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包括各节点企业的存货水平、生产计划和交货频率等知识;后者包括节点企业间生产计划调整、订单预测和计划等知识。Appleyard从知识传播渠道的角度把供应链中的知识分为正式渠道知识(如专利、技术参数、专家技能等)和私有渠道知识(如雇员经验、销售技巧和客户偏好等)。

  以上学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中的知识进行了界定,但最后都指出,供应链中的知识是同环境相关的,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种类和供应链的具体类型。

  1.2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

  目前在理论界,对供应链知识管理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是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管理过程,是供应链节点企业运用集体智慧,通过获取、共享和运用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过程。

  Smimov认为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在供应链结构中推动知识转移和共享,使核心企业、供应商和客户成为一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使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Shaw提出在供应链中,知识管理是相关的,各节点企业只知道各自节点过程的知识,只有把各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能创造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知识。Lin从价值链的角度把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过程分为设计和开发、售前、销售、制造、分销、服务和技术支持7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各节点企业关注不同的知识种类,如在设计和开发阶段,核心企业对客户满意方面的知识非常在意;在售前和销售阶段,分销商对循环时间、服务水平和承诺响应质量等很关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企业所关注知识的种类对不同知识进行管理。总的来说,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可以描述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知识创造、知识共享与传播、知识学习与吸收和知识运用的过程。对知识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竞争力。

  2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热点问题

  2.1供应链中的知识学习

  随着当今管理学界对组织学习研究领域的关注,供应链中的知识学习问题逐渐成为国外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供应链中的知识学习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应链节点企业组织共同参与的知识学习活动,是企业间的学习。Love把组织学习理论运用到供应链知识管理中,提出组织间的学习促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同时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组织间学习的开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知识容量和竞争力。他还研究了怎样在供应链成员间创造共同学习的环境,并且认为基于合作的联盟能使双方产生信任和承诺,有利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Spekman认为供应链企业的学习能力将最终决定企业的成败,提出了“学习链”这一概念。他指出“学习链”是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组成的非线性学习网络,网络中各企业进行的是合作性学习,通过向伙伴学习和同伙伴一起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习链”具有与学习型组织相同的特征,在学习链中供应链企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共享知识以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产生于学习链这种非线性关系网中的竞争优势是很难被模仿的。他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表明,知识学习对与客户满意度有关的供应链绩效有正的影响,但是知识学习同与成本有关的供应链绩效无明显联系。Collins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学习行为,认为供应链中的知识流与物流和资金流不同,不仅仅在相邻节点企业间流动,企业间通过联合学习可以创造出比单个企业分别学习所创造价值之和还要多的价值.他还指出当供应链中企业通过共同学习创造价值时,存在一个价值点,这个价值点就是供应链企业共同学习的特点。

  Huh选取了财富500强中一个物流运输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供应链中组织学习的模型,假设有四种因素影响供应链中知识学习,分别是团队、系统、学习和记忆定位。四个指标下面分别又有4、5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对于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有正的影响。Bessant通过调查英国6个不同行业中进行供应链学习的不同现状,提出组织间学习是共享知识和传播实践经验的有效机制。

  2.2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与转移

  企业学习和掌握外部知识的前提是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转移.知识在供应链企业间顺畅和快速地流动就可实现组织间高水平的知识共享,反之则成为组织间知识共享的障碍。

  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与转移就是各节点企业传播和交换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和反复提炼,以增强各企业知识的相容性。国外学者对供应链中知识共享和转移的概念没有特别关注,而更侧重于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和转移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Ki-Chan Kim认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基础,并且通过对一个汽车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提出电子供应链设计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指出各节点企业的知识共享态度和行为是把供应链网络从单纯的数据交换基础设施转换为知识共享网络的重要因素。Shaw把一个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提出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内容应该以显性知识为主,包括显性技术和程序的扩充、协作计划和预测等,同时含有少量的隐性知识,如对内部政策的理解和员工技巧等。Wagner收集了182个企业知识共享活动的各项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随后得出:供应链企业间的沟通频率影响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水平,知识的隐性化程度影响企业同相邻伙伴企业知识共享的满意度。

  供应链企业由于其业务流程上存在的联系,其拥有的知识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成为影响企业间知识共享水平的重要因素。Roper通过对北爱尔兰18个跨国公司生产工厂和其本地供应商之间的知识共享进行研究,指出知识互补性对于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得出:跨国工厂与其供应商存在很大的知识互补性;在正常商业关系中附带的知识协作活动关系与有意识的知识协作活动关系存在明显区别;无明显证据证明知识互补性同知识协作水平的联系。由此可见,在供应链中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比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能力更重要。

  2.3供应链中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而供应链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实现知识在供应链中快速、顺畅传播的保证。1990年,Cohen提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并把其定义为“评价、吸收和运用企业外部知识以达到商业目的能力”。组织的吸收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员工的吸收能力,还包括其知识在不同部门间传播和转移的能力,不单是个人吸收能力的总和。随着外部知识和信息对企业重要性的日益增加,供应链企业需要更高的吸收能力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处鉴别、提取和运用知识。Chanvarasuth认为一个企业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那里利用和吸收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叫作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同企业先前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有关,是组织创新能力的预报器,知识接受者吸收能力的缺乏是知识粘滞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供应链内知识转移水平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吸收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吸收,更强调对知识的利用。只要规范的组织文化支持企业对吸收能力的培养,加上恰当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和畅通的传播渠道,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就会发生。

  以上学者普遍认为,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供应链知识转移水平的关键因素,吸收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能力,从而影响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供应链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

  3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实现

  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供应链企业知识创新和运用的效率,协调和优化成员间的知识水平,扩大供应链的知识容量,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必须有实施的理论框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保障。

  3.1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

  在跨国企业中,如IBM、丰田、戴尔等一些知名的大公司都已经实现其供应链的知识管理,对供应链知识管理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Vries构建了一个在混合供应链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管理实施框架。该框架以竞争性的企业环境为特征,提出三种类型的知识对实现混合渠道供应链知识管理是很重要的:具有前后联系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他还指出,对于渠道中处于上游的伙伴来说,想要获得具有前后联系的知识是最难的,它需要处于下游的合作伙伴来提供知识。这些下游企业相应地需要上游企业提供功能性和运作性知识。Raisinghani建立了一个电子供应链知识管理实施框架,并且运用网络分析法(ANP)度量知识管理因素与其他基于信息系统的电子供应链形成驱动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他认为,既然具有前后联系的因素在设计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不同组织需要按照组织需求从技术和过程上来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以适应组织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敏捷度。Vries和Raisinghani虽然都对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进行了研究,但都是针对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供应链。因此,还不具有通用性。

  3.2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系统

  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间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管理方法、知识集成、战略协同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实现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平台.不少跨国企业率先在其供应链中开始建立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尝试。国外不少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Lin提出了一个四层体系结构的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层、中间支持层、工具层和知识流层(如图1所示)。他还认为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知识存储、数据交换、信息通讯、过程协作和知识创造。知识存储的最终目的是在供应链中建立一个知识服务器,集成各个节点企业的知识、数据交换、信息通迅、过程协作,同时具备知识传播功能。Wu论述了在运用多代理的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中怎么解决知识管理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多种知识管理多代理系统。Eva描述了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讨论了在技术和知识非常密集的商业环境中产生的对知识共享的需求,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潜力。以上学者都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对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

  其他一些学者则对供应链局部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Chandra对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的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Lau研究了供应链中采购知识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总的来说,大部分国外学者热衷于对某个具体行业或某条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

  4 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绩效

  Ki-Chan Kim通过某汽车制造电子供应链的研究指出,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使企业节约采购和交易成本、减弱了牛鞭效应对其造成的影响,降低了库存,对研发和联合工程带来效益,同时提高了供应链的敏捷化程度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Shaw提出,为了成功地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个企业必须拥有和共享供应链不同方面的知识。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就像一项新的供应链管理措施一样能够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将极大地提高供应链的绩效。Batenburg认为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供应商联合进行有效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对一个荷兰企业的案例进行了分析。G1isby介绍了一个丹麦公司在打开日本市场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知识管理战略同分销商进行知识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跨国供应链的知识共享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以上学者通过对供应链中某个具体行业或某条供应链案例的分析来研究知识管理同供应链绩效的关系,这也是国外学术界研究供应链知识管理问题的一大特点。

  在企业界,率先开展供应链知识管理实践的跨国企业,如丰田、戴尔等,也通过积极总结,发掘知识管理同企业绩效的关系。在丰田公司,通过公司采购部和运作管理咨询部(OMCD)共同策划建立丰田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主要由供应商协会、咨询小组和学习团队组成,通过供应商协会的定期主题会议使显性知识在供应链中传播,通过咨询小组和学习团队的定时交流和学习机制,使隐性知识在供应链中传播,从而提高了各企业的竞争力,协调了各伙伴企业的知识水平。丰田的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使供应商在认识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供应商树立了自己是丰田的一份子的思想,并愿意帮助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戴尔公司认为同合作伙伴共享知识是戴尔成功的基础。戴尔的直销思想不仅仅运用到同客户的销售关系中,而且还运用到同供应商的知识共享中。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使各合作企业关系更加紧密,从订单预测、质量改进、定价、存货管理到生产合同的履行都配合得很好。

  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虽然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不是太多,但企业界的实践已经证明知识管理能够协调供应链企业的知识水平,提高供应链整体创新效率,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学术界也展开了对供应链知识管理问题的积极探讨。特别是对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热点问题,如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学习、知识共享与转移、知识吸收能力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我国对供应链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鲜有企业进行供应链知识管理实践的报道。对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来说,除了关注上述热点问题外,还应积极进行供应链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和实践。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相关文章: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认识综述06-03

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06-04

电梯安全管理研究06-04

公司战略管理研究06-04

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研究06-04

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研究06-04

知识型员工管理06-04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06-04

管理学知识与技能03-17

知识管理反面案例分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