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剧脸谱到神州大舞台——在《中国娃》主题背景下自主性游戏内容的生成

时间:2017-08-22 经验论文 我要投稿
游戏蕴涵了丰富的学前课程价值。游戏是学前内容经验化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游戏手段,有机地以游戏组织课程,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远,地方民俗也是丰富多彩,尤其是地方戏曲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不顾家人的阻拦,傍晚偷偷溜出家去戏馆听“滩簧”,在家用大人的衣服、围巾做戏服,模仿演员表演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说明,戏曲他们的装扮和舞台魅力能吸引孩子的兴趣的。在《中国娃》主题中,从画京剧脸谱的活动中,发现个别孩子对中国的戏曲发生了兴趣,因此,生成了一系列关于戏曲的自主性游戏内容。在《叮当幼儿园》中生成了“戏曲大家看”。教师把下载的京剧、越剧、沪剧、评弹等视频放在《叮当幼儿园》播放,孩子们观看地特别入神,欣赏中,他们发现戏剧中人物的化妆、服装、走路姿势都是很夸张,根据人物的年龄和性格来装扮。如:“男人大摇大摆,女人扭动身体,老人弯腰摸胡子。”;“男人带帽子,女人都有很多头发,束发髻,发髻上插着很多饰品”;“男人女人都穿着很长的衣服,女人的裙子拖到地,男人穿着像高跟鞋一样的靴。”更有趣的是,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起来。在《叮当画坊》中生成了戏曲“人物大家画”。通过比较欣赏,孩子们发现京剧脸谱和越剧人物的妆容有很大的差异,脸谱特别夸张,而越剧人物却淡妆秀美,主要在眉毛、眼睛和嘴唇部位有化妆。因此,在绘画中他们主要对人物的发型和服装进行构思,发型特别丰富。并且凭着对古装电视的经验,给自己设计的人物定了身份,如:小姐、公子、皇后、小丫鬟、太太等等。有的孩子回家也会再过把瘾。在《叮当巧手坊》把孩子们画的脸谱作为撕贴画的地板,游戏中,他们两两结伴或者三人结伴,你撕我贴,相互合作,表现色彩的对称,图案的对称。把生旦净末丑的角色表现得非常形象逼真。《叮当建筑屋》游戏中,孩子们构建了戏台,用积木垒高,在四周用塑料雪花片围成环形的乐池,用方形的积木排列成座椅,老师把孩子们画的越剧人物贴在积木上,让他们站起来,放在舞台上,仿佛在舞台上唱戏,非常形象。
中国的戏曲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老师重点让幼儿欣赏了国粹——京剧和江南喜闻乐见的越剧,还有许多的剧种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很陌生,因此,教师在自由活动时间、餐后、离园前放一些戏曲,让幼儿欣赏,了解不同剧种的曲调以及流传的地方,丰富幼儿对民族戏曲的知识,萌发幼儿对地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