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

时间:2017-01-0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解决问题中对策略的获得,“不是由外部输入,而是在内部萌生”。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因此,在对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正地去充分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在内部萌生”。

在这次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中,我把学生对假设策略的感悟融入于教学的每个环节。首先我通过改变教科书“练一练”第一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呈现方式作为课前的一个调查和研究,并通过整理与分析,从学生暴露出的原生态的想法为切入点,通过对3份作业的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假设的策略和调整的方法,紧接着在教师提出的假设之后放手让每个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调整的过程,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再一次感知假设的策略和调整的方法。但在这个环节中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不够,比如对学生的3份作业在交流后缺少了方法上的比较,没能让学生观察着这3种方法的共同点──都蕴含着假设这一策略。

紧接着我直接呈现了书本上的例2,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以及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假设的策略和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假设→调整→检验)。但在呈现例2时,由于鸡兔同笼问题中1只鸡和1只兔相差两条腿,而例2中的1只大船和一只小船也相差2,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误导。所以我对题目中的数据就行了改动,把“全班42人”改成了“全班41人”,“3人船”改成了“2人船”。这个环节虽然学生对假设的策略有了更深的感悟,但在调整这个环节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对假设之后多出来的或少掉的数量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整,而我在这个环节上的指导和处理还不够到位,在个别学生交流之后应该安排学生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调整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调整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就是对本课的一个小结,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但要养成反思的意识,更要学会如何进行反思,这样一种能力需要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反思与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

最后我谈谈在前面试上这节课时的一点收获,我在试上时借用过自己的班级三年级试上过,也借用过五年级、六年级试上过,但我最大的收获却在三年级。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我第一次试上就放在我自己班级三(3)班,当时的教学设计当然没有现在那样放的开,可以说导的比较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借助了一些学具进行了摆一摆等活动,但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不在于有多少学生学会并且能够用假设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低年级学生独特的解题方法,书本例2的租船问题中给出了“一共42人,共租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这些条件,当时我向学生提出:你准备租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有一个学生立马举手告诉我:应该租4只小船,6只大船。我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他说:一共有42人,42的个位是2,只有3×4末尾是2,所以小船租4只。当时让我为之震撼,可以说六年级的学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三年级的学生尽能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寻求出答案。虽然说这是由于数字的特殊性,但从中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作为老师,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