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时间:2023-09-13 08:50:20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方案精选(5篇)

活动方案 篇1

  各年级组,各班主任:

  根据××市××中学德育工作计划,十月份是我校爱国教育主题月。其教育目标是深化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延伸到爱家乡、爱学校的朴素情感。现将爱国主题月的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主题背景:各班自行组织介绍选择这一主题的主要意义。

  2、主题阅读:各班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诗词、美文,推荐阅读20xx年10月《江海人文·爱国篇》。

  3、主题实践:

  (1)10月8日前各班组织“祖国我爱你”、“我心目中的祖国”、“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的××市第五届青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

  (2)10月11日前各班级组织以“我爱家乡美”为主题的摄影比赛。

  (3)10月15日前各班组织以“我们未来的能源”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学生征文比赛。

  (4)初一年级由学生会举行“祖国献你一首诗”朗诵比赛;初二年级各班由团委组织举行“爱校一策”活动,重点是发动学生为××中学发展献计献策;初三年级举行“反思今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怎样学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国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征文活动。征文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晚前。

  (5)10月12日全校各班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初一(2)班、初二(10)班的主题班会在本年级进行展示。同年级的分插领导、班主任、班长到班观摩。观摩时间由年级主任确定。

  (6)全校举行《江海人文·爱国篇》读后感评比,各班交优秀读后感5篇于10月30日晚前交政教处宋军老师处。

  (7)10月26日,全校举行爱国主义诗朗诵评比,由团委、学生会负责。各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赛,朗诵时间不超过3分钟。

  (8)10月12日前各班完成纪念国庆60周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将组织评比。学校三块园地完成国庆黑板报专刊。

  (9)各班组织聆听台湾教育家高震东的演讲。

  (10) 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其他活动。

  4、主题展示:

  (1)汇编优秀征文、发展学校一策和听后感。

  (2)表彰“十月爱国主题月”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

  (3)展示爱国诗会集锦及优秀黑板报。

  5、主题反思:即“暮省”板块,体现每日一省,以学生随笔和教师随笔为主要形式。每班于10月30日晚前应交优秀反思文章两篇进行评比。

  请各班按上述计划开展活动。未尽事宜,待后补充。

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增强学生游泳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了解和掌握游游安全知识。

  3、掌握如何预防溺水和溺水急救措施。

  二、活动重点

  1、夏天游泳如何防溺水

  2、溺水急救方法

  三、教学难点

  溺水时如何自救、急救

  四、活动准备:

  录像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同学们,夏天来了,暑假快到了,游泳是大家喜爱的消暑解热的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游泳不但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游泳的场所除了室内室外游泳池,还有迷人的海滨、河流和小溪,但是游泳必须要注意一定的安全。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必备的游泳安全知识,增强自救、自护意识,本周我们举行关于游泳安全的主题班会。

  2、首先,请大家看视频有关溺水方面的新闻

  6月21日,陕西省紫阳县发生一起5名女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在死亡的5名学生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7岁。

  6月25日,福建省福安市的三名小学生在溪畔游泳时溺水身亡。

  6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3名10岁左右的女学生在水塘玩耍时溺水身亡。

  7月1日,河南省商都市3名女学生在水库游泳时溺水身亡。

  7月4日,4名16岁左右的初中生在吉林省松花江游泳,3人溺水身亡,一人生还。

  看了听了这些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防溺水教育

  3、授课内容:

  一、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游泳。

  (3)我们是小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学生不慎掉进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未成人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箭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游泳安全事项要点

  (1)保持自身良好的身体状态

  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饮酒不宜游泳;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

  (2)做好充足准备工作,预防抽筋

  做好身体热身准备工作;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营造安全游泳的环境,小心溺水

  三、溺水自救和急救方法。

  1、自救

  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同学们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A、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B、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2、急救方法

  若遇到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当没有把握时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让落水者攀扶上岸。在救护溺水者时,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急救:

  A、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B、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C、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游泳的安全知识和急救基本常识,在炎炎夏日的长假中,各位同学不能一人没家长陪或相关专业人员同下去游泳,希望大家出外游泳时要时刻保持安全保护的意识,要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万一不幸遇到溺水时要保持冷静,积极自救,同时没有把握时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应在陆上采用其他方式或及时报警和寻求他人进行救护。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开心、安全的暑假。

活动方案 篇3

  一、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队员们:

  您们好!

  献出一份爱心,共建一片绿色!美丽的尚雅学校是全体师生的心灵家园。创建绿色环保的校园,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春节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选购喜欢的盆栽回家,让美丽的花朵寄托着一份份美好的祝愿。然而,当春节过后,如何处理用完的花盆,却成了每个家庭的一道难题……往年,不少家庭会把盆子扔到垃圾处理场,这种做法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浪费!

  为提高队员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少先队大队向全体教师和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把家里闲置的花盆带回学校,献出一份爱心,共建一片绿色!

  衷心感谢你们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将充分利用师生捐出的花盆,在校内开辟科普绿化实验园地,这样能让花盆循环利用,为我们创设的花香溢满学习环境。最后,祝老师们、家长们、队员们新年快乐!家庭幸福!

  二活动时间:

  1、一、三、五年级

  2、二、四、六年级

  三、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四、活动要求:

  1、 各队员以自愿为原则,把家里闲置的花盆献给学校;

  2、 花盆无裂痕、无缺口;

  3、 可以有花或树,有泥土;

  4、 在花盆边帖上或写上(班别、学号)。

  五、 活动地点:

  把花盆依次叠放在学校北门篮球场周围(按指定年级摆放)。

活动方案 篇4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今天,当我们不断反思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问题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性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平衡幼儿的经验,让幼儿经历的课程尽可能地规避经验缺失的问题。教师作为一个班级幼儿课程的直接设计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要丰富、平衡幼儿的各种经验,满足幼儿在各个发展时期成长的需要。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实施的主题类综合课程,其“先天的缺陷”往往体现在课程平衡方面的兼顾不周。如在“植物”“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更多地沉浸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中,而缺少了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我长大了”“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满足了对社会现象的探索兴趣,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有所缺失。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习性区域活动覆盖面广、兼顾领域宽的特点,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就可以较好地弥补主题类综合课程的“缺陷”,满足幼儿获取各类经验的需要,使幼儿园的课程更平衡、更全面。

  其次,它可以建构属于每个幼儿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幼儿的学习逐渐趋于“最近发展区”。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影响下,幼儿的学习过程被看作是接受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被忽视了。因此,幼儿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被划上了等号,集体教学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如今,学习性区域活动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从而有助于每个幼儿真正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另外,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在与具体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在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中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

  再者,它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每个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活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潜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能让幼儿真正享受由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并有可能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呢?我的建议是:

  一、注重材料设计的意义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有目标、有计划进行的活动。其活动目标往往是根据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制订的,并具体体现在所投放的活动材料之中。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区域活动的目标更宽泛、长远些,同时,这类活动目标也绝不可能在一次活动中达成,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实现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材料设计的意义,通过精心预设活动材料实现发展目标。

  首先,材料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教师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域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的活动来实施。如,在小班上学期,教师可以通过串珠子、用小勺喂食、夹玻璃球等系列活动来达到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阶段目标。有时,一个区域活动也可以同时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摸图形、拼图形等活动,既可获得有关形状的概念,又可发展触摸等感知觉能力。

  其次,材料的设计要有层次。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在学习“配对”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开展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点配对)等不同的活动。又如,在剪纸学习区,教师可以设计“随意剪纸”“剪粗条纸”“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等发展层次不同的活动;也可以设计“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等发展层次不同的活动;还可以设计“剪纸”“剪布”“剪麻布”等发展层次不同的活动。材料不同,难易程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层次性要求。另外,根据幼儿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师需要及时、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使投放的各种活动材料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注重过程观察的价值

  观察,是教师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主要的指导策略。教师主要观察以下内容:一是重点观察、分析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看看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有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等。二是看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如果遇到案例中的情况,教师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细心地观察、再观察,也许会发现幼儿“另类”的玩法;耐心地等待、再等待,也许幼儿会带给你别样的惊喜。

  三、注重教师指导的有效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这种间接指导的策略是:第一,以学具、材料为媒介。如,小班幼儿在区域中学习拼动物六面图,教师发现大多数幼儿已驾轻就熟且兴趣不高,便及时投放九面图、十二面图等,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对新的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以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疲软现象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如可以启发幼儿:“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再放放看。”以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第三,指导要适时、适度。适时,是指教师要灵活掌握介入指导的时机,这种时机一般出现在幼儿的探索难以深化时,幼儿缺少材料、学具时,幼儿发生纠纷时,等等。适度,是指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要尽量鼓励幼儿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而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如果教师遇到案例中“孩子不会选择”的情况,我的建议是:若是小年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先去尝试。当能力弱的幼儿选了“三颗星”,被难倒、要放弃时,教师可建议他“试试一颗星、二颗星的”;当能力强的幼儿选了“一颗星”时,教师可以在交流分享时鼓励他“再试试难一点的,我相信你能行”。若是大年龄幼儿,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的难易区别,要求他们学会有计划地、从易到难地有序操作,以培养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需要强调的是,材料的难易、玩法往往是教师主观的预设,幼儿只有与材料真正发生作用,才能从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演绎出生命的灵性。而这,唯有教师用心去观察、体悟、引导才能实现。

活动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他们常常会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有的会闷闷不乐生闷气,有的会歇斯底里发脾气。为了帮助幼儿识别生气的种种表现,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关于识别生气情绪的经验。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由他人及自己,了解每个人生气时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日常事例,使幼儿了解生气与自己愿望的关系,知道因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生气是任性的表现。第三个环节,在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运用表情、动作、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的生气情绪。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知道经常生气有害健康。

  目标:

  1.尝试从声音、表情、动作的变化中辨识生气情绪,知道生气是人们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

  2.通过日常事件,了解生气与自己愿望之间的关系,知道不可任性生气。

  准备:

  1.表情图片,多媒体课件(超市购物录像:爸爸不让孩子买某一物品。孩子表现出哭闹状)。

  2.收集一些有关儿童生气的照片或图片。

  过程:

  一、观察图片和录像,辨识生气情绪

  1.观察图片,通过脸部表情识别生气情绪。

  师:我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人的表情。你觉得他怎么了?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眼睛、眉毛、嘴巴等部位并表述。)

  师:从他眉毛竖起、眼睛怒视、嘴巴紧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生气了。

  2.观看录像,从声音和动作的变化中识别生气情绪。

  师:我还带来了一段录像,是有关爸爸和孩子在超市里购物的事情。请你们仔细观看,看了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爸爸不让孩子拿东西后,孩子怎么做了?

  (引导幼儿表述录像中孩子的动作、声音等表现。)

  师:从孩子的这些动作中,你觉得他怎么了?

  师:从孩子大叫、大哭、摔东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生气了。爸爸不答应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他就大哭大叫,还摔东西。你们觉得他为这事生气应该吗?

  师:在这件事情上,爸爸做得有道理,可孩子还生气,这是任性的表现。我们不应该任性。

  师:在生活中,人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声音等看出他是不是生气了。

  3.寻找生气情绪的照片或图片。

  师:你能从这些照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中看出谁生气了吗?

  (引导幼儿运用先前学过的辨识生气情绪的经验进行验证。)

  师:在这些照片中你能不能看出来谁是有点生气了?谁是非常生气了?为什么?

  二、联系周围生活,懂得每个人生气时有不同的表现

  1.说说爸爸妈妈生气时的样子。

  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生气吗?他们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你看见过周围的其他亲人和朋友生气的样子吗?是怎样的?

  师:原来,每个人生气时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人生气会从他的声音、动作、表情中表露出来,而有的人生气,不一定反映在声音、动作、表情上,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来。

  2.说说自己生气时的样子。

  师:你生气过吗?你生气时是怎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3.联系事件,说说自己任性时的样子。

  (教师出示两张幼儿在生活中因任性而生气的照片,让幼儿边看边说说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事件一,天很冷了,女孩因妈妈不让她穿裙子而赖在床上不起来,大哭大叫。事件二,男孩因妈妈让他多弹一遍钢琴而甩手把琴谱扔掉。)

  师:他们为什么生气?他们这样任性地大哭大叫、扔书,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师: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而生气,不过我们要看看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是不是合理。像天气这么冷,这个女孩要穿裙子,妈妈不同意,她还要发脾气就难为情了。我们可以冷静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听听大人的想法.或许就不会生气了。

  三、游戏:生气大头贴

  教师请3~4位幼儿通过表情、动作、声音模仿生气的样子,教师把它们拍下来,用来制作大头贴。

  四、总结并思考

  师:生气也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知道他在生多大的气。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正在生气,可以去关心他。不过,我们可不能因为一些小事任性、乱发脾气哦。另外.老师还要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经常生气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延伸活动:

  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自己一周里的生气事件,了解自己生气时的特点,通过回忆帮助幼儿建立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情绪调适活动积累经验。

【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活动方案【经典】08-12

活动方案[经典]08-17

活动方案(精选)08-08

(经典)活动方案08-01

活动方案(经典)08-03

【经典】活动方案09-02

活动方案[精选]08-19

活动方案(精选)09-07

活动方案(经典)08-31

(精选)活动方案08-31