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3-11-24 10:08:38 蔼媚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导语: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那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哪些呢?新时期,我们该施行什么模式呢?

  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一、当前班级管理常见类型

  1、“家长式”管理

  有相当一部分部分班主任以“领导者”自居,要求学生完全听命于班主任,绝对服从和尊敬于班主任。班主任则主宰一切,统管一切,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学生对班主任的某些不正确的做法,提出异议或要求纠正时,却认为学生是不服从领导。因此,师生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或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合作、对话、交流。

  2、“管理式”管理

  班主任以“五勤”、“十到位”来要求自己,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从时间和空间上都陷入具体杂务堆中,难以自拔,搞得精疲力竭。却很少有精力更新观念,进行长远思考。学生则过分依赖老师,丧失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3、“保姆式”管理

  班主任以“慈母”般情感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倍至,一切包办代替,关爱过分导致溺爱,小而言之,管学生穿着打扮;大而言之,管学生的前途命运。他们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像春蚕吐丝,贡献着自己的青春,直到岁月染白了他们的鬓发。学生在教师精心呵护下,独立意识差,心理素质较差,不利于他们人格、心理的成长。

  4、“警察式”管理

  班主任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影响下,习惯采用“管、卡、压”等办法,对学生进行审问、盯梢、惩戒,给学生戴“紧箍咒”或“画地为牢”。提出若干“不准”、“不要”,却很少提出“允许什么”、“提倡什么”。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冷漠,班级缺乏活力、动力和凝聚力、向心力。

  5、“唯智型”管理

  这种班主任认为只要想方设法把班级学生的成绩抓上去,特别是提高升学率,使家长、学校领导满意,这样自己的脸上也就有光彩。因此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有升学考试的学科成绩上,至于学生思想教育、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等,则马虎应付。

  6、“封闭型”管理

  把学生封闭课堂、校内、家内的小圈子里,不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校内等社会活动。怕分散学生精力,怕受社会上坏风气的影响,怕学生变坏。学生不了解社会,思想僵化,不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提高辨别是非,抗腐蚀的能力。

  二、当前班级管理常见类型分析

  1、班级管理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参与。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消极、应付状态,有时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故而没有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班级管理价值取向不明。班级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来优化班级的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活动的效率,保证班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班级育人目标的实现。育是目的,管是手段、是途径。

  3、班级管理的重点不突出。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不仅对学生个人成长,而且对班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班级管理应该逐步实现教师管理学生,到学生管理学生,最后到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的管理是教育学生管理方法,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自管。因此班级管理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的一些想法

  显而易见,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不符合教育特点和时代特征,且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和现象。班级管理必须以教育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目的,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应该:

  1、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从现代管理学的以人为本出发,学校应该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班级管理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具体地讲:就是一切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本原则,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2、发挥两个主体作用

  就班级的地位和作用来说,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组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班级要素中班主任、学生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目前从理论和实践上还有不同认识。就班级教育活动来说,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主体。就班级管理来说,学生应该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或者说,学生要逐步转化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作用。一是班主任的主体作用,班主任主体作用的核心是:“主导”,主要是对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引导和教育。二是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是“自主”,也就是学生要逐步学会自我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

  3、树立三个先进观念

  ①培养目标方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一切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班级管理就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把学生塑造成社会要求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引导、帮助或服务于学生,促进其发展,使其主动性不断增强,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②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新型的民主教育观。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师生之间虽然在年龄上、认识水平上、知识技能水平和生活经验水平上存在差异,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个学生的感觉和感情世界与教师是一样的。因此,师生之间要真诚、坦率,相互尊重,排除不友好、不真诚和相互猜疑。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学相长。要废除班级管理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③在活动方式上,树立开放整体的教育观。新课改的要求让班级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趣、有益的、整体的、系统的班级活动,在品质、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班级管理模式

  班主任是班级最直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教育的成败。而班主任工作内容繁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层出不穷,因此想要做一个好班主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何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到时效性、有序性,从而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目标,本人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3种班级管理模式,愿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班级管理模式一:看管

  看管式管理模式,是一种境界比较低的管理模式,其管理要旨就是严、靠,属于被动应付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多被初当班主任者所采用,学校的新班主任,大多为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各种管理经验几乎为0,所以对班级管理缺少明确的思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班级管理中往往是学生问题成堆。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班级工作只能靠看管。在看管的过程中,班主任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镇住学生,树立威信,往往会采用高压政策,一切从严,使学生俯首贴耳,敬而远之。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短时间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肯定是压而不服,按下葫芦起了瓢,弄得无法收拾。同时在看管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必须事必躬亲,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注在学生身上,早出晚归地靠在班级里,检查学生自习、卫生、上操等情况,甚至有的班主任还要负责教室每天的开门、锁门,如此最终会导致班主任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学生自觉性差,一刻也离不开教师。班主任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遵规守纪,班主任一走马上闹翻了天。另外这种看管式的管理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亡羊补牢式解决法,即班主任总是在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后,才知道根据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方法。所以无论班主任解决问题的速度是如何的迅速,也总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也正是鉴于以上原因,所以此法仅为新班主任或班级成建之初班主任所采用的方式。

  二、班级管理模式二:法治

  法治式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比看管式高级的管理模式,属于一种预防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大多为过渡阶段班主任者所采用,经过第一阶段的磨练,班主任对班级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都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在经历了诸多的挫折之后也相应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认识到一味地靠看管很难把工作做好,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章法。他们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压制、打击和预防他们认为恶的行为,鼓励、扶植他们认为善的行为。如:一些班级制订了详细的班规,并辅之以严格的量化评比、奖优罚劣等。这些措施,对教育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与看管的方式相比显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但这种教育方法仍然是一种被动管理的方法,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管理地位,其主动成长、自主教育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实践也证明再多的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规定不完所有的事情,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也就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工作中会不断产生一些无法定时、定量、定向且难以准确预计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是很难明确和制度化的,只能靠班主任的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而法治式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导致班主任为了严格执行纪律,总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动辄就绳之以纪律。对班主任的严于执法,学生会认为老师缺乏人情味,从而把班主任当作敌人,对老师形成逆反心理,把班主任的话,当成耳旁风,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立,以至于令行不止。所以此法也不为班主任们广泛推行,仅为班级过渡阶段才被大多数班主任所采用。

  为了使法治的管理模式更具实效性,避免因强制造成的对立局面,班主任要学会在法治管理中适当给学生以民主,适当将权利下放,让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策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规定不完所有的事情,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也就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工作中会不断产生一些无法定时、定量、定向且难以准确预计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是很难明确和制度化的,只能靠班主任的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而法治式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导致班主任为了严格执行纪律,总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动辄就绳之以纪律。对班主任的严于执法,学生会认为老师缺乏人情味,从而把班主任当作敌人,对老师形成逆反心理,把班主任的话,当成耳旁风,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立,以至于令行不止。所以此法也不为班主任们广泛推行,仅为班级过渡阶段才被大多数班主任所采用。

  为了使法治的管理模式更具实效性,避免因强制造成的对立局面,班主任要学会在法治管理中适当给学生以民主,适当将权利下放,让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策略。如此制定的班级制度就会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班级管理也自然会令行即止。同时随着学习、生活、学校要求等实际情况的变化,班主任还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班规做出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和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这样,学生即使偶有过错,也会即时改正,从而不断进步。在这种民主式的法治管理下,师生关系才会日趋和谐,班级秩序才会日趋平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才能体会到相应的育人之乐,所以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法治管理模式为当前众多优秀班主任广泛采用。

  三、班级管理模式之三:自治

  自治式管理模式即为教师的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是众多班主任所梦想的境界,然而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者却是寥寥无几。因为教师的这种无为而治并非教师简单的放手,对班级不闻不问,一切由学生自主治理,而是教师适时有为而治。其管理要旨就是在适应学生特点中集成管理力量,核心主旨是治于心。这一阶段班主任在管理上着重创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创建自己的班级文化,让积极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生命之中,班兴我荣,班衰我耻,从而使学生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所以管理中根本不需要老师告诉你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因为班级管理达到这种境界之后,学生会自发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发展方向,并且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学生个个奋勇争优,班级环境进一步和谐,和谐的环境带给学生们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常因外出讲学,很长时间不进班,而班级秩序依然,学风依然,这就是自治式管理模式的最完美体现。

  总之,班级管理的3种模式之间并非完全孤立,而是具有递进性的。最高境界是自治式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尊重教育规律、顺应客观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断提升自己管理模式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干预学生的生活,努力做到进退恰到好处,最终达到班主任轻松、学生自觉的良好班级状态。

【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分析】相关文章:

班级的管理模式06-12

贾厂长的管理模式案例分析04-07

论外企外债管理模式分析04-07

班级的管理模式12篇06-12

分析公司内部管理模式04-07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分析06-04

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分析06-04

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分析05-05

现代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分析范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