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间的交往强化幼儿的分享能力

时间:2017-03-25 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大家吃真快乐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路: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小班正在开展了《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好朋友”概念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加深他们对“好朋友”含义的理解,就预设了本次活动,一方面是体验与同伴分享食品的快乐;另一方面是初步懂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分享,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主要环节:

A 欣赏故事“两只老鼠”并讨论:

1.林达为什么会晕倒?

2.那她为什么还能顺利的回家呢?(因为拉拉将土豆片喂给他吃了,所以他们能顺利的回家。)

3.如果拉拉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4.琳达和拉拉是一对什么?为什么说是一对好朋友?

B 鼓励幼儿分享食物,感受分享的快乐,幼儿懂得心中有他人才算快乐。

1.启发幼儿分享食物,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予以表扬。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了自己喜欢的食物,你愿意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吃吗?(把自己的食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小朋友一起来分享食物。)

2.引导幼儿体验分享食物的快乐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只带了自己喜欢的食物,但是尝到了好几种食品,你们高兴吗?你们还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哪些东西?(小朋友又好玩的东西,好吃的东西要与大家分享。大家在一起看书吃东西玩玩具真高兴。)

@_@我是分割线@_@

C 和幼儿一起收拾桌面,地面,提醒小朋友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反思

1、文学作品《两只老鼠》榜样的力量与幼儿抵制欲望能力是否能抗衡

根据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启发孩子明白道理,把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合在直观和形象的方法中表述出来,这样再调皮的孩子一听讲故事也会被吸引过来的。在孩子对分享行为有了一些认识后,设计了一些问题情景,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幼儿在自己心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如: “林达为什么会晕倒?”“那她为什么还能顺利的回家呢?(因为拉拉将土豆片喂给他吃了,所以他们能顺利的回家。)”“如果拉拉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问题由浅入深,难易搭配,让孩子们动脑筋想一想,然后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这个活动环节孩子们与老师配合良好。可是到了后面的分享环节却是另外一个场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带来的食物,美美地享受起来,完全忘记自己是要和好朋友分享的。这里老师忽视了孩子们抵制欲望所该承受的时间度。孩子们早晨就带来了好吃的食物,虽然听从老师的建议放在了自己的柜子里,说不定一整天的时间都在思量着它。以前没有做过抵抗诱惑的实验,对孩子能力估计不足。

2、值得注意的地方

当我让大家一起分享辉辉带来的草莓,请幼儿一起谢谢她,然后再表扬这个小朋友的分享行为。看着辉辉很神气地像“小老师”般发东西给其他小朋友,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也能很大方地把东西分给同伴,其他孩子随之产生了把东西分给同伴的欲望了,这样慢慢地幼儿由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转化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培养了幼儿有了好东西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的好习惯、好品质。

@_@我是分割线@_@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们食物分享只是分享活动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玩具分享、合作分享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附故事:《两只老鼠》

小老鼠林达和拉拉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这一天,林达和拉拉在树林里玩了一天,可高兴啦。傍晚,两只老鼠都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咕噜噜,咕噜噜”的直叫。林达想:“呀,我带的爆米花和拉拉一起吃完了,赶紧回家吧。”拉拉想:“呀,我还有一包土豆片呢,赶紧拿出来吃吧。”拉拉蹲在树边吃着土豆片,林达只好站在旁边等。突然,林达跌倒在地。拉拉急忙跑过去拉他:“林达,你醒醒,你醒醒,你可不能倒下,我不认识回家的路。”“我饿!我饿!”拉拉猛然想起来了,林达的爆米花被他们两吃完了。于是,拉拉急忙拿出土豆片送到林达的嘴里。“你吃吧,你吃吧,吃饱了我们一起回家。”林达终于清醒了,他们俩一起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