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古诗乐趣多

时间:2017-05-2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坛巨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国传统启蒙教育就有这样的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我们的孩子也早在刚入学时就接触了古诗,在《中华古诗词诵读》中有了很多的收获,知道了很多有名的诗人,背诵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从中也学到了不少解诗的本领。

今天,当我们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时,我没有使用一贯的灌输制,而是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来解读这两首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学生也没让我失望,一个个妙语连珠,说得大家频频点头称赞。

在《望庐山瀑布》中,成成告诉我们“香炉”指的是庐山西北的“香炉峰”,是一座山峰的名字,并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庙里的“香炉”。尧尧说“生紫烟”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山顶的云雾上,才使它们看起来像紫色的烟雾。希希说“九天”就是指“九重天”,那是传说中说天有九重,这里就是说这瀑布好像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下来似的。多么好的解释呀!我们还真不能小看这些孩子的实力呢。接着,又有学生从“飞流直下三千尺”想到了李白写诗中惯用的夸张手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加以说明,如《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赠汪伦》里的“桃花潭水深千尺”都是夸张的写法,而这里的“三千尺”也是夸张,为了说明香炉峰的高,以及这瀑布的壮观。还有学生从“飞流直下”看出了水流的急,气势的磅礴等等。学生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把诗解释得淋漓尽致,还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在《绝句》中,学生们也同样学得兴致勃勃,各种的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碰撞中让大家豁然开朗。一个“翠”字让学生想到了这已经是春天了,柳枝刚刚吐出嫩芽,柳树也变成了翠绿色。“千秋雪”的理解稍有难度,但聪明的学生马上从“一日三秋”中的“秋”是“年”的意思,想到这里的“秋”是不是也是“年”呢?从而明白了这里的积雪千年不化,并猜想到这可能是我国的北方,天气异常寒冷,已经进入了春天,可山上的积雪却没有融化,让学生不禁想到了杜甫的生活和遭遇。这样的猜测经我肯定以后,学生们一个个面露喜色,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兴奋。豪豪对“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解释让我忍不住为之叫好,他说:出门后看到河边停着从很远很远的东吴来的船。“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船呢?”我问道。阳阳说:“这里不是有一个‘万里’吗?说明这些船是从万里以外的地方来的。‘万’也不一定就是‘一万里’,应该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吧。”多么细致入微的感悟呀,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孩子是敏锐的。

在这两首诗的学习中,我没有作过多的解释,一切都在孩子们的掌握中,所以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尽管有些说法比较牵强,但他们也能自圆其说,真佩服他们敏锐的感悟力,我想这也是建立在孩子们长期诵读古诗的基础上的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