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时间:2022-04-28 09:43:02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导语: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纪律既然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方法一:有言在先,打好预防针

  课堂纪律要靠预防为主,尽量避免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生,那就是要采取补救措施了。为了更好地预防,可以先制定好纪律制度,分清奖励与批评措施,请班主任或在班会课上由班干部当众宣读。

  纪律委员可以和班委会一起向班主任提出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当时机开一次班会课,进行一次搞好课堂纪律的讨论,甚至可以把小学科老师邀请来参加,讲清课上哪些事该做,哪些是不该做,哪些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哪些则是允许的,并将课堂讨论的结果写成条文,在班级里粘贴出来。班委会也可以安排好值日班干部,在课前做好提醒工作。这样就排除了同学们对班干部打小报告的猜疑。疑虑打消了,班干部就好大胆说话,维持课堂纪律了;同学也就不大会故意跟班干部作对,捣乱了。

  方法二:好心提示,留足面子

  一个大班集体,肯定不像一个人那么好统一思想,也不容易做到整齐划一,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不一样,说课堂纪律好起来,马上就能好起来。班干部可以人人担当起职责来,分小组管理,耐心地说服,并以身作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管理过程中讲究方法,大家都是同学,面子还是要顾及的。可以采取这么一些方式方法来提示:

  1、目视法。在自己与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所坐角度比较好的时候,可以运用目光来提示他(她)。违反纪律的`同学,通过暗示,会不知不觉改正了。

  2、触碰法。当自己与违反纪律的同学靠得比较近的时候,可以用手或脚暗地里触碰一下,让其明白自己违反纪律了。一般同学也会马上改正的。

  3、纸条法。假如是在自习课上,没有老师在教室里看管,如果自己的座位与违反纪律的同学坐的角度位置不临近,可以采用写纸条的方法,在纸条上提醒他,语言一定做到平和,如“请勿说话”。走下位置,不动声色,递给他,再悄悄回到自己位置上。违反纪律的同学一看,觉得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微微一笑,马上停止了。要注意的是,传纸条的方法要慎用,因为很容易被老师和同学们误解。

  4、遮掩法。就是故意旁敲侧击,先帮违反纪律的同学遮挡过去,保住他的面子,让其从中醒悟,管好自己。可以这样说:“某某,你向同桌借笔,声音放小一点。”某某自然会明白自己违反了课堂纪律,肯定要收敛的,没有失掉面子,也就不大会跟班干部对着干了。运用这种方法,口吻一定要亲和,不要居高临下。

  方法三:友情谈心,亡羊补牢

  课堂上,万一没有很好地制止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的话,课后就要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很多同学违反课堂纪律,并不是他有意而为,而是他管不住自己。作为班干部或好友就要劝阻和鼓励他改正。在课堂上先放一放,课后像好朋友一样谈心,耐心地问他上课讲话的原委,说明课堂违反课堂纪律的危害,让他心服口服,也能更好地搞好同学关系。

  方法四:发动群众,人人有责

  课堂纪律不好,不仅仅是一两个调皮捣蛋同学的原因;管好课堂纪律,也不是一两个班干部的责任。班委会可以在寻求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支持下,自主地发动班干部、同学,让人人都参与课堂纪律的管理。班干部及时提示自己身边的同学,行为习惯好的及时提醒自己的同桌。这些方法可以在自修课上运用。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1.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5.以良好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管理 】相关文章:

如何管理幼儿课堂纪律03-02

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10-18

如何维持异地恋04-30

夫妻如何维持感情06-04

教你如何维持友谊06-04

如何维持幸福婚姻06-03

教你如何维持婚姻06-04

异地恋如何维持06-03

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06-04

如何管理好初中课堂纪律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