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英语分组学习的看法

时间:2017-04-05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忽视学生的独特需求和个性发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发现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有“因材施教”的效果,而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分组合作学习,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年龄特征、性格气质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以班级为单位建设“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存在着一定得难度,而班级内部的分组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这个分组也不是简单的按前后座位来分,因为这样的座位编排往往是按个子高矮或是男女生来划分,这样的分组虽然方便易行,却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也不是简单的“能力分组”或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程作业为标准来划分的。那么什么样的分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能,各有所获?

一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发言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尤其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老师都会把小组合作的互动环节放在最后,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匆匆结束甚至不做。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打消,学生之间也不会有真正的互动,更不利于他们个性的发挥。如果时间来不及,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课后讨论或是留到下节课继续,这样效果会更好;二是分组时应把不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学生组合起来,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每个小组的人数是4人左右。人数太多,学生之间交流就会花去很长时间,有时在规定时间内还没来得及发言,那么他个人的才能就无法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四是要明确规则。有时我会发现让学生们小组活动时,有的小组就老是那几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坐在旁边听听罢了;有的小组则互相推辞,谁也不愿意发言;有的小组甚至借此机会聊天或者干别的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教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是走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尤其是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不管说的对不对好不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同时也要帮助其他同学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在学习7A 第二单元的reading后,教师留给学生7至8分钟,讨论一下my school life.讨论时间我都会走到学生中去,一方面去看看学生是否都在讨论,其次也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其口语上的错误。最后要强调的是小组之间应该开放交流。分组合作学习不再以学生的个人成绩来衡量,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我有时经常会在warming up这个环节中开展游戏或比赛。比如说今天是上复习课,那我就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write down the phrases as many as possible,在一分钟或是两分钟内写下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词组,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多又好。这样既可以避免个人遭受挫败感,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也会让小组注入活力和动力。但这个小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活动主题进行自由组合或是对组间的某些角色进行互换,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让其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也可以通过交流弥补自身的缺陷,做到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都将得到增强,同时小组成员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激励的良好环境中进行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