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同课异构后的分析

时间:2017-06-16 常用资料 我要投稿
今天高级教师培训班,我们聆听了四位教师所执教的活动,其中两位教师执教的是同一个活动。为了对课堂进行更好地观察,吴老师将我们高级教师分成幼儿组、教师组及环境组这三个组,对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我所参与的是幼儿组,我要关注的是幼儿的情绪、注意力及知识、能力的准备。

我主要对儿歌《蛤蟆大姐穿新衣》这个活动进行了记录,现在针对我所记录的内容,比较两位执教教师的具体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幼儿情绪

Z老师在活动中情绪一直很高涨,语速较快,音调一直很高,没有高低起伏,因此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情绪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趋于平稳的状态。X老师相对来说语速慢一点,在表演的环节一下子调快了语速,加大了音量,于是幼儿的情绪在这个环节特别高涨,全都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由此可见,要想调动幼儿的情绪,教师的语速要时快时慢、语调要高低起伏,肢体语言要丰富,只有这样,幼儿的情绪才会被充分调动。

二、幼儿注意力

在两个活动中,总体来说情况差不多,Z老师所执教的活动前面的环节幼儿注意力比较集中,到后来就开始分散了;X老师执教的活动前面环节幼儿注意力较集中,到中间环节有所分散,到表演环节注意力又开始集中,最后的延伸环节注意力又开始分散。由此可见,幼儿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源于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但凡他们感兴趣的环节,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但如果环节没有新意,教师的感染力又不强,幼儿就会兴趣缺失,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三、知识、能力的准备

这其实指的就是幼儿需要的前期经验,在本活动中,第一个环节,幼儿需要有“能够用形容词形容一件物品”的经验;第二个环节,幼儿需要有初步的概括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个环节,幼儿要对儿歌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第四个环节,幼儿应该已经基本掌握了儿歌内容;第五环节,幼儿要有将儿歌内容总结的能力。在本活动中,我发现除了第一环节幼儿的前期经验已经达到,后面的一些环节,幼儿的知识、能力准备都不够充分,因此活动结束后,还是没有一个幼儿掌握了儿歌内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就是教师对于幼儿的前期经验的不重视,我们所认为的前期经验准备往往只是活动前的经验准备,其实在活动中也是需要经验的准备的,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的环节没能完成目标,也就是幼儿的经验储备不足,后面的环节也肯定不会成功。在此活动中,幼儿对于儿歌内容还没有完全理解,对于儿歌中的人物还没有完全理顺,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让幼儿完整地念儿歌、表演儿歌,是幼儿能力完全达不到的。所以,我们今后在备课的时候必须仔细分析,每个环节的幼儿前期经验准备是什么,是每个环节的目标更加明确,从而使活动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